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有關之風的科普大全

相傳宋仁宗曾創“謁禁”制度 為抑制官場請託之風
  • 相傳宋仁宗曾創“謁禁”制度 為抑制官場請託之風

  • 清初名臣張英喜歡早睡,“館中獨宿時,漏下二鼓,滅燭就枕。待日出早起,夢境清明,神酣氣暢”。漏下二鼓,指晚九點。有人開玩笑説,為什麼不找點樂子呢,譬如請同僚小酌幾杯啥的。可惜不成啊,當時都察院有禁令:“文武官員,私宅免見。”做官的不許串門子,洗洗睡吧。私宅免見,在古代就叫“謁禁...
  • 10272
匈奴騎兵強大的原因 尚武之風和殘酷的訓練
  • 匈奴騎兵強大的原因 尚武之風和殘酷的訓練

  • 當戰國七雄的爭霸戰爭即將落下帷幕的時候,匈奴人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上。沒有人能弄清他們的祖先是誰,也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他們從哪裏來。他們就這樣悄然出現了。後人曾經做了種種考證,希望弄清他們的身世之謎,可惜都是白費工夫。而最清晰的線索,反倒來自一個古老的傳説。故...
  • 26867
明朝官員腐敗之風盛行的根本原因 俸祿太低!
  • 明朝官員腐敗之風盛行的根本原因 俸祿太低!

  •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曾經感歎“自古百官俸祿之薄,未有如此者”。顧炎武的這一觀點影響很大,後世幾乎所有研究明史的人都有類似的觀點:明代官員很窮,貪污是低薪制導致的,窮是“當貪官的理由”。事實上,明代的俸祿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定下來的,後來成為有明一代的...
  • 13907
為何漢武帝武則天朱元璋時期告密之風盛行?
  • 為何漢武帝武則天朱元璋時期告密之風盛行?

  • 有一段時間,網上許多人都在討論中國的“告密文化”,論者言之鑿鑿,説“告密”屬於國民劣根性,傳統文化是滋生“告密”的沃土——難不成“告密”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文化基因,而“被告密”則是我們擺脱不掉的歷史宿命?但細一想,又覺得不對。以筆者的瞭解,在傳統社會,告密行為一直是受...
  • 29890
秦檜後人忠君之風 南京攻佔後全家投水自盡
  • 秦檜後人忠君之風 南京攻佔後全家投水自盡

  • 咸豐三年,太平天國攻佔南京,其子秦躍曾的妻子畢還珠已經80歲,為對清王朝效忠,不落於太平軍之手,畢還珠率領全家投水而死,可謂死得壯烈。詩友們戲謔他姓秦,是秦檜的後裔,非要讓他題對以記此遊。秦澗泉略一思忖,揮筆立就:“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表達了自己忠奸分明,令在場...
  • 7521
為什麼漢武帝武則天朱元璋主政時期告密之風盛行?
  • 為什麼漢武帝武則天朱元璋主政時期告密之風盛行?

  • 有一段時間,網上許多人都在討論中國的“告密文化”,論者言之鑿鑿,説“告密”屬於國民劣根性,傳統文化是滋生“告密”的沃土——難不成“告密”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文化基因,而“被告密”則是我們擺脱不掉的歷史宿命?但細一想,又覺得不對。以筆者的瞭解,在傳統社會,告密行為一直是受...
  • 22300
蒲松齡筆下齊天大聖 被評為“不失萌萌之風”
  • 蒲松齡筆下齊天大聖 被評為“不失萌萌之風”

  • 《大聖歸來》的上映給國產動漫帶來一個大利好,火爆的票房就是最有力的説明。更有意思的是,觀眾能夠接受一個幾乎面目全非的“西遊”故事,在這個新編故事中,唐僧是小孩,對悟空充滿了崇拜敬仰之情。可以説,從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到如今,“西遊”故事已經越來越多元化,觀眾的眼光也...
  • 7292
巫蠱之風禍害皇族子孫 漢武帝兒子女兒的命運
  • 巫蠱之風禍害皇族子孫 漢武帝兒子女兒的命運

  • 漢武帝擁有輝煌的一生,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期間擊滅匈奴、吞併朝鮮、遣使出使西域。首創年號,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駕崩前兩年,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按照古代皇帝的習性,在位這麼長時間,應該有很多個孩子,但...
  • 4911
野史祕聞 聖君乾隆為何讓清朝颳起恐怖之風?
  • 野史祕聞 聖君乾隆為何讓清朝颳起恐怖之風?

  • 清朝的乾隆皇帝可能是中國古代皇帝中將封建君主集中制理解的最為透徹的一位皇帝,其在位期間,沒有權臣擾政,沒有宦官干政,也沒有後宮攝政,乾隆皇帝非常擅長駕馭人的技術,將各派的勢力都平衡的很好,同時自己也樂得當太平天子,不然到了晚年,如何自詡是“十全老人”?但是,作為皇帝的乾隆...
  • 30564
究竟哪位皇帝首開中國古代賣官之風?
  • 究竟哪位皇帝首開中國古代賣官之風?

  • 中國封建時代買官賣官應該自秦朝始。秦始皇時,有一年因飛蝗成災,秦始皇下詔書,向天下公開出售爵位:凡百姓繳粟千石,可拜爵一級。在中國古代,賣官鬻爵並不鮮見。追溯起來,首開賣官先河的乃秦始皇嬴政。不過,古代封建王朝連天下都是皇帝的,賣個“官兒”算啥?秦漢時期,買官賣官名氣最大...
  • 14103
清朝時期的學士之風為何不如明朝同期?
  • 清朝時期的學士之風為何不如明朝同期?

  • 清代中期的管同(1780-1831)曾指出明清風俗之異。他説明代時大臣專權,而清朝即使是大學士和地方督撫也不過是奉命行事;明代時言官競相言事,而清朝的御史們都可有可無;明代時的讀書人講學結社的甚多,清朝則完全見不到這樣的事例;明代的士大夫能夠主持清議,清朝則在科舉考試的時...
  • 4960
太監娶妻之謎 唐代為何宦官娶妻之風如此盛行
  • 太監娶妻之謎 唐代為何宦官娶妻之風如此盛行

  • 古代宦官娶妻現象的由來宦官是所謂的“刑餘”之人,因為身體殘缺,本不具備婚娶的條件。但是,宦官娶妻現象在歷史上卻由來已久,且屢見不鮮。從現存的史籍來看,宦官大量娶妻最早出現於東漢,《後漢書·劉瑜傳》就有“常侍黃門亦廣妻娶”的記載。東漢宦官娶妻雖然比較廣泛,卻受到了當...
  • 9983
唐代的開放之風 唐朝女道士的副業竟是妓女
  • 唐代的開放之風 唐朝女道士的副業竟是妓女

  • 唐代的開放之風,是眾所周知的,就是因為有開放,才造就了大唐盛世的傳奇。而在這種泱泱世態之下,就連佛教的寺廟,道教的道觀裏,都瀰漫着靡麗淫佚的風氣。據記載,武則天在得寵之前,也曾出家為尼,並在寺廟裏遇到了唐高宗,而開始了她的女皇之夢。一代美人楊貴妃在改嫁唐玄宗之前,也在道觀...
  • 18726
盤點唐朝十大怕老婆的風雲人物 唐朝怕老婆之風
  • 盤點唐朝十大怕老婆的風雲人物 唐朝怕老婆之風

  • 無論是古人還是當代人,怕老婆的男人隨處可見,當然怕到什麼程度是各不相同,下面的這十位唐朝的大人物還真不是一般的怕。他們是誰呢?一:唐高宗李治主要事蹟:唐高宗李治,系唐代第三任皇帝。對皇后武則天惟命是從,軍國大政多由武則天掌控,宮中並稱“二聖”,為當時和後世樹立了一個深入...
  • 32353
西漢名聲不好的館陶公主 開啟公主養男寵之風
  • 西漢名聲不好的館陶公主 開啟公主養男寵之風

  • 館陶公主其實是我們如今所屬的河北人,她的出生時間是在西漢時期。根據歷史記載,其實館陶公主的名聲一點都不好,並且當時的皇帝,對於這位長公主在也是極其不懷好感的。所以,就將這位長公主隨便嫁給了一個權勢很一般的人。但是,嫁人之後的館陶公主實際上並沒有安安分分在家相夫教...
  • 8314
五代十國服飾 纏足之風愈加強烈
  • 五代十國服飾 纏足之風愈加強烈

  • 有些奇怪的事物反而發展為時尚,而趣味也隨之變化。例如婦女纏足,可能源起於五代,五代時,南唐皇帝李後主有個宮女用帛纏足,足形彎如月牙兒形。她在六尺高的金蓮花上輕盈起舞,受到了李後主的寵愛。此後,纏足之風愈加強烈,殘害中國婦女達千年之久。“金蓮”便成了婦女小腳的代名詞。...
  • 28754
相傳宋仁宗曾創謁禁制度 為抑制官場請託之風
  • 相傳宋仁宗曾創謁禁制度 為抑制官場請託之風

  • 清初名臣張英喜歡早睡,“館中獨宿時,漏下二鼓,滅燭就枕。待日出早起,夢境清明,神酣氣暢”。漏下二鼓,指晚九點。有人開玩笑説,為什麼不找點樂子呢,譬如請同僚小酌幾杯啥的。可惜不成啊,當時都察院有禁令:“文武官員,私宅免見。”做官的不許串門子,洗洗睡吧。私宅免見,在古代就叫“謁禁...
  • 7842
漢高祖劉邦其實是雙性戀開啟了宮廷男寵之風
  • 漢高祖劉邦其實是雙性戀開啟了宮廷男寵之風

  • 劉邦是很多人眼中荒淫好色的人,然而就是有被冠以這樣一個評價的人,也有着大眾比較避諱的同性戀癖。劉邦是同性戀,準確地説是雙性戀,而這一特殊癖好竟在他的後代中得以相傳。漢朝的二十幾位劉姓皇帝中,竟然有十位都是有男寵的,有些皇帝還不止一個男寵。那時候的宮廷似乎並不避諱...
  • 29917
為何漢武帝武則天朱元璋主政時期告密之風盛行?
  • 為何漢武帝武則天朱元璋主政時期告密之風盛行?

  • 有一段時間,網上許多人都在討論中國的“告密文化”,論者言之鑿鑿,説“告密”屬於國民劣根性,傳統文化是滋生“告密”的沃土——難不成“告密”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文化基因,而“被告密”則是我們擺脱不掉的歷史宿命?但細一想,又覺得不對。以筆者的瞭解,在傳統社會,告密行為一直是受...
  • 23806
是誰首開“活人殉葬”之風?又是何時結束的?
  • 是誰首開“活人殉葬”之風?又是何時結束的?

  • 殉葬,古代以活人或物品與死者同葬的習俗。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僕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龍山文化時期就出現人殉,商朝男女貴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但沒有夫妻合葬、妻婦殉夫的現象。到了春秋時期的秦國,秦國有位國君首開活人殉葬之風。當然,這是有歷史明確記載...
  • 25206
朱元璋為整治官場奢侈之風而首創“四菜一湯”
  • 朱元璋為整治官場奢侈之風而首創“四菜一湯”

  • 而今,“四菜一湯”已成為“公務餐”的代名詞,也是廉潔與勤儉的泛稱。顧名思義,“四菜一湯”即便餐,就是一餐四樣菜一碗湯,意為勵勤勵儉,廉潔清明。相傳此舉為明太祖朱元璋為整治達官貴人窮奢極欲而首創,此後歷朝歷代多有提倡。公元1368年,征戰十七年的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定都南京。...
  • 28740
古代江南地區吃螃蟹之風最盛 因痛恨其危害水稻
  • 古代江南地區吃螃蟹之風最盛 因痛恨其危害水稻

  • 千百年來,螃蟹早已成為人們盤中的美味。但在古籍記載中,螃蟹在北方只是一種怪物;古代江南人吃它,是因為對它的憎恨……在古人的眼裏,螃蟹是一種怪模怪樣的東西,所以,北宋的時候,有人就用螃蟹來嚇唬鬼怪。北宋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就記載過這樣的軼聞:關中人不識螃蟹。有人收...
  • 27105
揭祕:康熙乾隆為什麼要明文規定禁奢靡之風?
  • 揭祕:康熙乾隆為什麼要明文規定禁奢靡之風?

  • 始建於1875年,佔地6080平方米,建築面積2900多平方米,有“華北第一宅”之稱的石家大院,為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的舊宅。注重物質享受,盛行攀比鬥富之風,歷史上時有發生,尤其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財富積累到相當程度時。康乾盛世之時,權貴和“土豪”們不僅揮金...
  • 24652
傳宋仁宗曾創“謁禁”制度 為抑制官場請託之風
  • 傳宋仁宗曾創“謁禁”制度 為抑制官場請託之風

  • 清初名臣張英喜歡早睡,“館中獨宿時,漏下二鼓,滅燭就枕。待日出早起,夢境清明,神酣氣暢”。漏下二鼓,指晚九點。有人開玩笑説,為什麼不找點樂子呢,譬如請同僚小酌幾杯啥的。可惜不成啊,當時都察院有禁令:“文武官員,私宅免見。”做官的不許串門子,洗洗睡吧。私宅免見,在古代就叫“謁禁...
  • 26644
秦檜後人忠君之風 南京攻佔全家投水自盡
  • 秦檜後人忠君之風 南京攻佔全家投水自盡

  • 咸豐三年,太平天國攻佔南京,其子秦躍曾的妻子畢還珠已經80歲,為對清王朝效忠,不落於太平軍之手,畢還珠率領全家投水而死,可謂死得壯烈。詩友們戲謔他姓秦,是秦檜的後裔,非要讓他題對以記此遊。秦澗泉略一思忖,揮筆立就:“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表達了自己忠奸分明,令在場...
  • 2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