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生活百科 >便民服務 >

2021年國小免試就近入學是什麼意思?就近入學的範圍是多少公里?

2021年國小免試就近入學是什麼意思?就近入學的範圍是多少公里?

為保障我國義務教育的正常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九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適當設定國小、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那麼,2021年國小免試就近入學制度是怎樣的?下面,就快和本站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本文目錄

1、2021年國小免試就近入學是什麼意思?

2、就近入學的範圍是多少公里?

3、國小就近入學的好處

2021年國小免試就近入學是什麼意思?就近入學的範圍是多少公里?

2021年國小免試就近入學是什麼意思?



就近入學,通俗來說就是你住在哪,你的孩子就在那附近上學。但它真正的含義是這樣嗎?據國家教育部解釋,所謂就近入學其實是根據學校佈局及招收學生人數不同等因素影響來劃分調配的,即是根據教育局的佈局,儘量將學區的學生儘量分配到離小區最近的學校入學。而這意味著孩紙就近入學不一定是離家最近的學校就讀的哦!有可能一街、一牆、一河之隔,孩紙們上的學校就是“兩重天”啦!

2021年國小免試就近入學是什麼意思?就近入學的範圍是多少公里? 第2張

就近入學的範圍是多少公里?

教育行政部門根據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佈、所在學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學原則依街道、路段、門牌號、村組等,為每一所國中合理劃定對口國小(單校劃片)。所以,每個地區就近入學的具體範圍會有所差異,例如2020年《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工作指導意見》規定,國小生居住地與學校距離原則上在3公里以內。

2021年國小免試就近入學是什麼意思?就近入學的範圍是多少公里? 第3張

國小就近入學的好處

1、就近入學減少孩子們的路途奔波,保證孩子們的安全

中國小生正處在長身體的黃金時期,如果因為就讀學校過遠,導致每天來回奔波,處於學習、等車、坐車的迴圈中,這樣不利於孩子們的身體健康成長。這其中還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

2、就近入學促進了家校攜手教育的有效性

就近入學讓家庭和學校有更多契機進行溝通與銜接。最有效的教育是家校攜手,在當今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僅靠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都是偏食的教育。在合作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顯特色,相輔相成,其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家校合作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學校教育環境的優化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就近入學避免了“新型留守兒童”的出現

古有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孟母三遷”的感人故事,而我認為,現在由於“擇校熱”等原因,出現了“孟子三遷”的現象。有的家長深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影響,為了讓孩子從幼兒園到國小、中學都上“名校”,不管這名校的距離,是不是一個縣、區、市,甚至是不是一個省。一些家長由於工作等原因,只能在本地生活,就讓孩子住校或者讓孩子的爺爺奶奶等老人去照顧孩子,造成了孩子與父母聚少離多的現象。這與亟待解決的留守兒童問題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這類“孟子”或者“遊子”家裡經濟條件可能相對較好,但這絕不能代替親情的陪伴和交流。近十幾年來,關於對留守兒童的研究很多,普遍認為他們可能出現心理人格問題、道德品行問題、學習問題、性格缺陷、心理障礙、行為偏差等不良現象的機率相對較大,長大後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

4、就近入學可以避免優質生源扎堆引起的角色定位負效應

我從事一線教育工作多年,發現一種現象:無論帶什麼樣的班,即使高中最好的班,學生百裡挑一,有些學生學著學著就默默地掉隊了,掉在比自己錄取分數低一兩個層次的學生後面去了。當然,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不排除這些掉隊學生個體的心理原因,我把這叫作班級角色定位效應(僅憑自己的教育教學總結積累而命名,不一定準確)。

一個班級就像一個濃縮的小社會,每個學生在班級中都會充當不同的角色。在班級不同的活動中會呈現不同的角色,比如按性格交往可分為:悶葫蘆式內斂型、和事佬式和諧型等。在學生學習方面,班級中呈現出的角色定位可分為:領頭羊式自律自信型、隨大流式得學且學型、自暴自棄式拖沓反感型。也可以籠統地叫“優、良、差”三等。如果對自己角色定位正確,就會積極自信地學習與生活,那麼,他的學習會越來越主動,成績會越來越優異,做班級其他事務也相應地自律、自信和上進,這可以叫作班級角色定位的正效應;反之,如因學習成績、壓力或人緣交往等導致角色定位失準,會出現消極的學習態度,產生消極學習的後果,這可以叫作班級角色定位的負效應。這些角色不是老師或他人為其設定的,而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自己自然而然地歸類站隊。班級角色定位是很難避免的,老師能做的僅是及時發現負效應的學生,因人施策,去改變他們。

這是一個學生的真實案例,他在日記裡寫道:“我從幼兒園到國中都是被掌聲和獎狀簇擁著成長的男孩,老師以教我自豪,父母家族都以我為驕傲。但進入高中後,我發現本班人才濟濟,自己僅僅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我掙扎過,但並沒有多大的起色。我對自己失望了,遇事選擇了逃避,收斂了自己的才智(因為我比不贏,乾脆就不顯示),成了一個封閉的人。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優點。”當我瞭解此事後,有意無意關照他的學習、生活,找他談心,幫助他樹立以前的自信心。雖然這是高中學生的案例,但我在和國中、國小老師交談時,詢問他們是否存在班級角色定位問題時,他們也身同感受。

一位名校國中老師說,幾乎每一屆學生都有因為成績差,中途轉到非名校去讀書的,但通過後來的跟蹤調查,他們發展得很好,會考、大學聯考成績也較優異,這也許是班級角色定位改變的緣故,從而改變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原來班級,成績優異的學生太多,自己在班上不是耀眼的存在,如果發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思想認識不到位,很可能就把自己的班級角色定位為“自暴自棄式拖沓反感型”,從而產生負效應。而轉到其他班級後,又不知不覺把自己歸隊為“領頭羊式的自律自信型”,從而享受到班級角色定位正效應的成果。

從這個層面說,如果不就近入學,一味擇名校,孩子的心智發展沒有跟上,一但教育溝通稍有閃失,不但沒有享受到名校的資源,反而有可能埋沒本是優質的生源。

5、就近入學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在沒有實行就近入學前,家長都想方設法讓孩子讀名校。除了個別人拼爹、拼錢,大多是拼學習的起跑線,早教班、奧賽班、神童班應運而生。這些培訓都是超前或公式化的教育,其效果只能在極少數學生中體現,而大多數狀態是家長疲憊,孩子受罪。

中國人工智慧第一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教授蔡自興呼籲家長和學校理性看待早慧少年教育,“在早慧少年的人才培養和智力開發上,也應遵循智力發展規律,過度的超前教育只會培養出不‘完整’的人,步履揠苗助長的後塵。”所以,壓榨孩子的長遠潛力,束縛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孩子就會成為《我要的是葫蘆》中葫蘆藤上的葫蘆。

而實行就近入學政策後,家長不再像以前那樣焦躁不安,能讓孩子靜下心來,循序漸進、有規律地學習,有時間去學習非文化課,積極參與鍛鍊與社會實踐,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就近入學政策的好處不僅是我談的這些,還有許多諸如為家庭減負、維護社會公平公正等社會層面的好處。

當然,就近入學政策也存在一些需要健全和完善的地方,推進義務教育就近入學不是一近了之,而是紮實落實各級責任,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千方百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尋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治本之策,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公平優質教育,讓老百姓心安理得地就近入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baike/bianmin/24y3y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