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藥 >

天竹黃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天竹黃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學藥材。那麼對於天竹黃這種藥材你瞭解嗎?

天竹黃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別名】竹黃、天竺黃、竹膏、竹糖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薄竹等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經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

【原形態】1.青皮竹 竿高8-10m,直徑3-5cm,尾梢彎垂,下部挺直;節間長40-70cm,綠色,幼時被白蠟粉,並貼生淡棕色刺毛,後變無毛;分枝常自竿中下部第7-11節開始,以數枝或多枝簇生,中央1枝略較粗長。籜鞘早落;籜耳較小,不相等,大耳狹長圓形至披針形;籜舌邊緣齒裂;籜片直立,易脫落。葉鞘無毛,背部具脊,縱肋隆起;葉耳通常呈鐮刀形,邊緣具彎曲而呈放射狀的繸毛;葉舌邊緣齧蝕狀;葉片線狀被針形至狹披針形,一般長9-17cm,寬1-2cm,先端漸尖具鑽狀細尖頭,基部近圓形或楔形。假小穗單生或簇生於花枝各節,鮮時暗紫色,干時古銅色;小穗含小花5-8朵,頂端小花不孕;穎僅1片,具21脈;外稃橢圓形,具25脈;內稃被針形,具2脊,脊間10脈;鱗被不相等,邊線被長纖毛;花絲細長,花葯黃色,子房基部具柄,花柱被短硬毛,柱頭3羽毛狀。

【生境分佈】生態環境:1.青皮竹常栽培於低海拔地的河邊、村落附近。 2.薄竹常生於海拔1500-2500m的山地常綠闊葉灌木林中。

【性狀】性狀鑑別 本品呈不規則多角形的片塊狀或顆粒狀,大小不一,有的僅長1-2mm。表面發白色、乳白色、灰褐色或灰藍色,半透明,略帶光澤。體輕,質硬而脆,易破碎,斷面光亮,稍顯粉性,觸之有滑感。吸水性強,置於水中有氣泡產生,不溶於水。氣微,味甘,有清涼感,舐之粘舌。以片塊大、色灰白、光亮、質細、體輕、吸溼性強者為佳。

【性味】甘;寒

【歸經】心;肝;膽經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涼心定驚。主小兒驚風;癲癇;中風痰迷;熱病神昏;痰熱咳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研末,每次0.6-1g。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注意】無溼熱痰火者慎服,脾虛胃寒便溏者禁服。《本草匯》:“久用亦能寒中。”

【附方】《臨海志》雲:“生天竺國。”故名天竺黃。寇宗奭曰:“此是竹內所生,如黃土著竹成片者。”故名竹黃。

【各家論述】1.論天竹黃清心涼肝、化痰定驚之功1.1.李中梓:“竹黃之寒,專瀉少陰之火。火去而驚邪諸證靡不療矣。”(《雷公炮製藥性解》)1.2.繆希雍:“天竺黃,氣微寒而性亦稍緩,故為小兒家要藥。入手少陰經,小兒驚風天吊諸風熱者,亦猶大人熱極生風之候也。此藥能除熱養心,豁痰利竅,心家熱清而驚自平,君主安而五臟鹹得滋養,故諸證悉除也。明目,療金瘡者,總取甘寒涼血清熱之功耳。”(《本草經疏》)2.論天竹黃與竹瀝效能異同2.1.李時珍:“竹黃,氣味功用與竹瀝同,而無寒滑之害。”(《綱目》)2.2.倪朱謨:“竹瀝性速,直通經絡而有寒滑之功;竹黃性緩,清空解熱而更有定驚安神之妙。故前古治小兒驚風天吊,夜啼不眠,客忤痢瘧及傷風痰閉,發熱氣促,人抱龍丸,治嬰科驚痰要劑。如大人中風,失音不語,入風痰藥中,如屢見奏效。此錢月坡獨得之見也。”(《本草匯言》)2.3.蘇廷琬:“天竺黃,本草雲清心豁痰,功同竹瀝,氣味稍緩,說亦近似。第痰生於脾,竹之有黃,似入脾而豁痰為切,與竹瀝之走經絡而利痰熱微有不同,不止氣味稍緩也。”(《藥義明辨》)

【臨床應用】1.1.用於痰熱驚癇等證。天竹黃性寒,既清心、肝之熱,又能豁痰利竅,為清熱化痰、涼心定驚之良藥。味甘力緩,兒科用之尤宜。治小兒痰熱急驚抽搐,常配膽南星、硃砂、青黛等藥,以清熱化痰,熄風定驚,方如《小兒藥證直快》抱龍丸、利驚丸等。治痰熱癲癇,常配鬱金、白礬、殭蠶等藥,共奏清熱化痰、定癇止痙之功。治中風痰熱上壅,喉中聲如曳鋸者,可配石菖蒲、膽南星、牛黃等藥,共奏清心豁痰、開竅醒神之效。取其清心涼肝之功,又可治熱病神昏譫語,常配犀角(水牛角代)、生地黃、金銀花等藥,以清心涼血解毒。

【摘錄】《中華本草》

為了讓更多的朋友認識天竹黃,大家可以多跟身邊的朋友介紹一下,讓更多的人知道應該怎樣去使用天竹黃這種藥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ao/36p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