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藥 >

蚱蟬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蚱蟬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蚱蟬是一種大家很熟悉的藥材,有著不同尋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癒的關鍵,下面讓大家一起深入的對蚱蟬進行更多的解讀吧!

蚱蟬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別名】鳴蜩(《詩經》),蝒、馬蜩(《爾雅》),螃(《方言》),鳴蟬(《唐本草》),秋蟬(《聖惠方》),蜘蟟(《七修類稿》),蚱蟟(《中藥志》),知了(《江蘇藥材志》)。

【來源】為蟬科昆蟲 黑蚱 全蟲 。6~7月間捕捉,捕得後蒸死,晒乾。

【原形態】雄蟲體長而寬大,長4.4~4.8釐米,翅展12.5釐米,雌蟲稍短;黑色,有光澤。頭部橫寬,中央向下凹陷,顏面頂端及側緣淡黃褐色。複眼1對,大而橫寬,呈淡黃褐色;單眼3個,位於複眼中央,排列呈三角形。觸角短小,位於複眼前方。前胸背板兩側邊緣略擴大,中胸背板有2個隱約的中央線狀淡赤褐色的錐形斑。翅2對,透明有反光,翅脈顯明,前緣淡黃褐色,翅基室1/3為黑色,亞前緣室呈黑色,並有一淡黃褐色斑點。後翅基部2/5為黑色。雄蟲具鳴器,雌蟲則無。足3對,淡黃褐色,腿節上的條紋、脛節基部及端部均黑色。腹部各節黑色,末端略尖,呈鈍角。雄蟲腹蓋發達,不及腹部的一半,外緣呈弧形隆起;腹蓋的外緣與後緣、各腹節的後緣以及分佈在腹面分散的點,均為淡黃褐色。雌蟲腹蓋不發達,產卵器顯著。

【生境分佈】成蟲多棲於柳、插、楓楊及蘋果、梨、桃、杏等闊葉樹木上。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

【性味】鹹甘,寒。

【歸經】《本草匯言》:"入手太陰、足厥陰經。"

【功能主治】清熱,熄風,鎮驚。治小兒驚風,癲癇,夜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個;或入丸、散。

【附方】①治小兒風熱驚悸:蚱蟬半兩(去翅、足,微炒),茯神半兩,龍齒三分(細研),麥門冬半兩(去心,焙),人蔘三分(去蘆頭),鉤藤三(二)分,牛黃二錢(細研),蛇蛻皮五寸(燒灰),杏仁二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搗羅為散。每服以新汲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聖惠方》蚱蟬散)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上述這些都是關於蚱蟬的一些小知識,如果您感覺比較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的話,不妨試一試,相信會對身體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標籤: 蚱蟬 藥用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ao/9deg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