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藥 >

甘草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甘草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中藥方劑可以說是有很多的種類,甘草散就是其中的一種,那麼甘草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甘草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別名】神效方

【處方】甘草1兩,通草30銖,石鐘乳30銖,雲母2兩半,屋上散草2把(燒成灰)。

【製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婦人乳無汁。

【用法用量】神效方(《普濟方》卷三四六)。

【摘錄】《千金》卷二

【處方】甘草(炙)3分,螻蛄(熬)3分。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風臍汁出。

【用法用量】以安臍中。

【摘錄】《外臺》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

【別名】預服散

【處方】甘草8分(炙),黃芩2分,大豆黃卷梗米2分,麻子仁2分,乾薑2分,桂心2分,吳茱萸2分。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令易生,母無疾病,未生1月,日前預服,過30日,行步動作如故,兒生墜地,皆不自覺。主

【用法用量】預服散《聖濟總錄》“大豆卷散”,即本方去梗米,加大麥

【摘錄】《外臺》卷三十四引《小品方》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乾薑1兩(炮裂,銼),白朮3兩,白茯苓3兩,當歸2兩。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腎著之為病,身體冷,從腰以下痛重。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聖惠》卷四十四

【處方】甘草1兩(炙微黃,銼),黃芩1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心中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三十一

【處方】大甘草(炙)。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預服消毒。主痘出不太盛。

【用法用量】每服5分,食後白湯調下。人中黃尤佳。

【摘錄】《簡明醫彀》卷六

【處方】甘草(末)1兩,青蛙(自死者,燒作灰)1兩,母豬蹄甲(燒作灰)1兩,救月杖(燒灰)1兩。

【製法】上為細末,拌勻。

【功能主治】月蝕瘡。

【用法用量】以蜜塗敷瘡上,日3-5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處方】甘草(炙,銼)1分(為末),油麻半升。

【功能主治】小兒丹毒,防入腹。

【用法用量】上2味,先取油麻去皮,研細,絞取汁1合,調甘草末半錢匕服,日2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別名】甘草湯

【處方】粉甘草(微炙)、栝樓根各等分。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瘡痘略出,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甘草湯(《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三)。

【摘錄】《直指小兒》卷五

【處方】大甘草不以多少(炙過)。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瘡未出及雖出躁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1錢或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呷之,不拘時候。以少解利熱毒即住。若瘡出遲,當服紫草飲子(紫草2兩)。大人當針2腕硯子骨間,男左女右取之。或灸1壯,亦助發出。疹痘毒氣已發,不必用之。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八引《疹痘論》

【處方】甘草半兩,滑石半兩,山豆根1兩(生),大黃1分(生)。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大風。

【用法用量】每服1錢,蜜熟水調下,日2服。次服解毒丸。

【摘錄】《三因》卷十五

【別名】芍藥散

【處方】甘草3分(銼),赤芍藥3分,白蘞3分,黃芩3分,黃連半兩(去須),黃柏半兩(銼)。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惡瘡,一身如麻豆帶膿,乍痛乍癢,煩熱。

【用法用量】芍藥散(《普濟方》卷四○八)。

【摘錄】方出《聖惠》卷九十,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八二(文瑞樓本)

【處方】甘草3分(炙微赤,銼),厚朴3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黃熟),人蔘半兩(去蘆頭),黃連半兩(去須,微炒),龍骨1兩,白茯苓半兩。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暴痢。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摘錄】《聖惠》卷九十三

【處方】甘草1兩(生用),川升麻半兩,射干半兩。

【製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傷寒2-3日,毒氣攻咽喉痛腫。

【用法用量】都以水3大盞,煎至2盞,去滓,分為4服,日3服,夜1服。

【摘錄】《聖惠》卷十

【處方】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牡蠣粉半兩,黃芩半兩,赤芍藥半兩。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熱渴,而下後覺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4分。去滓,取雞子清1枚,投入散中,熟攪掠去沫,徐徐溫服。

【摘錄】《聖惠》卷八十四

【處方】甘草(半生半炙)2兩,黃連(去須,炒)2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後下痢赤白,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漿水調,食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處方】甘草1分(炙微赤,銼),烏梅肉1分(微炒),訶黎勒2枚(煨,用皮)。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痢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九十三

【處方】甘草1分(炙微赤,銼),龍骨1分,赤茯苓1分,牡蠣1分(燒為灰粉),生乾地黃1分,黃芩1分,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1分。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中魃。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入淡竹葉7片,煎至5分,去滓,入白蜜1錢,更煎1兩沸,日3-4次。

【摘錄】《聖惠》卷八十八

【處方】甘草1分(炙微赤,銼),地榆1分(銼),蚺蛇膽1錢(細研),蝸牛殼1兩(炒令微黃),麝香1錢(細研),蘭香根灰1分,人糞灰1分,龍腦半錢(細研)。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鼻疳生瘡,痛癢不止。

【用法用量】入龍、麝等,研令勻,每服半錢,以粥飲調下。亦可吹於鼻中,3歲以下可服1字。

【摘錄】《聖惠》卷八十七

【處方】甘草1兩,乾薑1兩,乾地黃1兩,茯苓1兩,羊脂1兩,當歸1兩,細辛1兩,芍藥2兩,吳茱萸2兩,桂心2兩,梔子仁15枚。

【功能主治】卒中惡,賊風寒冷入腹便絞痛,或飛屍遁屍發作無時,搶心胸滿,脅痛如刀刺,口噤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納脂烊盡,分3服。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三七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生乾地黃1兩,乾薑1兩(炮裂,銼),當歸1兩(挫,微炒),赤茯苓1兩,細辛1兩,桂心1兩,赤芍藥1兩,防風1兩(去蘆頭),梔子15枚,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屍及中惡賊風,寒氣入腹(疒丂)痛,飛屍遁屍,發作無時,搶心脅如刀刺,口噤。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五十六

【別名】甘草湯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黑豆1兩(炒熟),乾薑半兩(炮裂,銼),糯米1兩,大麻子1兩,白茯苓半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妊娠10月滿足,入月預服易生。主

【用法用量】甘草湯(《普濟方》卷三三七)。

【摘錄】《聖惠》卷七十六

【處方】甘草(生,銼)1兩,貝齒1兩,胡粉1兩。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食諸菜中毒。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調下。

【摘錄】方出《聖惠》卷三十九,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四六

【處方】甘草(銼,生用)1兩,白朮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乾薑(炮裂,銼)1兩,黃芩1兩,伏龍肝1合。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卒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三十七

【處方】甘草(炙微赤,銼)半兩,葛根(銼)半兩,桔梗(去蘆頭)半兩,玄蔘半兩,車前子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貝母(煨令微黃)半兩,犀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毒攻眼,胸膈壅悶,煩喘。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摘錄】《聖惠》卷三十二

【處方】甘草(炙微赤,銼)1兩,茯神1兩,遠志(去心)1兩,蒼朮1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脈結代,心下悸。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一

【處方】甘草(炙微赤,銼)1兩,桂心1兩,茯神1兩,人蔘(去蘆頭)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生乾地黃2兩,麻黃2兩(去根節)。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陽毒傷寒,脈洪大,心中悸狀。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一

以上介紹的甘草散這種中藥方劑,已經經過臨床研究使用,並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關疾病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標籤: 藥用價值 甘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ao/dl3ol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