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藥 >

地榆丸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地榆丸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地榆丸,作為傳統中藥方劑在我國應用的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很多的藥物學著作中都將其列為上品,且記述了地榆丸的神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地榆丸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處方】地榆(微炒)當歸(微炒)阿膠(糯米炒)黃連(去須)訶子肉(炒)木香(晒乾)烏梅肉各15克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時用陳米湯下,每日二至三次。

【備註】本方原名"地榆散",與劑型不符,現據《證治準繩·類方》卷六改。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

【處方】地榆6兩(炙),赤石脂7分,厚朴6分,白朮5分,乾薑6兩,龍骨7分,黃連10分,當歸5分,熟艾5分,烏梅肉6分,甘草4分(炙)。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痢。不消食,腹中脹痛,氣滿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25丸,飲送下,1日2次。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延年祕錄》

【處方】白朮半兩,黃柏(炒)2錢,生地黃2錢,白芍藥2錢,地榆2錢,黃芩(炒)2錢,香附2錢。

【製法】上為末,蒸餅為丸。

【功能主治】髒毒挾溼者。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明醫指掌》卷六

【處方】大川烏頭(鹽炒,不得過熟,去皮臍尖)1兩,甜參1兩,地榆1兩,麝香1分(別研,入前4味中拌令勻)。

【製法】上為末,5味同搗,煉白蜜5兩和為丸,如梧桐子大,以瓷盒密封貯之。

【功能主治】風氣攻注、榮衛壅滯,四肢疼痛無力,漸成癱瘓。

【用法用量】本方用法雲“五味同搗”,而實際組成僅四味,疑脫。

【摘錄】《普濟方》卷九十七

【處方】防風、烏梅肉、枳殼、阿膠、甘草(炙)、荊芥穗、黃連、生地、當歸身、槐花、白朮、伏龍肝、地榆。

【製法】水為丸。

【功能主治】小兒時常糞後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陳米飲送下。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

【處方】地榆1兩,龍骨半兩,赤石脂半兩,無食子(炮)半兩,熟艾(微炒)半兩,黃柏(去粗皮)3分,橡實殼(炒)1兩半。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痢不止。大便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處方】地榆1兩,草豆蔻3枚(炮,去皮),黃耆(銼)1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

【製法】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腸虛腹脹,瀉血不止。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10丸,草節湯送下,日3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看完了上文對地榆丸的介紹,是不是對地榆丸又有了一些新的瞭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時多接觸這方面的東西,做到有備無患。

標籤: 地榆 藥用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ao/g4kk7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