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藥 >

南赤瓟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南赤瓟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南赤瓟是中藥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南赤瓟的作用。

南赤瓟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別名】野冬瓜、球子蓮、地黃瓜、麻皮栝樓、野瓜蔞、烏瓜、苦瓜蔞、秦嶺赤瓟、野絲瓜、絲瓜南

【來源】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南赤瓟的根或葉。

【原形態】攀緣草本。根塊狀。莖有較深的稜溝,全株密被柔毛狀硬毛。葉柄粗壯,長3-10cm;葉片質稍硬,卵狀心形,或近圓心形,長5-15cm,寬4-12cm,先端漸尖或銳尖,邊緣具胼胝狀小尖頭的細鋸齒,基部彎缺,開放或有時閉合,上面深綠以,粗糙,且短而密的剛毛,背面色淡,密被淡黃色的柔毛。花雌雄異株;雄花為總狀花序,多數花看生在化序軸的上部;花序軸纖細,長4-8cm,密被短柔毛;花梗纖細,長1-1.5cm;花萼密生淡黃色柔毛,花萼筒寬鐘形,上部寬5-6mm,裂片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3脈;花冠黃色,裂片卵狀長圓形,長1.2-1.6cm,寬0.6-0.7cm,先端急尖或稍鈍,5脈;雄蕊5,著生在萼筒的簷部,花絲有微柔毛;雌花單生,花梗細,長1-2cm;花萼花冠同雄花,但花較大;子房狹長圓形,密被淡黃色柔毛,花柱粗短,自2mm處3裂,柱頭膨大,圓腎形,2淺裂;退化雄蕊5,棒狀。果梗粗壯,長2.5-5.5cm;果實長圓形,幹後紅色或橘紅色,長4-5cm,徑3-3.5cm,先端稍鈍或有時漸狹,有時密生毛及不明顯的縱紋,後漸無毛。種子卵形或寬卵形,長5mm,寬3.5-4mm,厚1-1.5mm,先端尖,基部圓,表面有明顯的網紋,兩面稍稍拱起。春、夏開花,秋季果成熟。

【生境分佈】生態環境:生於海拔900-1700m的山溝邊、林緣或山坡灌叢中。

【性狀】性狀鑑別:根塊狀或塊片狀,灰棕色,去皮者色灰黃,有細縱紋,斷面纖維性。味淡微苦。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食化滯。主痢疾;腸炎;消化不良;脘腹脹悶;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8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綜合以上的對於南赤瓟的描述,可見南赤瓟對於人體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針對南赤瓟所具有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相對應的疾病。

標籤: 南赤 藥用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ao/pz4p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