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藥 >

苦地膽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苦地膽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苦地膽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苦地膽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一下。

苦地膽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別名】天芥菜、雞痾粘(《綱目》),土柴胡、馬駕百興(《生草藥性備要》),草鞋底(《嶺南採藥錄》),地膽頭、磨地膽(《廣州植物志》),牛插鼻、鐵燭臺、披地掛、地枇杷、牛託鼻(《福建民間草藥》),土蒲公英、吹火根、毛兜細辛(《廣西中獸醫藥植》),鋪地娘(《南寧市藥物志》),鐵掃帚、鐵答杯、鐵丁鏡、一刺針(《閩東本草》),鐵燈柱、毛刷子(《江西民間草藥驗方》),地苦膽(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來源】為菊科植物 地膽草 全草 。夏末採收,晒乾。

【原形態】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釐米。有時全體被白色緊貼的粗毛。莖二歧分枝,枝少而硬,粗糙。單葉大部基生,匙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15釐米,寬2~4.5釐米,基部漸狹,先端鈍或短尖,邊緣略具鈍鋸齒:莖生葉少而細,葉柄長5~15毫米,基部擴大抱莖,或近無柄。頭狀花序約有小花4朵,生於枝頂;通常有3片葉狀苞,苞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1.5釐米;頭狀花序在每一花束內有多個,密集;總苞片長8~10毫米;花托無毛;小花全為管狀,兩性,淡紫色,長7~9毫米,先端4裂,一邊開裂,裂片稍闊展;雄蕊4~5,略伸出管外;子房下位,1室。瘦果有稜,頂端具長硬刺毛4~6。花期8~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生境分佈】生長於山谷、村邊及路旁、荒地、耕地等低草叢中。分佈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產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性狀】乾燥全草,根莖短粗,長1~2釐米,粗約0.5釐米,密被緊貼白絨毛;根生葉多皺縮,黃綠色,匙形或長圓倒披針形,疏被白色長毛,紙質稍柔。莖圓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斷,斷面中空,莖生葉少而小。有時莖端帶有頭狀花序,花冠多脫落。以葉多、無花者為佳。

【化學成份】地膽草含表無羈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鉀。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脫氧地膽草素、異脫氧地膽草素,又從其鮮花中分離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抗菌作用應用地膽草注射液(水煎濃縮後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鉛去掉沉澱製成)作體外抑菌試驗(紙片法,每紙片含生藥量約30毫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藥18~24克時,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性味】苦辛,寒。

【歸經】①《泉州本草》:"入肺、肝二經。"

【功能主治】涼血,清熱,利水,解毒。治鼻衄,黃疸,淋病,腳氣,水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薰洗。

【注意】①《南寧市藥物志》:"體虛者忌之。"

【附方】①治鼻出血:地膽頭、豬肝各酌量。同煎服,連服三至四次。

【臨床應用】①治療急性炎症

【備註】同屬植物 白花地膽草 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膽使用。其特徵為莖分枝極多,被毛,葉生於莖枝上,橢圓形或矩圓形,花白色。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通過上面文章關於中藥苦地膽的介紹,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藥苦地膽的功效與作用是很多的。所以大家以後在生活中不妨對苦地膽等中藥多做點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ao/ywmy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