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傳統文化 >

維吾爾族有多長時間的歷史?有啥歷史起源

維吾爾族有多長時間的歷史?有啥歷史起源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自稱“Uyghur”的音譯,具有“聯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1卷)和“凝結”的意思。“維吾爾”一名最早見於漢籍是在公元4世紀的《魏書·高車傳》裡,被譯寫為“韋紇”,指的是高車部落聯合體中的一個部落。公元7世紀開始稱“回紇”《新唐書》卷217;788年又改譯為“回鶻”《資治通鑑》卷233,這個稱呼一直延續至宋及五代。元明時期一般譯為“畏兀兒”。1934年,中華民國新疆省政府正式規定“維吾爾”為漢譯民族名稱,此後這一譯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維吾爾族有多長時間的歷史?有啥歷史起源

維吾爾族是一個多源民族,最主要的來源有兩支:一支是來自蒙古草原的回紇人,另一支是南疆綠洲上的土著居民。這兩部分人於公元840年大規模匯合,至16世紀初完全融合成為現代維吾爾民族。

回紇源於丁零。早在公元前3世紀,在蒙古草原和南西伯利亞地區,活動著很多被統稱為丁零的遊牧部落。丁零人相繼受草原上的匈奴、鮮卑和柔然汗國的統治,長期侷促于山地森林和蒙古草原的北部邊緣,以狩獵和畜牧為生。公元4世紀以後,丁零又被稱為“鐵勒”,由於使用一種"車輪高大,輻數至多"的大車,又被稱為“高車”(《魏書》卷103)。

他們分佈於西起伏爾加河、東至興安嶺的東西萬餘里的歐亞北方大草原上。其中,活動於貝加爾湖一帶的被稱為東部鐵勒。東部鐵勒中較大的部落有9個,回紇是其中之一。為了抵禦異族的侵擾和壓迫,這9個部落經常結合成暫時的地域性聯盟,因此又被稱為“九姓鐵勒”或簡稱“九姓”。

回紇部原遊牧於色楞格河流域,最初可能由10個氏族組成,也可能是他們有尚“十”的習俗,因此又自稱“十回紇”。十回紇以藥邏葛氏族為首,部落酋長都由藥邏葛氏族選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chuantong/k19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