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楊衢雲怎麼死的 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被誰刺殺

楊衢雲怎麼死的 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被誰刺殺

“一部中國近代革命史,是應該從楊衢雲開始寫的。”

楊衢雲怎麼死的 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被誰刺殺

——歷史學家唐德剛語

“6348”是他身後的程式碼——這個沒有名字的墓碑,靜立於跑馬地香港墳場。在這座古老的墓園裡,無名碑顯得極為特殊,天圓地方的整體設計,高聳的石柱則是墓碑,柱頂斷了一截,象徵逝者“壯志未酬”或“死於非命”。

在紀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際,墓主人、香港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以及一段塵封的歷史,漸漸為人們所關注。

創辦進步團體“輔仁文社”

今天的香港百子裡仍維持百多年前的原貌,迂迴宛轉的小巷,古舊的路牌,短短的石階……而這些小巷和石階,就是輔仁文社社員拾級通往集會處的道路。楊衢雲的堂侄楊興安說,當年楊衢雲與社員們一起,就是在這裡談論革命。

1885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軍隊在鎮南關取得大捷,而清政府卻在勝利的歡呼聲中屈辱求和。曾擔任過英文教員和洋行經理的楊衢雲,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深感失望。此時在他心裡悄悄埋下了革命的種子,立志“急起圖存”,救民眾於水火,救國家於危難。

1890年,楊衢雲結識了從澳大利亞域多利書院畢業歸國的謝纘泰。二人時常談論政局時勢,十分投洽,引為知己。是年,他們團結大批熱血青年,以“革新社會”為宗旨,以“盡心報國”為社銘,以推翻滿清王朝、探索國家出路為社綱,發起成立輔仁文社。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進步團體,亦稱革命組織。1892年,輔仁文社遷址中環百子裡1號二樓,並召開輔仁文社光復會,楊衢雲被推舉為社長。”

楊興安說,雖然是社長,但楊衢雲事必躬親,積極開展活動。為掩人耳目,社員們常喬裝打扮,混入廣州清政府駐地打探情況。後來港英當局對輔仁文社的活動有所察覺,警察不時對文社進行搜查,並派警探暗中調查,甚至尾隨跟蹤,實施祕密監控。

為了使事務持續開展,輔仁文社的各種行動不得不轉入地下,採取以退為進的方式,儲存實力,待機而動。

成立“興中總會”並任會長

1892年秋天,楊衢雲經尢列介紹,與孫中山相識。當時孫中山26歲,正在澳門一帶行醫,積極結識一些對清朝統治不滿的愛國青年。楊孫二人相見恨晚,常在一起暢談救國大計。楊衢雲提請孫中山在廣州組織團體,與香港的輔仁文社共策協力,孫中山表示讚賞。

“1893年,孫中山因受澳門葡籍醫生的排擠,改赴廣州行醫。這年冬天,他邀集陸皓東、鄭士良、魏友琴、程璧光、尢列等8人,聚會於廣州廣雅書局南園抗風軒,提議成立反清團體。”

香港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劉智鵬博士介紹說,次日,尢列赴香港,向楊衢雲告知會議情況。從此,楊衢雲與孫中山經常接觸,在反清革命的宗旨上取得一致,但對將來革命後建立什麼樣的政體則存分歧。“雖然兩人一時未能取得完全一致,卻為後來廣州、香港兩股反清力量的聯合奠定了基礎。”

1894年,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慘敗,極大地觸動了孫中山、楊衢雲等人,空前的民族危機促使他們加速聯合反清。這年冬天,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了興中會,翌年春到香港,會見楊衢雲、謝纘泰,協商聯合組黨,擴大興中會的組織。楊、謝正苦於香港的革命勢力單薄,遂同意把輔仁文社併入興中會。

孫、楊兩股力量聯合,於1895年2月在中環士丹頓街13號,建立起興中會總機關(亦稱總部)。為避人耳目,對外用進口貿易公司“乾亨行”作掩護。同時設立興中會廣州分會,對外則以農學會公開團體為掩護。

劉智鵬說,興中會總會修訂了孫中山在檀香山制定的《興中會章程》,闡明瞭“會名宜正,本旨宜明,志向宜定,人員宜得,交友宜擇,支會宜廣,人才宜集,款項宜籌,公所宜設,變通宜善”十大要領,尖銳地揭露了清朝的腐朽統治,並強調更廣泛發動群眾。楊衢雲被推選為興中會香港總會首任會長。

從此,革命從紙上談兵正式轉化成行動。

廣州舉事失敗被迫遠走他鄉

從1895年春季開始,興中會開始籌備廣州起義的工作。孫中山在興中會廣州分會指揮軍務,楊衢雲在香港總會籌措軍費槍械。經過半年籌備,起義準備工作大體完成。

是年8月27日,香港“乾亨行”發現有偵探窺伺,遂宣佈關閉。翌日,孫中山、楊衢雲等人又改在西營盤杏花樓開會,討論攻取廣州的方略,決定於10月26日重陽節起義。

楊興安說,1895年10月10日,興中會為在起義後成立臨時政府、選舉總統等問題開會。謝纘泰提名楊衢雲,陳少白、鄭士良則推舉孫中山,雙方爭執不下。孫中山說服自己的支持者,將總統職位讓與楊衢雲,使興中會避免了分裂。

“而在舉事之前,興中會會員朱淇的哥哥朱蘇生是清政府官員,知其弟參與起義,恐被牽連,於是將革命黨人舉動密告緝捕大員李家焯。李得報,一面派人監視孫中山的行動,一面稟報兩廣總督譚鍾麟。”

楊興安說,10月25日,廣州準備起義的各部,紛紛派人到指揮部請令。這時,楊衢雲在香港佈置尚未完備,用暗語電告“貨不能來,延期二天。”孫中山在接電前夜,曾赴某大紳宴會,見有李家焯所派兵勇守伺左右,知事不妙。26日晨,接楊來電,他判斷事洩,即急電楊衢雲“止辦”。當電報到達楊衢雲手中時,人員及槍械均已上船,於是他又急覆電“得接太遲,貨已上船,請接”,此時已是27日。

“當裝載起義隊伍及槍械的船隻抵達廣州碼頭時,清兵早已張網以待。70餘人當場被捕,陸皓東、丘四等人壯烈犧牲。”楊興安說,起義失敗後,清政府瘋狂搜捕革命黨人。孫中山經香港流亡日本,楊衢雲經西貢逃往南非。

策劃惠州起義革命再度受挫

楊興安說,楊衢雲抵達南非後,積極聯絡華僑,宣傳革命思想,祕密發展同志,並在約翰內斯堡和彼得馬裡茨堡建立了興中會分會。後在返回香港途中,又在新加坡與當地反清祕密團體建立了聯絡。

1900年1月,楊衢雲從日本返回香港,正式提出辭去香港興中會會長職務,同時推薦孫中山出任。之後,楊衢雲到興中會機關報《中國日報》工作。該報由孫中山命陳少白創辦,為最早宣傳反清革命的報紙。

“興中會在廣州起義失敗後的全部活動,是為準備一次新的反清武裝起義。”劉智鵬說,楊衢雲奉孫中山之命,籌備第二次起義,總機關設在《中國日報》社三樓。其間,鄭士良已初步聯絡了惠州、潮州、嘉應各屬會黨及綠林首領,均表示應命。4月,楊衢雲返日向孫中山報告香港方面的準備情況。隨後,鄭士良也從廣東趕來同孫中山面商。

同年6月11日,孫中山、楊衢雲、鄭士良及日本人宮崎寅藏等十餘人自橫濱啟程,17日船抵香港海面。此時,在廣州的李鴻章派兵艦來迎(李與孫原有搞兩廣“獨立”的密商)。因傳聞李的屬僚有藉機逮捕孫中山的計劃,孫中山便派日本人士宮崎、清藤、內田3人前去談判,自己則在一隻小舟中,與楊衢雲、陳少白等人舉行軍事會議。

他們確定起義的主要目標仍是奪取廣州,但發動的地點改為廣州、惠州同時並舉,廣州為正軍,惠州為旁軍。議定由鄭士良率會黨首領赴惠州準備起義;史堅如、鄧蔭南赴廣州組織起事機關,以資策應;楊衢雲、陳少白、李紀堂等留港擔負接濟餉械,總管經費等事務。

1900年9至10月間,鄭士良等在惠州三洲田活動,被兩廣總督德壽察覺,清軍前隊駐至沙灣,哨騎進窺三洲田。革命軍考慮“坐以待敵不利”,於10月6日晚,挑選敢死隊80人,夜襲清軍於沙灣,取得首戰大捷。之後十多天中,又連續取得佛子坳、永湖、崩崗圩三次大捷,起義軍一度發展到2萬多人。

據史料記載,惠州起義因“政情忽變(指日本內閣易人,且有人破壞,日方不肯援助),外援難期”而致形勢逆轉,孫中山電告鄭士良“自決進取”。起義軍糧械失繼,並遭清軍優勢兵力圍攻,鄭士良不得已將起義軍解散,少數精銳退至香港,致使大批起義將士流亡海外。

遇刺犧牲埋於無名碑下

今天的中環結志街,雜鋪食肆林立,人群熙來攘往。唯有拐角處豎立的“孫中山史蹟徑第7站——楊衢雲被暗殺地點”,悄然提醒著人們,110年前,這裡曾發生過令人震驚的血案。

惠州起義失敗後,楊衢雲遭清政府通緝,兩廣總督德壽懸賞3萬巨金購楊首級。這時,起義同志都勸其出洋暫避,但楊衢雲慨然說:“男兒死則死矣,何避為?吾寧授徒以養妻子,不忍虛靡公款,抑吾入行革命,亦久置生死於度外矣。”於是,他在其住所結志街52號二樓,以教授英文為生。

1901年1月10日,楊衢雲在住所內被清廷派出的刺客開槍刺殺。據楊衢雲的堂弟楊拔凡回憶:“刺客衝入私塾內,舉槍直髮。未加防備的楊衢雲,急拿案上的厚英文字典阻擋,一發子彈穿透字典,貫入其前額後穿出,撞射牆角。楊衢云為保護女兒,未來得及拿手槍自衛反擊,兩發子彈又射入胸膛。”

自小習武、體質強壯的楊衢雲,中槍後竟然不用家人攙扶,強行起身,步下樓梯,乘竹轎往醫院救治。但終因傷情過重,失血太多,溘然長逝,年僅40歲。記者看到,從結志街到百子裡,不過數百米。楊衢雲的革命之軀,便倒在了這個距離他開創革命組織不遠的地方。

在日本橫濱的孫中山得知噩耗,十分悲痛,具名主喪,釋出告於中外,於1月26日為楊衢雲舉行追悼會。後來,孫中山與革命同志討論時政時,曾說:“……衢雲死矣,予承其志誓成民國。帝制自為,吾必討之。”

楊興安說,楊衢雲殉難後,謝纘泰將其安葬於跑馬地香港墳場,並親自設計墓碑,碑上沒有留名字,是擔心遭清廷掘墳毀墓,因此只刻有編號:6348。

生平簡介

楊衢雲,名飛鴻,字肇春,福建海澄(今廈門)人。1861年出生於廣東東莞,10歲起全家移居香港。1890年在香港創立最早的革命組織輔仁文社。1895年成為興中會第一任會長,參與籌劃廣州起義。1901年在香港被刺身亡。

專家評說

本欄目學術顧問、省社科院研究員王傑:

先驅路 無名碑

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在《晚清七十年》一書中強調:“一部中國近代革命史,是應該從楊衢雲開始寫的。”按筆者的理解,就是要把楊衢雲當作民主革命的先驅來寫,從這個意義上說,可謂入木三分。

楊衢雲比孫中山大五歲,兩人是並駕齊驅的革命家。衢雲生於海外,幼時定居香港,“仁厚和藹,任俠好義”,富於民族、國家情感。1887年始,與謝纘泰為知己。1892年初,偕謝纘泰等十六人,以“開通民智”為宗旨,創設輔仁文社於百子裡,被舉為會長。是年秋,經尢列介紹,識孫中山,與之暢談救國大計,並積極倡議聯合組團反清。

1895年春,香港興中會總機關成立,衢雲取消輔仁文社,率部分成員加入。參與策劃首次反清起義,駐香港,負責募集志士、籌措經費及購運軍械等,被舉為興中會會長兼起義後臨時政府總統。廣州起義未遂,被清廷列為“匪首”,懸賞緝拿。遂轉徙於南洋、印度、南非等地,遍設興中會分會,積極向華僑宣傳革命。

1900年孫中山與鄭士良等籌劃惠州起義,衢雲積極奔走於日本、香港之間,承擔接濟餉械策動會黨援應。起義失敗後,兩廣總督德壽懸賞三萬金緝殺之,黨人勸其走避,他慨稱:“男兒死則死矣,何避為。吾寧授徒以養妻子,不忍虛糜公款,俾立一好模範為同人先”。1901年1月10日,於家中被清廷僱凶槍擊身亡,英年四十。謝纘泰將其安葬於跑馬地,因擔心清廷毀墓,碑上僅刻編號:6348。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無人不識君”——昔年無名碑,萬代先驅魂。

旁邊故事

《楊衢雲家傳》46年後出版

《楊衢雲家傳》是楊衢雲的堂弟楊拔凡於1955年撰寫的,直至楊衢雲犧牲百年祭前夕,楊拔凡的兒子楊興安才將手稿整理出版(最近再次修訂出版)。

為何過了46年才出版?楊興安對記者解釋說,“父親可能是顧忌政治環境。”楊興安遵從父親遺訓,一直將手稿放在樟木籠裡,直到近年才籌備出版。

楊興安這十幾年來一直在研究楊衢雲的事蹟,出過書,也編過話劇,劇本《無名碑》便是根據楊衢雲的事蹟撰寫的。他說,《楊衢雲家傳》中有不少內容是楊衢雲長女楊錦霞耳聞目睹的事情,書中還附有多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探究楊衢雲的一生。

記者瞭解到,該書也更正了一些延續多年關於楊衢雲的生平資料中的錯訛,比如關於其遇害地點,史料多用“教室遇刺”說,其時結志街52號二樓是楊衢雲的寓所,被刺時他正在家中以私人補習形式教授英文。

歷史學家唐德剛在所著《晚清七十年》裡寫道:“一部‘中國近代革命史’,是應該從楊衢雲開始寫的。”而研究資料的缺失,導致對楊衢雲在歷史著述中“被淡忘”,《楊衢雲家傳》的出版,為研究楊衢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7dyl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