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被塵封的真相 蘇秦實際上為燕國的間諜?

被塵封的真相 蘇秦實際上為燕國的間諜?

蘇秦再次踏上謀取功名的道路,就是從燕國開始的。戰國時期,燕與齊是鄰國,燕弱而齊強。長期以來,燕國深以齊國將戰略矛頭對準自己為憂。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燕國內亂大舉發動進攻,燕軍幾乎覆滅。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他處心積慮要報這深仇大恨,躊躇滿志的蘇秦恰在此時來到燕國。一個有國仇家恨,另一個有巨集圖大志,兩人一拍即合。蘇秦打動燕昭王的是他“謀齊”的策略,而燕昭王打動蘇秦的則是他的知遇之恩。蘇秦並且自願冒險赴齊國活動,自此開始了他長達16年的間諜生涯。

被塵封的真相 蘇秦實際上為燕國的間諜?

這時候的齊國,由湣王執政,實力非常強大,並同趙國保持著密切的盟友關係。故此,燕昭王授予蘇秦活動的戰略方針就是“大者使齊毋謀燕,次可惡齊趙之交”,使得齊國不再將戰略矛頭指向燕國。所以,蘇秦到達齊國之後的第一步棋便是破壞齊、趙之間的關係,第二步棋便是使齊國“西勞於宋,南疲於楚”,使齊國在攻打楚國的過程中逐步削弱自己,並在攻打宋國的過程中得罪其他幾個對宋國虎視眈眈的大國,在四面樹敵的同時,使得自己(齊國)陷入危難的敗局。

蘇秦於公元前300年奉燕昭王之命第一次來到齊國。據唐蘭推測,這次蘇秦可能是以人質身份去的。不過,這次的出行準備顯然不是非常充分,蘇秦此次赴齊似乎未能取得任何成果就回來了。既然是人質,他可能無法獲得面對齊王的機會,所以沒有辦法逞口舌之能,也沒機會把自己的行間謀略充分施展出來。這可能是蘇秦此次行間失敗的主要原因吧。

公元前296年,燕昭王由於報仇心切和錯誤估計形勢,迫不及待地發動了對齊的戰爭,大敗而歸。蘇秦非但未能及時勸阻,並且迫於兩國交戰的形勢匆匆地返回燕國。蘇秦回到燕國之後,一直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再次趕赴齊國從事間諜活動。沒想到這一等就是8年。

面對齊王,蘇秦終於可以盡情施展其出眾口才。蘇秦首先告訴齊王一個驚天謊言,他說,韓趙魏三國都希望同燕國聯合起來共同對付齊國,而燕國拒絕了。本來列國之間就是互相利用爾虞我詐的,有這種事情發生也不足為奇。所以齊王聽到這些,也就相信了,馬上也對燕國派來的這位使者另眼相看。蘇秦看到有機可乘,便立即不失時機地向齊王獻上50輛戰車,齊王收到禮物當然更高興。高興之餘,齊王甚至就秦國邀其共同稱帝的事,向蘇秦徵詢意見。

當時列國爭霸的形勢是,齊、秦實力最強,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屬於一流的強國,而韓趙魏等其他國家則只能屬於二流。所以,秦國的意思是讓齊國稱“東帝”,而自己則稱“西帝”。這當然是秦國的一個策略。秦的真實意圖是,在先不得罪這個強大的齊國的同時,藉機把其餘的小國吞併。對於齊國來說,秦國的這一策略其實也很對自己的胃口。蘇秦卻不希望齊國的日子好過起來。他的任務是讓齊國同韓趙魏的關係繼續惡化下去,如能再同秦國交惡就更好不過了。所以,蘇秦對齊王說,秦王勸您稱帝是希望把您樹為眾矢之的,秦國的這個主意其實是一個巨大的陰謀,所以大王千萬別去理會他們。齊王認為很有道理,同時也更加覺得蘇秦具有相當出色的戰略分析能力,對他更加另眼相看。

蘇秦想方設法贏得了齊王的信任。他告訴齊王,齊國的當務之急是發展自己的實力。他極力慫恿齊王攻打宋,把宋國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大大吹噓一番。齊王對擴地爭利當然非常感興趣,終於被蘇秦說動,於是發兵攻宋。宋國雖然是三流小國,但由於地處大國夾縫之中,所以必然地牽動著各方的利益。齊國要攻打宋國,秦國第一個不答應,馬上就派人前來勸阻。但此時的齊國在攻宋的戰場上正取得節節勝利,哪裡顧得了這些。故而,齊在攻打宋國的同時,一面必然地與秦、楚等國關係越來越差。這時的齊王被眼前的利益牽著鼻子,被蘇秦的“好話”堵著耳朵,而在一條通往深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不久之後,齊國終於同秦國全面交惡。蘇秦告訴齊王應當乘勝拿下宋國,最好有支軍隊嚇唬一下秦國,讓他不敢出兵救宋,也許可以順便教訓一下秦國,如果把大家都發動起來,興許就把秦國給滅掉了。蘇秦並且向齊王保證,燕國是絕對跟著齊國一起幹的,只要把韓趙魏說通即可。見到齊王有心動的跡象,蘇秦趕緊說,如果齊王相信,我蘇秦就可充當這個使者。齊王立即派蘇秦以齊使臣的身份前往燕國和三晉,說服他們組織一個五國聯軍共同伐秦。

蘇秦首先趕到燕國,除了彙報在齊國的工作進展外,還同燕王密謀下一步的計劃。其間,齊王殺掉了燕國派到齊國的一位將軍,這件事足以讓兩國再次反目為仇,但燕昭王為了滅齊大業,最終還是忍了下來。而且,為了長遠目的,燕昭王甚至主動向齊王道歉示好。為了這件事情,蘇秦也曾為此向燕王表示他不願再回齊國了,因為齊王既然能殺掉燕國的這位將軍,未嘗不會也在大腦發熱的時候忽然地殺掉蘇秦。不過,在一番猶豫之後,蘇秦最終還是決定把滅掉齊國這件事繼續下去。

齊國在齊湣王執政後,對外政策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一個重大的外交政策變動就是和趙國斷交,並和韓、魏關係惡化。燕王覺得這正是挫敗齊國的時機,便立即派蘇秦第二次趕往齊國,再次進行間諜活動。這一年是公元前289年。燕王在經過公元前296年軍事行動上的失敗之後,總算能吸取教訓,很好地聽從蘇秦等人的建議,在向齊國進行賠罪的同時,也同其維持著表面上的友好關係。所以,與蘇秦上次前往齊國有所不同的是,他的這一次赴齊有著類似外交官一樣的公開身份,而且有著聯絡兩國邦交的具體任務。蘇秦也因此獲得了直接面對齊王的機會。以使者的身份,爭取獲得直接面對齊王的機會,這可能是蘇秦經過上次潛伏行間未能取得任何成果之後所得到的經驗。

之後,蘇秦迅速趕往魏國,並最終實現了五國聯軍攻秦的計劃。他明地裡似乎在為五國謀秦做準備,暗地裡又為聯合趙魏反齊做著籌劃。這一切,又哪裡是齊王所能料到的?當然,齊國不止派了一個蘇秦去聯絡這一事,還有其他使臣也做了大量工作。蘇秦到了魏國時,五國聯軍計劃甚至已執行了一部分。齊國首先派軍進駐魏國,攻秦聯軍已初步成形。齊王於是乘機加緊了對宋的進攻。

不過,齊國“明為攻秦,實為取宋”的計劃終於被趙魏等國看出來了,再加上諸國之間有太多的恩怨和利害關係纏繞,聯軍的攻秦自然不力。這時,蘇秦致信齊王,希望他能適當照顧其他諸侯的情緒,把主要鬥爭物件放在秦國身上,而不要放過這聯合的大好時機。蘇秦此舉當然是想把齊秦關係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而燕國便能坐收漁利。

燕昭王以為等到了攻齊的時機,準備聯合韓趙魏的力量,乘齊軍主力攻宋時對齊來個突然襲擊。想法雖然好,密謀的計劃卻不慎洩漏了出去。齊王聞訊大吃一驚,立即收回攻宋的兵馬,並把情況通知了蘇秦和孟嘗君。蘇秦隨即向昭王作了彙報。由此可見,蘇秦的真實身份這時還未被齊王察覺。

齊國“明為攻秦,實為取宋”,故在取得實利的同時,又直接破壞著五國的聯合。韓趙魏身處齊、秦兩個大國之間,難受已久。在他們看來,最好是能適時地削弱其中一個。蘇秦敏銳地察覺出這些苗頭,並最終說動他們同燕國聯合,以借攻秦之名而達成弱齊之實。

不過,在蘇秦看來,最理想的效果是讓三晉先動手,而燕國不必做反齊的急先鋒。故而,他一再勸阻燕昭王推遲攻齊計劃,卻不幸招致燕王誤解。蘇秦因此致書燕昭王坦白心跡,希望燕王“慎毋(非)令群臣眾議攻齊”,即不要和大臣們公開討論攻打齊國的事情。這一方面是為了保密;另一方面,他知道“言者以臣賤而邈於王矣”,怕燕王受大臣們議論之後而動搖了對自己應有的信任。不知道何時,齊王忽然聽到三晉將聯燕攻齊的訊息,立即對燕國起了疑心。蘇秦得知這個情況之後,立即馳書齊王,請齊王對燕國放寬心,以進一步矇蔽齊王。在蘇秦的周密籌劃下,由三晉首先發動攻齊的計劃差點就付諸實施了。

公元前286年,趙國首先向齊發難。戰爭結果未見記載,也有可能這次的行動胎死腹中。不過,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蘇秦的一舉手一投足,足以對當時諸侯國關係產生相當重大的影響。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歷史上對於蘇秦乃至縱橫家口舌之力的稱道確實不為虛言。但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蘇秦的可疑形跡終於還是被發現了。

首先懷疑蘇秦身份的是同齊王有密切關係的奉陽君。這個趙國的宰相在為先前攻齊找藉口的時候,立即想到了將蘇秦作為替罪羊。他未必找到了足夠的證據,卻馬上將一些甚至可能純屬猜想的東西報告了齊王,並立即限制了此時恰好在趙國的蘇秦的活動。齊王不敢相信,所以派人來和蘇秦對質。蘇秦當然能夠巧妙地進行應對,並向使者盡說其對於齊國的忠心。另一方面,蘇秦馬上向燕昭王彙報了這方面的情況,並請昭王設法幫助自己脫離趙國這個虎口。燕王立即派來兩人同奉陽君暗中進行調解工作,但蘇秦的處境並未得到實質的改善。直到燕王對趙國發出嚴重的抗議,蘇秦才最終得到釋放。這一年是公元前286年。

蘇秦為了繼續破壞齊、趙的關係,直接由趙國趕赴齊國。蘇秦此舉無疑是帶著極大的風險,也顯得太過自信。他認為齊王並未發現自己的真實身份,並以為憑著自己的口舌之能也能使齊王相信自己的一片“真心實意”。蘇秦之所以大膽赴齊,恐怕更多的是責任心使然。他為齊、趙關係的改善而深深地憂慮,為使燕國早日滅齊而殫精竭慮。而這一次,他竟然又成功了。

蘇秦到齊國之後立即給趙王寫信,希望他能同齊國聯合。其目的是為了打消前節奉陽君給齊王帶來的猜疑。蘇秦更多的工作當然是要繼續勸說齊王攻宋,並且幫助齊王“出主意想辦法”。由於燕昭王交給蘇秦的使命之一是要使齊國“西勞於宋”,因此在攻宋的過程中,蘇秦顯得比誰都熱心,比誰都關心齊王的利益。齊王也因此對蘇秦不再起疑心。

宋國在齊國的第三次進攻中終於陷落。宋國的滅亡引起了諸侯的一片恐慌,大家一致認為齊國對各國已構成最大威脅。所以,齊國同秦國的友好也未能持續多久。在齊國攻下宋國後不久,三晉便說動秦國一起伐齊。燕國當然會積極參與其中。不過,從始至終燕國在蘇秦的建議下都保持著表面的沉默。即使在五國聯盟內部,燕昭王也要解釋清楚:伐齊是大家的共同目的,燕國始終會參與其中,只是燕國必須表面上維持對齊的友好。燕國對於齊的示好,不僅對蘇秦在齊國的生存有利,也為聯軍下一步攻打齊國留下了一個隱蔽的方向。

五國聯軍的正式形成是在公元前284年,其標誌是燕昭王悄悄趕到趙國同趙王會晤。聯軍由著名將領樂毅率領。樂毅是燕將,但此時的身份也已變成趙國人。蘇秦作為內應,當然會將齊國的設防情況悉數向樂毅彙報,這也可能是樂毅能順利拿下齊國的關鍵原因之一。蘇秦並且勸說齊王在燕國方向可以不必設防,以集中力量對付西線之敵,因為燕國是決不會反齊的。齊王竟相信了他,並按照他的建議去進行佈防。這樣一來,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

公元前284年,樂毅率五國聯軍從燕國方向對齊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所到之處並沒遇到強力抵抗。樂毅在軍事戰線上的勝利,固然顯示出他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但也與蘇秦的行間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樂毅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也同時宣告著蘇秦間諜身份的徹底暴露。齊王做夢也沒想到,長期以來,一直在身邊關心並幫助自己的人,竟是個最危險的敵人。蘇秦並沒有機會脫逃,齊王一直當他是左右手。或許,這時的蘇秦也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在他看來,為了他所忠於的燕昭王,齊國的覆滅是最重要的。氣急敗壞的齊王立即對蘇秦施以車裂的重刑。積16年之心血,蘇秦在50多歲的時候,終於盼來了齊國的滅亡,同時也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蘇秦用16年的光陰和生命報答了燕昭王的知遇之恩。此外,蘇秦還用行動告訴我們,守諾,除了誠實之外,還需要勇敢和付出。而燕昭王呢,不知道他在慶祝勝利時,有沒有想念過蘇秦的笑容或者眼淚。

關於蘇秦的死,有說是齊國眾大夫恐懼蘇秦威勢,最終派刺客刺殺蘇秦,蘇秦重傷之下明知必死,告訴齊王將自己以重罪車裂於市引誘凶手落網。但是具體情形想來歷史太久無法考證了,我們只能在心中給這位傳奇的縱橫家以最美好的死作為結局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l7kn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