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歷史之上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悲劇英雄項羽

歷史之上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悲劇英雄項羽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用在項羽身上最是恰當不過,因為歷史上項羽一向是以悲情英雄的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的,這取決於項羽的悲劇性格。

歷史之上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悲劇英雄項羽

項羽的悲劇性格之一——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項羽自幼出身在一個武將世家,力大無比,周邊無人可及,於是項羽便洋洋得意起來,他的叔叔項燕勸他多讀書,他卻說要學什麼萬人敵的學問,結果自然是不學無術。項羽相比於劉邦來說,出身自然高貴的多,但是最後卻淪為武夫,實在令人可惜。

項羽的悲劇性格之二——獨斷專行,不善納諫。項羽在鉅鹿之戰中一戰成名,立下赫赫戰功,被稱為西楚霸王。但是這位天下霸主的周圍卻沒有幾個像樣的謀士,只有一個亞父范增,即便如此項羽也不過是表面上尊重范增,實際上嫌他謹慎過度,胸無大略,但這恰恰說的是項羽自己。在著名的鴻門宴中,范增幾次對項羽使眼色要殺掉劉邦這個最大的敵人,但是項羽都無視,氣的范增大罵項羽。在平時的作戰中,項羽往往獨斷專橫,從來不開軍事會議,往往只按他個人的意志辦事,連將士們的忠言也聽不進去。

項羽的悲劇性格之三——重視面子,缺乏遠見。項羽最後在烏江自刎,原因是無顏見江東父老,這也太在乎面子了,其實那時候,項羽的威望還在,如果渡江再重新召集部隊,東山再起,未必不能成功,但是項羽卻目光狹隘,最終成為悲劇英雄。

歷史之上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項羽

項羽生活在秦朝末年,自小胸懷大志,武藝驚人,一身神力尤為天人。項羽建立了西楚霸王基業,卻最終自刎而死,失去天下,成為敗者。成王敗寇,那麼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項羽呢?

在項羽小的時候,讀書和劍術都不屑於去學,說讀書識字,能寫出自己的名字就夠了,學習劍術,只能保證自己單挑無敵而已,項羽只想學習萬人敵的本事,雖然年少,但是胸懷大志,讓世人想往不已。

一次在秦始皇巡遊過程中,年少的項羽指著秦始皇遠去的背景嘆道:我以後一定要替代他!可見當時項羽的豪氣。並且,有好幾個成語都和項羽有關,這些都只是很多人喜歡項羽的一些原因。更多的是,人們被項羽的義氣所折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項羽的滅亡歸於一個義字,正因為“義”,讓項羽在鴻門宴上錯失機會,放過劉邦,最終失去爭奪天下的機會,還有傳言,當時劉邦在一次敗兵之後,曾三次拋棄親生子女,獨自逃命,而項羽,在最艱難的時候,也不放棄身邊追隨他的任何一個將士。

除此之外,項羽的情也讓人們感動,在最後艱難的時刻,面對虞姬的不離不棄,項羽心裡備受感動,從而做了一首詩送給虞姬,這一悲情的情景,被後世的人創作出一場霸王別姬的戲,流傳至今,這也使得項羽至今被人們所喜歡的一大主要原因。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項羽,是因為人們喜歡他的有情有義,勇猛無雙,項羽的事蹟,至今,影響了許多人。

如何評價項羽在鴻門宴之中的表現

鴻門宴作為楚漢雙方核心領導層的第一次正面對決,以劉邦團隊的完勝而告終。鴻門宴評價項羽為何?說驕橫愚蠢可能過了些,但若說通過亞父范增的那段怒其不爭的國罵,暴露出項羽“婦人之仁”的性格特點,恐怕無人會反對。

作為項羽的長輩及軍隊的首席智囊,范增眼見刺殺劉邦的天賜良機在項羽的熟視無睹中白白溜走,其當時的心情,大概只能用“痛心疾首”來形容。

項羽為何在范增的多次暗示下裝聾作啞放過劉邦?分析其心理,除了不屑於採用暗箭傷人的卑鄙手段來除掉政敵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其自大,對楚漢雙方的實力對比沒有一個正確的研判。

眾所周知,楚漢雙方對峙之初,區區十萬漢軍在數量和戰鬥力方面都遠遜於雄兵百萬的楚軍,更何況項羽剛在咸陽戰役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基本殲滅了秦軍的主力部隊,缺乏實戰經驗的漢軍當然更加望塵莫及。這種種優勢,都是項羽小看劉邦的內在原因,因而項羽也有其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

然而論政治手腕,莽夫項羽比起城府極深的劉邦來,自然不是一個等級的。

早在赴宴之前,劉邦早已運用政治斡旋的辦法“策反”了項羽的叔叔項伯,不但令項伯私下對其透露絕密軍事情報,更在鴻門宴最凶險的舞劍助興橋段中挺身保護劉邦,對這等危險訊號,項羽非但沒引起重視,甚至連對叔叔隻言片語的責備都沒有,這般公私不分,底下眾將看在眼裡,如何不心寒?所以,從這層意義上來看,鴻門宴評價項羽用人唯親也並無不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lky9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