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民國四大才女之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絕世之戀

民國四大才女之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絕世之戀

高君宇與石評梅的愛情曲折而堅定,兩個人猶如天空中的煙火,在短暫的生命中演繹了絢麗燦爛的絕世之戀。

民國四大才女之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絕世之戀

虎口脫險 心繫評梅

1896年,高君宇出生于山西省的一個富商家庭,少年時代的他就對社會政治問題非常關心。20歲時,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學。在當時進步思想的發源地北京,高君宇受到激進的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響,很快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1919年5月4日學生愛國遊行時,高君宇是組織骨幹之一。1922年,在黨的“二大”上,高君宇當選為中央委員。1924年年初,他又同李大釗、毛澤東等人一起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參加了國民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1924年,北洋政府對北京城內的國共兩黨成員展開大搜捕。高君宇將自己扮成廚子僥倖脫險後,接到上級指示,回山西建立黨組織。臨走之前,他決定去看一眼心中最放不下的人——石評梅。

會館初遇 互生好感

1920年的一天,在北京山西會館的同鄉會上,一個學生模樣的男子正在作反帝反封建的演講,他就是高君宇。石評梅認真地聆聽著,並被深深地感染。山西會館的偶遇,兩人都給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書信往來,石評梅和高君宇漸漸建立了友誼。有時,他們會相約來到北京南郊的陶然亭湖畔散步。在交談中,他們發現彼此有很多相同的理想和抱負。

感情受挫 同命鴛鴦

1923年的夏天,石評梅完成了北京女高師範的學業。畢業後,她受聘於母校的附屬中學擔任國文教員和體育教員。這一年的秋天,她收到高君宇的一封來信。信裡只有一片火紅的楓葉,上面用毛筆寫著幾行字:“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這封突如其來的求愛信讓石評梅陷入憂慮和矛盾中。她想了很久,在紅葉上寫下這樣一行字:“枯萎的花籃不能承受這鮮紅的葉兒。”

原來,石評梅的第一個戀人叫吳天放,是一個風流才子,曾經留美學習。雖然他有家,但一直瘋狂追求石評梅。在他們相戀的第三個年頭,一次突然的造訪讓石評梅見到了吳天放的妻兒。最終,她選擇了離開。這次感情的挫折令她失去了重新追求愛情和婚姻的勇氣。

高君宇也是一個結了婚的男人。1914年,18歲的他在父親的一手包辦下,與本縣一位姓李的女子成婚。從一開始,高君宇就試圖反抗這樁婚事,但是遭到了父親的嚴詞拒絕。認識了石評梅後,高君宇更加堅定了擺脫封建婚姻束縛的信念。被石評梅拒絕後,高君宇對弟弟說:“我對她的感情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加增強了。”

象牙對戒 以表心意

回到前文所說的高君宇虎口脫險後,必須離開北京前往山西。在臨走前的那一晚,他去找石評梅。那個晚上,他告訴石評梅自己回到山西就解除那婚約。石評梅沒說什麼,但心裡已經下決心終身不嫁。高君宇沒有食言,在他的力爭之下,1924年秋,那場延續了10年、名存實亡的婚姻畫上了句號。

1924年9月,高君宇南下廣州,擔任孫中山的祕書。石評梅的生日快要到了,高君宇上街買了一物件牙戒指,並將其中較小的一枚附在書信中,寄給了遠在北京的石評梅,另外一枚則戴在了他自己的手上。石評梅戴上了那枚象牙戒指,她明白這對白色戒指,象徵了二人會永遠保持“純潔如冰雪的友誼”。

陶然亭外 淨土埋骨

1924年10月,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成立了以段祺瑞為首的北京臨時執政府,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這一年的最後一天,高君宇隨孫中山抵達北京。回到北京的他參加了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可多年的艱苦生活和情感鬱積讓這個年輕人的身體再也無法支撐。不久,他住進了醫院。在這期間,石評梅差不多每天都來探視,二人談得很投機,有的時候,他們戴象牙戒指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之後,出院不久的高君宇患急性闌尾炎再次住進醫院,因術後大出血,1925年3月6日凌晨,高君宇去世,時年29歲。按照高君宇的生前心願,他被葬在陶然亭畔。

鬱鬱而終陶然同丘

高君宇的去世給石評梅極大的打擊,她覺得自己太脆弱,太不果斷,沒有及早地和高君宇結合。於是,她經常到高君宇的墳上哭,說自己害死了高君宇,欠了他很多。在高君宇的墓碑上,石評梅寫著:“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

1928年9月,26歲的石評梅病逝於北京。臨終前,她的手上仍然戴著那枚白色的戒指。人們把她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完成了二人“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葬荒丘”的遺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m04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