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周鄭之戰:作為中央政權的周朝第一次輸給諸侯

周鄭之戰:作為中央政權的周朝第一次輸給諸侯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出兵,同時拉上虢國、蔡國、衛國、陳國等諸侯國,組成由王室軍隊為主的多國聯合部隊,浩浩蕩蕩出發討伐另一個諸侯國——鄭國,拉開了中央政府攻打地方政府的奇特一幕。

周鄭之戰:作為中央政權的周朝第一次輸給諸侯

一、戰爭經過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周桓王免去了鄭莊公左卿士的職務,鄭莊一怒之下,不再朝覲周王。周桓王想這還得了,於是叫上其他幾個諸侯國,大家組成聯合軍隊一起殺向鄭國。鄭國是春秋小霸王,不但自家強大,而且長期把持中央權力,一朝被免,感覺臉面無存,以後在江湖上還怎麼混?於是也組織起軍隊,擺開與中央軍對抗的態勢。

聯合部隊的情況大致是:周王以自己的部隊為中軍,虢國的軍隊為右軍,蔡、衛兩國的軍隊同屬右軍,周大夫黑肩(瞧這名字取的)的部隊為左軍,陳國的軍隊同屬左軍。針對中央軍的安排部署,鄭國大夫子元向鄭莊獻計,建議將部隊組成左右兩個方陣,左邊方陣對付蔡、衛兩國軍隊,右邊方陣對付陳國軍隊。子元進一步解釋說:“陳國此時正在內亂,軍民都沒有鬥志。如果我們先打陳國,陳軍必定立馬敗逃。陳軍一敗,周王的軍隊就要去照顧,那他自己也會發生混亂。蔡、衛兩國的軍隊打不過我們,一定會先逃。那時我們再把軍隊集中起來對付周王的軍隊,事情就成了。”鄭莊認為很有道理,採用子元的建議,安排大夫曼伯帶領右方陣,大夫祭仲足帶領左方陣,自己則與原繁和高渠彌兩位大夫一起帶領中軍。鄭國軍隊排出一種陣式,叫魚麗之陣,具體情況書上語焉不詳,大意是戰車與步卒相結合,戰車在前,步卒在後,步卒用以彌補戰車間的空隙。

一切就緒之後,雙方在繻葛(即今河南省長葛市)開撕。鄭莊胸有成竹,對左右兩個方陣下令道:“你們看到我軍旗揮動,就立馬擊鼓進軍!”果然,才一開打,蔡、衛、陳等地方部隊就招架不住,一觸即潰,各自奔逃。鄭莊看到戰術見效,馬上將軍隊集結一處,開始衝擊周桓王的中央軍。中央軍的表現比蔡、衛、陳等地方部隊好不了多少,旋即大敗。亂軍之際,鄭國大夫祝聃一箭射中了周桓王肩膀。周桓王表現還算不錯,儘管中箭受傷,卻還能指揮軍隊。祝聃想乘機追殺周桓王,鄭莊勸阻道:“君子不會欺人太甚,何況那是天子,你總不能把天子殺了吧。你把他捉來或是殺了,只能引來全天下的憤怒共討。這一次我們能夠自保,國土無損,就滿足了。”

當天晚上,鄭莊派大夫祭仲足帶上禮物,前往周桓王駐地表示慰問,同時對桓王的左右官員也慰問了一番。戰事自此結束,中央軍完敗。

二、這場戰爭的背景

西周末年,周幽王寵幸褒姒,烽火戲諸侯(當然這個情節非常扯蛋,不足信),繼而發展到廢黜王后及太子,改立褒姒為後,引發了極大的政治混亂。幽王的前岳父大人申侯眼見女兒和外孫被廢,一怒之下與北方的遊牧民族犬戎聯合起來進攻幽王。申侯衝冠一怒的結果是,幽王被犬戎殺於驪山腳下,褒姒遭劫擄之後下落不明,西周王朝就此終結。諸侯隨後擁立被廢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次年(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為避犬戎之禍,在秦國軍隊護送下將國都東遷洛邑。至此,西周終結,東周肇始。

平王東遷之後,周室原有土地遂為秦國所有,秦國因護王有功,其地位也由之前的附庸國上升為諸侯國,秦國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壯大,四百八十年之後遂有天下,這是後話。

周平王把家由鎬京和豐京(今陝西西安)搬到洛邑(今河南洛陽)之後,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既無錢來也無糧,地位與威信一落千丈。在鄭國與晉國的幫助下,好不容易才立穩腳跟,將朝廷建立起來,漸漸地恢復了一些地位。在此過程中,周平王凡事都要依賴鄭、晉等國幫助,因此,委政於諸侯也屬必然。

鄭國是西周最後分封的諸侯國,第一位君主鄭桓公姬友是周宣王的弟弟,周幽王當政時期,鄭桓公同時擔任周朝的司徒,掌管朝廷行政事務。驪山之役,鄭桓公與周幽王一同殉難,其子姬掘突被擁立為鄭國國君,同時也承襲了父親在周室朝廷的職務,繼續為周平王打理朝政。鄭莊公繼位之後,這種局面依然保持了下來。

東周朝廷趨於穩定之後,周平王開始思考大權旁落的問題。眼看著鄭國一天天強大,而朝政也一直由鄭國國君世襲把持,周平王終於有些坐立不安,開始謀劃削弱鄭國在朝廷中的權力。由此,才發生了左傳隱公三年所載“王貳於虢”以及周鄭交質等一系列事情。(周王的面子沒了:周、鄭交質 | 左傳拾趣2)

“王貳於虢”是指周平王為了削弱鄭國勢力,想方設法扶持其他諸侯國,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虢國就是周平王著力拉攏的物件。周平王想把虢國公提拔為朝廷卿士,遭到了鄭莊公的強烈抵制。鄭莊公當面質問周平王是否真打算這麼幹,平王不敢得罪鄭國,連連說:“沒有這回事,沒有這回事!”鄭莊公不依不饒,逼著周平王立質——即雙方交換人質。無奈之下,周王把王子狐送到鄭國當人質,鄭國則將公子忽送到周室,為了場面上看得過去,王子狐是以留學的名義去的鄭國。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周鄭交質,周室傾頹,由此可見一斑。左傳不但認真記錄此事,更詳加點評,對周室的無能以及鄭國的強勢都狠狠批評了一通。當然,左氏僅從國與國之間講究誠信的角度進行評說,並未直接指出周室的孱弱,但從春秋筆法的角度,直接議論天下共主處事不力,已經是很嚴重的指責了

周鄭交換人質之後,鄭莊公猶覺得不解恨。當年四月,鄭國派出軍隊,跑到周王的屬地溫邑一帶襲擾,將剛長好的麥子給割了;到了秋天,又派出軍隊到成周——即周朝首都洛陽郊外,將長成的稻穀給收走了。鄭莊做出這些事情,擺明了不讓周王好過。對此,周室除了乾瞪眼,也沒別的辦法。自此之後,周、鄭之間算是正式結下了樑子。而周平王本人,則在周鄭交質之後不久即一命嗚呼了,甚至還來不及看到鄭莊割他麥苗。

周平王派到鄭國當人質的王子狐是他的次子,長子洩父是太子。洩父早逝,王子狐順理成章成了太子。周平王死後,王子狐從鄭國歸國準備接任王位,不幸的是,他居然因為傷心過度,回朝之後就病死了,周室的王位,落到了太子洩父的兒子姬林身上,是為周桓王。

周桓王年輕氣盛,不象周平王那樣忌憚鄭莊公。周桓王三年,鄭莊公首次入朝朝覲周桓王,想給周室一點面子。周桓王因此前發生的各種不爽,並不想買賬,因此非常怠慢鄭莊,甚至故意調侃。桓王詢問鄭國當年收成,鄭莊答以豐年,桓王長吁一口氣說:“那成周今年的收成,本王我可以自己享用了吧?”意思是你不會再來搶了吧,把鄭莊噎在當場。桓王覺得還不過癮,在鄭莊回國時,送了十車穀子給他,權當回贈的禮物,再次揶揄往事。

周桓王五年,任命虢國公為右卿士,實現了與鄭莊分權的目的,十三年,終於把鄭莊公左卿士的職務免了。鄭莊一怒之下,不再朝周,周鄭之戰就此引發。而結局是周室朝廷再次碰了一鼻子灰,

徹底沒了面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6lnr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