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桃花扇》的歷史影響 被改編成各類劇目經久不衰

《桃花扇》的歷史影響 被改編成各類劇目經久不衰

桃花扇一劇形象地刻畫出明朝滅亡前統治階層腐化墮落的狀態,中國各代王朝的滅亡實際和明代是如出一轍,“以史為鑑,可以知興亡”,劇本脫稿後立即引起社會的關注,在舞臺上經常演出。康熙皇帝專門派內侍向孔尚任索要劇本,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於聲色的情節,常皺眉頓足說:“弘光弘光,雖欲不亡,其可得乎!”。康熙對懷念明朝的百姓十分忌憚,曾多次編造謊言汙衊明朝,自然藉此機會發揮。康熙一生追殺明朝皇子,直到在康熙四十七年凌遲了最後一個已經七十八歲的明皇室嫡子朱三太子,才放下心來。這部戲對明代一些氣節之士的讚美更令康熙為首的滿洲人不滿,不久作者就被藉故罷免。滿清強迫中國人剃髮易服,剃髮並非如今天電視劇裡所演的陰陽頭一般。歷史上真正的剃髮是金錢鼠尾,腦袋上的頭髮幾乎全部剃光,只留中間一塊。醜陋屈辱可想而知。面對這樣的屈辱,普通百姓奮起反擊,死難者以千萬計。

《桃花扇》的歷史影響 被改編成各類劇目經久不衰

20世紀之初,王國維自1908年至1912年鑽研中國戲曲,曾極口稱讚元劇之文章,但卻認為不及《桃花扇》。他在《文學小言》中說:元人雜劇,辭則美矣,然不知描寫人物為何事。至國朝之《桃花扇》,則矣!王氏指出,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桃花扇》是中國戲曲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1915年,吳梅為暖紅室校訂《桃花扇》後,寫了一篇題識,並在所著《顧曲麈談》中讚揚此劇不獨詞曲之佳,即科白對偶,亦無一不美。1918年7月,他又寫了《桃花扇傳奇跋》,專論其藝術成就說:東塘此作,閱之久,凡三易稿而成。自是精心結撰,其中雖科諢亦有所本。觀其自述本末,及歷記考據各條,語語可。自有傳奇以來,能細按年月確考時地者,實自東塘為始,傳奇之尊,遂得與詩文同其聲價矣。王國維是20世紀中國戲曲史學科的開創者,他倆對《桃花扇》的藝術評價很高,但都沒有觸及孔尚任的身世的思想內容。在清末民初,能結合文藝思潮來探索孔尚任《桃花扇》主旨的學者,當推梁啟超為第一人年,他在《小說叢話》中首先揭示了《桃花扇》的民族主義實質,他說:“《桃花扇》於種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葢生於專制政體下,不得不爾也。然書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國之感。……讀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義之思想者,必其無人心者也。”(注:阿英編:《晚清鈔·小說戲曲研究卷》,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314頁。)

在抗日戰爭時期,著名劇作家歐陽予倩先生曾改編過這部劇本,將結尾改成侯方域剃髮留辮,改換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後,李香君憤而和其斷交,以諷喻當時的賣國漢奸汪精衛之流,(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侯方域確實在順治年間回河南參加了鄉試)。1964年劇作家梅阡、孫敬把它改編成電影劇本,採用的是歐陽予倩劇本的結尾,由著名演員王丹鳳和馮喆主演,並以崑曲曲調作插曲,有的唱段選了牡丹亭的詞,更烘托出悲壯的氣氛。但由於寫的是末代王朝,文化大革命中被無端指責為“懷念失敗的國民黨政府”而受到嚴厲的批判,文革後被平反。

三百多年來,《桃花扇》曾被多個劇種上演。抗戰結束後,中央實驗話劇院幾度將《桃花扇》搬上舞臺,在國內外演出。著名導演謝晉曾將《桃花扇》搬上銀幕。上海電視臺也曾將《桃花扇》改編成電視連續劇《李香君》。海柏衚衕裡的孔尚任“岸堂”,現已難尋舊跡,但在這裡誕生的《桃花扇》,已成為中國戲劇史上的一塊豐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7dyl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