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揭祕扶蘇怎麼死的?若扶蘇不死 天下何如?

揭祕扶蘇怎麼死的?若扶蘇不死 天下何如?

對於扶蘇的死有多種說法,許多人對史書的記載持懷疑的態度,至今尚未定論。那麼扶蘇怎麼死的呢?一部分人認為扶蘇識破了趙高等人的計謀,只是因為天下初定,不願挑起戰爭,也不願和自己的兄弟兵戎相見,避免不必要的爭端,才毅然自盡。但扶蘇這種做法相對來說是不正確的,如果他成為皇帝,那中國的歷史恐怕就要重新改寫了。

揭祕扶蘇怎麼死的?若扶蘇不死 天下何如?

扶蘇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視蒙恬軍。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即位執政,便偽造詔書,讓胡亥即位指責扶蘇在邊疆和蒙恬屯兵期間“為人不孝”、“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上書直言誹謗”,逼其自殺。

所以,當後世問扶蘇怎麼死的?大多數是認同——扶蘇自殺說。那扶蘇自殺背後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嗎?如果他不自殺,歷史是否又會修改呢?

若扶蘇不死,則天下何如?

不死情況之一:趙高造矯詔,依然妄圖顛覆江山;然在勸誘拉攏李斯共成“大事”之際被後者毅然拒絕,即:李斯在聽聞趙高所述的驚天密謀以及對李斯現今、未來處境的一番看似透徹的分析之後,一反其本人性格常態,表現出令趙高怎麼想也想不到的在關鍵問題上的堅毅、不妥協的態度,並下令立即誅殺趙高,粉碎其陰謀,原樣發出詔令:令太子扶蘇繼承大秦衣缽(立即回咸陽,但不要有大動作,搞出大動靜)。但個人認為李斯不會在此同時向天下發布始皇大薨的檄文。

原因有二:一,六國舊部和部分心懷鬼胎、握有兵權秦軍將領會伺機而動,在群龍無首之時去爭當這條“首龍”——這是出於對國家政權國家安定局面的考慮;而若天下大亂,又有誰會承認自己這個始皇時期的丞相?——這是於己。屆時始皇的詔書真的便只是一紙空文…... 接下來的事便是扶蘇接詔,回到咸陽,再天下大喪,繼承王業,續寫大秦恢弘。

扶持正統是對自己丞相之職大力鞏固,取得將來扶蘇集團信任,融入扶蘇集團的絕好契機。當時趙高決心拉攏李斯時“站在李斯的角度”對其未來的發展做了“展望”,為其權衡利弊了一番:高曰:“君侯才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何如?”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則長子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鄉里明矣!胡亥慈仁篤厚,可以為嗣。願君審計而定之!”就是這樣一番話,使當時的李斯糊里糊塗的踏上不歸路。如果李斯能再仔細的想想:如若依趙高之計,李斯現以居丞相之位,即使計成,也不可能再有擢升;而趙高卻是直上青雲,黑馬一匹。拉攏我,實際上就是利用我李斯現今的丞相之位之名之威信,實現自我膨脹的野心。

且此事一旦暴露,滅族之外,臭名萬世之餘,此事萬萬做不得,百弊無一利;如若拒絕,支援正統。絕對是奇功一件,即便李斯和扶蘇之前有芥蒂,但李斯在幫助始皇統一中國和鞏固中央集權方面有重要貢獻,且以此表對大秦之衷心,以此作為徹底投入扶蘇集團的“投名狀”,不僅丞相之位穩矣(在這種情況下李斯是絕對不會被扶蘇棄用的),萬世英名具在!

不死情況之二:趙高造矯詔,如正史一般,成功的拉攏了李斯,下令公子扶蘇,大將蒙恬自裁,扶蘇本欲自裁,被蒙恬勸阻,決心為自己正名,舉兵討伐胡亥趙高集團。

1、扶蘇蒙恬集團進兵突擊咸陽

直接殺回咸陽,佔領國都,推翻趙高胡亥政權。在上郡或其他大郡縣建立根據地,穩住陣腳,伺機而動。這兩點都和上述兵力的寡眾有著直接的關係。

直接殺回咸陽。這是在扶蘇蒙恬集團沒有形成較大的兵團規模的前提下的一種策略。從上郡到咸陽之間只有一個北地郡,阻力並不大。且當時秦國主要兵力放在邊關的防守上,只有國都有拱衛咸陽的二十餘萬兵力。在咸陽主掌兵權的是桓峰,蒙毅等人。屆時裡應外合,咸陽即下!!!但此策略從速,可以說扶蘇蒙恬集團更像是一隻突擊隊,利箭一樣的射向咸陽!

選擇合適的郡縣作為討伐根據地,伺機而動。這是在扶蘇集團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兵團規模,且戰力強大。攻下一個適合的根據地(近咸陽,遠邊關,規模大,沒有六國舊部),並且建立周圍的衛星小郡縣。近咸陽:出於後勤補給,戰線考慮,對咸陽偽政施加強大壓力;遠邊關:邊關會受到秦軍重兵和少數名族兩重巨大壓力;規模大,周圍建立衛星小郡縣:有情況時不至於被兵臨城下,成為一座孤城。互成犄角之勢;沒有六國舊部:消除除了對抗偽政外一切力量資源的消耗。

2、扶蘇兵力並不佔優,但可徵兵討伐

據史料記載,扶蘇因數次直諫始皇焚書坑儒等暴政行為,被始皇一怒之下派往上郡協助蒙恬修築長城,併兼抗擊匈奴,意在使其在邊疆修築長城和真刀實槍中鍛煉出剛毅果敢的性格。總兵力三十萬,皆為沙場歷練精銳之師。但在扶蘇蒙恬宣佈舉兵討伐,維護正統之時,三十萬兵力個人估計會只剩下20—25萬左右:雖說扶蘇有“信人而奮士,剛毅而武勇”之名,蒙恬有“蒙氏一族忠於大秦,世代累功”之威,可在當時,“起兵造反”是為人不恥的,“歸於正統,忠於正統”的思想會使士卒向趙高胡亥集團倒戈。再說下當時秦國軍力的分佈情況:遠征南嶺軍團有50萬,拱衛京師咸陽的有二十幾萬,守備原六國土地的軍力也有近幾十萬。

從這裡看,扶蘇蒙恬的軍事力量並不佔優,而確立優勢的辦法就是擴軍,怎麼擴?用扶蘇之名,用 蒙毅之威。

這點看似和上述有些矛盾:既有扶蘇之名,蒙毅之威,原先的士卒又怎麼會倒戈?庶民百姓又怎會相隨?這其實是士卒與百姓在這點問題上觀點的差別:倒戈的士卒有著跟誰不都是跟,跟著“叛賊扶蘇”不如跟著“名正言順的胡亥”的想法,有著不願意當“土八路”的想法;而願意相隨的百姓早已經被暴秦壓抑久矣,追隨扶蘇蒙恬討伐既能擺脫現今暴秦的壓抑,又是名正言順的在行討伐之事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gl39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