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建文皇帝千年失蹤之謎 建文皇帝下落揭曉

建文皇帝千年失蹤之謎 建文皇帝下落揭曉

建文皇帝就是明朝時期的朱允炆,在靖難之變後,朱允炆就下落不明,成為明朝歷史上的第一懸案。但是《明史》上曾經給出三個自相矛盾的說法:一是闔宮自焚,二是流亡海外,三是遜國為僧。那麼建文皇帝的下落在哪裡呢?究竟是生是死呢?千百年來,人們眾說紛紜,雖然也陸陸續續發現一些關於建文皇帝的蛛絲馬跡,但是很難找到確切的訊息,今天就和小編一起去尋找一下建文皇帝的下落。

建文皇帝千年失蹤之謎 建文皇帝下落揭曉

建文皇帝曾經流亡出逃

《李氏族譜·卷六·贊傳·聞舉公序傳》記載:“我伯祖聞舉公……生於元明改革之際,長於洪武定鼎之日,處兵戈離亂之世,而抱亨屯出險之才,蓋一時之偉人……上(明太祖)見我祖錦繡中藏英華,外著如光風霽月,特賜鄉舉仕進。建文四年,職兼膳夫之任(注:膳夫為官名,食官之長,掌王之飲食膳),垂紳搢笏,立朝數年……適因重修譜牒,爰照舊記,述其顛末……”從這裡我們得出一個重要的資訊,那就是:建文帝不僅沒有死於宮中的那場大火,而且還曾有過流亡政府。

經查族譜中《聞舉公傳》及《聞舉公序傳》知:聞舉公,洪武元年(1368年)生,為復曾祖被瑤賊所戕之仇,幼時隨母去金陵見明太祖。太祖奇之,賜鄉舉仕進。建文間特賜進士,擢太廟齋郎。建文四年,職兼膳夫之任。永樂篡立,致仕而歸,並亨屯出險,成功解救建文帝。後在建文帝流亡政府立朝數年,永樂八年(1410年)卒。

建文皇帝 李聞舉冒死營救

《致身錄》載,金川門之變後,建文帝為神樂觀六品提點,即被前皇上賜名王升的人所救走,並“享道士夜餐”。《明史紀事本未》也記錄了神樂觀道士把建文帝救走一事。

而李聞舉時年35歲,之前在神樂觀任職,建文登基後賜其進士,又擢升他的官品,在主管祭祀的官署中工作,這個工作不就是神樂觀提點所要做的嗎?(注:譜錄中寫李聞舉為“太廟齋廊”,其實是新官舊寫,明代並未設太廟齋廊之職,洪武十一年,明太祖設定神樂觀掌祭祀,由提點主管)。加之,聞舉公還“職兼膳夫之任”,又與《致身錄》所載“享道士夜餐”相吻合,且他“處兵戈離亂之世,抱亨屯出險之才,蓋一時之偉人”。如此多的個人資訊重合,使我們不能不想到,李聞舉極有可能就是王升。

那麼,李聞舉為什麼要冒死營救建文帝來九疑地區,並在其流亡政府“立朝數年”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六個理由:其一,李聞舉是唐朝的讓第狀元——李郃之後,不僅忠孝仁義,且敢作敢為,其家風向來如此。

其二,李聞舉知遇了明太祖和建文帝之隆恩,不僅因此得以報家仇,還被兩位皇帝所信任,賜進士,擢官位。因此,李聞舉有“士為知已者死”的思想和行動便順理成章了。

其三,建文四年,李聞舉升任神樂觀主管,兼任膳夫,為建文帝的飲食把關,屬於建文帝身邊最信得過,也最離不開的人。

但這兩個職位又都很不起眼,在政權交迭、天下大亂之際,無人暇及,容易掩人耳目,矇混過關。

其四,九疑山川秀美(下灌被徐霞客譽為灌溪仙境),但九峰相似,地形複雜,令人望而疑之,且多民族雜居,十分適於藏身。

其五,下灌村當時居住的都是深受皇恩的李氏族人,自然會盡全力保護建文帝,群眾基礎好。

其六,李聞舉之母洪佛娘已於建文二年去世,早就應當守孝,他薦引建文帝隱蹕九疑,並立朝數年,確如其家譜所述,“忠孝兩全”矣!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建文帝在金川門之變後,由李聞舉薦引隱蹕到了九疑下灌。其後數年間,李聞舉作為建文帝的心腹近臣,始終侍奉其左右。在一些文章的蛛絲馬跡之中,我們找到的關於建文皇帝的訊息,建文皇帝應該出逃皇宮,並且隱姓埋名的生活在小山村之中,也是得功於自己對臣子的寬容,才有忠心之人幫助建文皇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gx7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