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文史百科 >

魯莊公簡介 魯莊公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到底鄙不鄙

魯莊公簡介 魯莊公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到底鄙不鄙

魯莊公是我們所學的課本里出現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君王,大家都度過曹劌論戰,對英勇有謀的曹劌讚賞有加,卻往往忽視了他服侍的君王——魯莊公。司馬遷《史記》:“莊公好力。”曹劌論戰、長勺之戰都可以看出莊王虛心採納別人的建議,這樣看來似乎是個明君,但又有人說莊公是個泛泛之輩,政績平平沒有什麼好說的。究竟,魯莊公是個昏君還是明君,還要從他的生平說起。

魯莊公簡介 魯莊公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到底鄙不鄙

太史公曾在《史記》裡評價魯莊公:“莊公好力。”短短的四個字,道出了魯莊公一身最突出的特點,沒錯,魯莊公是好力,何以見得?我們看下魯莊公的身世,自然會對他好力有更深的理解。

魯莊公生於魯桓公六年九月丁卯日,姬姓,名同,為春秋諸侯魯國第十六任君主。他為魯桓公的兒子,承襲魯桓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2年。魯莊公能夠在皇位上坐32年,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先不說他的好力,單就其他的來說,他在魯莊公八年放過管仲,當時齊公子糾與管仲逃到魯國。次年齊桓公發兵擊敗魯國,魯國殺子糾(《左傳》稱“齊人取子糾殺之”)。齊向魯索回管仲,魯人施伯認為齊欲重用管仲,將會對魯不利,勸莊公殺管仲,莊公不聽,把管仲歸還齊。

隨後在魯莊公十年,這一年的春天,齊桓公派兵攻魯。當時齊強魯弱。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相遇。魯莊公採用曹劌人建議,魯軍按兵不動,齊軍三次擊鼓發動進攻,均未奏效,士氣低落。魯軍一鼓作氣,打敗齊軍。後乘勝追擊,直逼齊國國都,獲得了長勺之戰的勝利。

由“長勺之戰”可見魯莊公既有目光短淺、迷信的一面,又有虛心聽取下層人士意見的一面。 在戰前的政治準備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這些養生的東西,自己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拿來分給別人。以及敬神用的牲畜玉帛,有多少說多少,不敢誇大數目,總是誠心誠意,這些本身和戰爭的取勝沒有關係。而魯莊公卻津津樂道,足見其迷信、愚腐的特點。 在戰鬥中,他不懂“一鼓作氣”的道理,更不懂“兵不厭詐”的戰術,而要盲目出擊,其“肉食者鄙”的特點暴露無遺。 另外,“長勺之戰”的勝利沒有曹劌不成,而曹劌能夠參政、議政和魯莊公的虛心納諫不無關係。

細細梳理來,魯莊公這個人還是有許多優點的,首先是虛心納諫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春秋時期,那時君主專制,帝王惟我獨尊。朝綱上下,惟聖旨是從。君臣綱紀十分嚴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王就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是無可摧毀和替代的,因此,國家大小事情,皇帝一個人說了算。魯莊公面對“齊師伐我”,已經“公將戰”。也就是說魯莊公對這場戰爭何去何從,已經有了安排和佈置。而曹劌作為一介武夫卻敢公然提出反對意見,這不是找死嗎?此時,戰事緊急,容不得半點怠慢而魯莊公也準備好應戰了,於情於理上都不會接見曹劌,但是魯莊公並沒有高高在上,也不因曹劌是一個平民百姓而拒絕接見。不僅接見,而且有問必答。面對曹劌提出的“何以戰”,魯莊公能以實回答,在聽完曹劌的陳述後,經過一番思索後,竟也提出了“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而得到了曹劌的肯定。魯莊公能放下尊嚴,虛心納諫,這是他身上的閃光點。

其次,盡職盡責。“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說明了魯莊公盡職盡責,身為一國之君,高高在上居朝堂,卻也知道體恤百姓,君有愛民之心,民則有擁君之舉。面對外強的入侵,魯國人民絕不會袖手旁觀,坐以待斃。長勺之戰,我們也看到魯莊公絕非一個貪生怕死之人,看他奔赴前線,與戰士一道搖旗吶喊,為軍隊助陣,親臨前線,身先士卒。同時與曹劌同乘一輛戰車,也就是告訴我們,魯莊公和曹劌並肩作戰。這還不是因為曹劌戰前的建議讓魯莊公刮目相看,他才有參與這麼重要的一場戰爭的資格,可見魯莊公知人善用。打仗時魯莊公的指令又連遭制止,但魯莊公能從諫如流。我們不能不佩服魯莊公用人不疑,放手讓曹劌施展才幹,可謂雖鄙不頑猶大智。

最後,是他的不恥下問。一個君王平日高高在上,是眾人追捧的物件,面對曹劌不同的聲音,即使是反對自己,他也能聽進勸諫,接見地位並不高的曹劌,並與他一同乘坐戰車親自作戰。魯國軍隊在曹劌的正確指揮下,酣暢淋漓地結束了這場衛國戰爭。按理說,這件事就該告一段落了,但是魯莊公還在思考,他在思考什麼?他在思考為什麼曹劌要在“齊人三鼓”之後,曰:“可矣(擊鼓)”?為什麼曹劌要在“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之後,曰:“可矣(追擊)”?為什麼……無數個疑團,實在讓魯莊公不解。

這些看似無所謂的問題,放到別的君王身上就是可有可無的問題,大可以不用考慮,但是魯莊公沒有不懂裝懂,不恥下問,曹劌一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使魯莊公幡然醒悟,這一問總算解開了謎團。讓魯莊公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深奧和奇妙之處。魯莊公認真求實,不怕暴露自己的短處,與曹劌的交流,無疑是一次取長補短的機會,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即使他日又有敵軍侵犯,曹劌的這些軍事理論和實戰經驗不就可以用上了嘛。

長勺之表現了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的“鄙”。魯莊公把戰爭的希望寄託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於求成,急於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還是魯莊公又是”不鄙“的,魯莊公備戰見曹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意見,;魯莊公作戰用曹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了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魯莊公戰後問曹劌,不因勝而自喜,表現了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因而贏得了長勺之戰的勝利。這樣一位君主,可比那些坐在王位上,卻只知道花天酒地,不理朝政的皇帝不知道要英明到哪裡去了。

標籤: 魯莊公 鄙不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wenshi/pkn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