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幾度起落終敗亡 李自成為何不如朱元璋

幾度起落終敗亡 李自成為何不如朱元璋

同是亂世英雄,同時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李自成為什麼沒有像他的前輩同行朱元璋那樣,在群雄逐鹿的亂世中贏得最後的勝利和輝煌?為什麼朱元璋能夠大破大立乃至建立了偉大的功勳?而李自成卻在幾度起落中最終走向了敗亡乃至直接導致了整個漢民族的沉淪悲劇?為什麼會出現如此之大的歷史反差呢?

幾度起落終敗亡 李自成為何不如朱元璋

首先看看李自成與朱元璋的差距究竟在哪裡?應該說李自成與朱元璋兩人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兩人有一些共同的優點,比如都是刀光劍影中九死一生的好漢,都是有勇有謀的戰陣英雄,都有較強的組織籌劃能力,能夠把手下團結、凝聚在一起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奮鬥的可以堪稱的領袖人物。

不過,朱元璋和李自成兩人顯然有著更多的不同。比如,朱元璋是漢族,而李自成是西夏國党項族後人。又比如,朱元璋在參加起義軍之前,可謂沒有任何不良紀錄,而造反前的李自成則是殺過多人的重案刑事犯,雖有可理解之處,但殺人畢竟太過。再比如,這二人的出身也明顯有別:朱元璋是赤色貧農,以至於只能借出家當和尚的途徑來求得存活;而李自成呢,雖然不及劉邦的亭長身份,但卻強過朱元璋數倍。李自成畢竟是明朝一個驛站的驛卒,雖然是身處於最底層,但究竟是從朝廷那裡領取薪水的的公職人員。

諸如此類的不同似乎還可以列舉出許多事例來,不過這些區別卻主要的是由於李自成在許多方面都不如朱元璋才得以顯示出來的。比如朱元璋統率的軍隊自始至終都紀律嚴明,而李自成的軍隊在進了北京之後卻沒有做到這一點。比如朱元璋在打天下和建國的過程中,都做到了盡最大的可能團結和籠絡沒有什麼大問題的社會各階層人士,而李自成則不是這樣。比如朱元璋在他歷練無數大小戰事的軍事生涯中幾乎就沒有打過敗仗,而李自成則屢屢大敗乃至曾敗落到僅剩幾個十幾個人的程度。又比如朱元璋的高階團隊決策大都十分正確,其戰略眼光遠非李自成及其政治團隊所能企及。

也許正是朱元璋和李自成這兩位以上的種種不同,最終也就造成了他們最大的一個區別,也就是他們事業的成敗和命運的結局:朱元璋不但率軍推翻蒙元的統治成就為一位大有作為的皇帝,併成功地把他所建立的大明帝國打造成一個延續了近三百年的輝煌朝代。而李自成則僅僅當了幾十天的皇帝,就兵敗北京,以至於在亡命天涯的路途中死在了湖北的九宮山。

然後再看看他們二人為爭奪天下而制定的迥然不同的策略。朱元璋的策略是先平定南方富足之地,再揮師北伐攻取蒙元首都和北方諸重地。而李自成呢,在廣大的未曾遭受戰火塗炭的江南地區尚在明朝統治之下的情形下,在另一競爭對手張獻忠佔據四川要地的情形下,他就不管不顧,乃徑直撲向北京。他大約看準了這麼一點,即大明朝的精銳之師為防備滿清基本都守在山海關,如果自己的大順軍撲過去,朝廷勢必難以應對兩線同時作戰的局勢。這應該是多麼有利的一個決勝之機!

從表面上看,李自成是很會用兵的,乘人之危嘛,可實際上李自成卻是短視而愚蠢的。李自成似乎就沒有站在民族的高度上來考慮問題。他大約沒有想過,滿清是否有可能趁著關內兩支軍事力量鷸蚌相爭之機,來一個坐收魚翁之利?而且,張獻忠為了與他爭天下,是不是也有可能抄他的後路呢?

事實上,李自成的進攻北京是給整個漢民族的國家出了個大難題。如果吳三桂統領的軍隊早幾天趕到北京,如果負責守衛北京的太監等人沒有開啟城門背叛投降,則李自成的軍隊勢必將與明朝的軍隊血戰一場,落個兩敗俱傷。這一血戰的結果究竟會怎麼樣姑且不說,雙方的力量卻註定了都會大為折損!

而局勢一旦發展到這個地步,關外的清軍則勢必會趁虛叩關、攻佔北京。至於南方,張獻忠恐怕也不會錯過自己的機會吧?他勢必會趁李自成主力大損的有利時機攻佔其根據地西安了。再之後呢,局勢恐怕就會更加錯綜複雜。這樣分析下來,可見李自成的進軍北京是多麼昏聵的決策!

當然,實際情形的發展卻是出人意料的。一有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因抗清兵難以回撤勤王救駕,二有明將唐通等人的臨陣叛降,三有宮中太監和朝廷大員的開門納降,這種種意外事件的發生使得大明與大順的這場大決戰並沒有來得及真正上演,就讓李自成的軍隊得以輕輕鬆鬆就進佔了北京。然而這一重大的軍事行動卻證明了李自成的決策的冒失與昏庸。可見,李自成的戰略眼光和軍事才能比起朱元璋來,相差得何止千里萬里。

再說說他們的民心政策:一貫以“闖王來了不納糧”這一標榜號召貧苦百姓的李自成算是順順利利的就進了北京,可他的數十萬大軍還是要吃飯的,李自成當然也要想辦法弄軍餉、弄糧食啊,於是他把城裡的官員統統抓起來嚴刑拷打,催逼金銀財寶以充軍費。特殊時期嘛,這麼做似乎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可他的錯誤就在於完全不分清紅皁白了,並且他的軍隊和士兵在這種行動中私心發作,毀壞了軍紀,這也就使得他在北京大失了民心,導致他在山海關戰敗之後在北京也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此時,作為手握五萬關寧鐵騎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心思當然很複雜,可李自成竟連他待價而沽的心思都沒看明白。因此他連吳三桂年邁的父親和美麗的妻妾也沒有放過,不是關押,就是搶掠。因此也就導致了吳三桂在關鍵時刻倒向了滿清而不是向他李自成舉手投降。於是乎,就有了李自成的兵敗山海關,就有了滿清的大舉入關!由此可見,李自成在那個敏感的微妙的時刻,是何等的驕縱跋扈?他顯然不具備朱元璋那樣無比清醒和冷靜的心性與才智。

還有一點就是,李自成的大軍一進北京城,就整個腐化癱軟下來,軍紀渙散,貪婪放縱,以致戰鬥力銳減,以至於在山海關大戰中威風不再,直至兵敗如山倒。由此可見,李自成的治軍恐怕是難說高明的,乃至是很成問題的。

而朱元璋呢,無論是東征西討,還是南平北伐,無論是起事之初,還是勝利在望,他始終都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始終都以冷靜和理性的如炬目光審視著局勢的每一個角落,而他的軍隊,也自始至終保持著嚴明的紀律和強勁的戰鬥力。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三大名言成為了他克敵制勝策略。對比之下,足可見李自成是遠不及朱元璋的。也難怪李自成進北京才四十來天就不得不狼狽而退。

由此可見,李自成在諸多方面都遠不如朱元璋確非妄言,所以也難怪李自成雖然有幾度起落,但最後還是終究逃不脫敗亡的命運。當然這也並非天意,而是確確實實的人力而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0n2n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