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雨露均沾 唐朝嬪妃為何實行輪崗侍寢?

雨露均沾 唐朝嬪妃為何實行輪崗侍寢?

們常說,帝王的後宮擁有三千佳麗。其實,三千佳麗不過是個虛數。應該說,帝王的後宮擁有多少后妃和如何召幸侍寢是有一整套宮廷制度的。那麼按照制度,這些帝王的後宮究竟應該擁有多少嬪妃呢?又是如何召幸侍寢的呢?

雨露均沾 唐朝嬪妃為何實行輪崗侍寢?

據《禮記·昏義》記載:“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就是說皇帝有名有分的嬪妃有一百二十一人,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宮女,隨時可供皇帝“臨幸”。後宮美女如雲,都是為了侍候皇帝一個人。

一夫多妻,妻妾成群,做帝王的怎麼樣才這麼多嬌妻美妾以及無數有如“板凳隊員”的宮女們過性生活呢?也就是說,古代的帝王們是如何臨幸、如何駕馭這後宮的三千佳麗的呢?

縱觀歷朝歷代的皇帝后宮,皇帝臨幸後宮嬪妃隨意性都很大,唯獨唐朝後宮嬪妃實行的輪崗侍寢制度,堪稱古代後宮制度的典範。唐朝的後宮制度十分開放,如在唐中宗的時候,皇帝的妃子可以在宮外建宅子自個兒單住,要零花錢有零花錢,要僕人有僕人,而不必住在皇宮裡面天天伺候皇帝。而唐朝的後宮嬪妃實行輪崗侍寢制度,則更體現了宮妃平等、雨露均沾的人性化意味。

唐朝的大明宮規模巨大,是明清紫禁城的三倍。地方大了,裡面的人自然就會多,別的朝代是“後宮佳麗三千人”,唐朝的後宮佳麗人數達到了驚人的數以萬計。

太監宮女們伺候后妃,后妃則伺候皇帝。她們的伺候時間集中在晚上,為了體現人人有份,又兼顧尊卑有別,皇帝每月的夜生活安排是按照月亮的陰晴圓缺來安排的:每個月的前十五天,月亮越來越圓,而後十五天則漸漸變缺,所以呢,七年級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御妻一直輪到最高的皇后,而十六到月底前則反過來由地位高的輪到低的。其中,皇后的福氣最好,可以在十五、十六獨佔皇帝兩天。而數量最多的八十一個御妻只能在每月二十二到三十的這九天裡,每九個人共同伺候皇帝一夜。可憐的皇帝們白天忙政務,晚上忙御婦,一夜九人,而且要連續九天。

而在其它朝代,皇帝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召幸後宮嬪妃宮女,如果他看不上的女人,一輩子都等不到召幸的那一天。縱觀歷朝歷代,不知道多少女子在皇宮裡守了一輩子活寡。而唐朝的輪崗侍寢制則取消了皇帝對嬪妃的選擇權,使每一個後宮女子都有機會得到一點陽光雨露。這種雨露均沾的制度一定程度削弱男人們的強權。也這正是由於這種制度觀念的長期影響和薰陶,所以武則天成就帝業才變得相對容易。

其實,古代王朝後宮制度本身就是本身就是摧殘女子的殘酷制度,唐朝後宮這種雨露均沾的輪崗侍寢制度只是相對來說要好一些罷了。試想“後宮佳麗三千人”,輪崗一遍需十年的時間,一個花樣年華的女子等上十年才能輪崗一次,那豈不成了“大齡”嬪妃了!而唐玄宗的時候後宮有四萬多美女,幸運的話,如能輪崗一次,那就要等到“兩鬢霜白如雪染”了;不幸運的話,恐怕一輩子也難能輪崗一次!

還有,唐朝雖然實行嬪妃實行輪崗侍寢制度,但實際上,擁有生殺予奪大權的皇帝打算臨幸哪個嬪妃是很難受到“禮制”約束的。唐代著名詩人王建的《宮詞》之四十五中就曾寫道:“叢叢洗手繞金盆,旋拭紅巾入殿門。眾裡遙拋新橘子,在前收得便承恩。”皇帝向宮女群中拋擲橘子,搶到的人便可以承歡,也就是說得到陪侍皇帝的賞賜。有點拋繡球點女人的意思。

當然,擲橘子選嬪妃也罷,拋繡球點女人也好,都不過是帝王們尋歡作樂的招數。有的宮廷受此啟發建立了翻牌子侍寢制度。但由於事關帝王們的喜厭好惡,再加上帝王們手中握有無限權力,因而這種翻牌子侍寢制度有時候也是形同虛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nmok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