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行醫為何稱“懸壺”?用葫蘆儲存藥物有什麼好處

行醫為何稱“懸壺”?用葫蘆儲存藥物有什麼好處

《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記載,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鑽入了葫蘆之中。

行醫為何稱“懸壺”?用葫蘆儲存藥物有什麼好處

費長房看得真切,好生奇怪,於是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閒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鑽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後來,費長房隨老翁十餘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這倒是和哈利波特的掃帚有一拼!

等他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這一去已過了十餘年。從此,費長房開始為人治病,他的醫術非常高明,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成為當時的一代名醫。他為了紀念老翁,行醫時總將葫蘆背在身上,時時感念壺公的恩德。

記載雖語涉傳奇,但若揭其神誕外衣,不難知壺公、費長房乃東漢時名醫。壺公的事蹟傳之甚廣,歷代醫家行醫開業,幾乎無不以,“懸壺之喜”等為賀。從此以後,郎中行醫,便在腰間掛起葫蘆或者診所前懸上個葫蘆當招牌,以表示醫術高超,人們也因此把葫蘆當作醫生的標記。因為後世藥房以葫蘆為幌子者眾多,因此又有“不知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一說。

如今,雖然中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一說法保留了下來。人們稱賣藥的、行醫的為“懸壺”,美稱醫生職業為“懸壺濟世”,歷代醫家行醫開業則以“懸壺之喜”等為賀。時至今日,仍有不少行醫者懸葫蘆在診室當作行醫的標誌,這種做法更被眾多藥店、製藥廠等沿用。

其實藥葫蘆並不僅僅只是一隻盛藥的“藥壺”,醫家掛藥葫蘆還有深意: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懸壺濟世”之巨集願;二是看重葫蘆之實用價值:用葫蘆儲存藥物確實比其他的容器如鐵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其有很強的密封效能,潮氣不易進入,容易保持藥物的乾燥。從歷代史籍中可知,古時候的行醫者無論走到哪裡身上都揹著葫蘆,如唐代藥王孫思邈採藥時就必掛一個藥葫蘆。而且,葫蘆除了能盛藥,本身也可為藥,能醫治很多疾病。

葫蘆本身作為一味中藥,味甘淡性平,有利水通淋之功,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黃疸、腹滿等證。每次15-30克,水煎服,也可配入複方中應用。葫蘆子還可治療牙痛及牙齦腫痛,配牛膝煎水含漱即可見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wy3p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