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解放軍與21國的交戰史 曾三勝美國兩敗英法

解放軍與21國的交戰史 曾三勝美國兩敗英法

一部人民解放軍與21國的交戰史,就是一部人民軍隊的壯大史;一部中國人民的揚眉吐氣史;一部中華民族洗雪百年恥辱的英雄史。

解放軍與21國的交戰史 曾三勝美國兩敗英法

在新中國成立前,我軍曾先後與日軍、英軍兵戎相見;朝鮮戰爭中,曾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紐西蘭等組成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共17國部隊,決一雌雄;20世紀60年代後,又與印軍、美軍、南越軍、蘇軍、越軍交過手。一部人民解放軍與21國部隊的交戰史,就是一部人民軍隊的壯大史;一部中國人民的揚眉吐氣史;一部中華民族洗雪百年恥辱的英雄史。

美國軍隊——與我軍三次交戰均損失慘重

在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我軍曾與美軍三次交戰,而且都是在國外,第一次是朝鮮戰爭,第二次是援越抗美戰爭,第三次是支援寮國抗美防空作戰。

朝鮮戰爭是美軍與我軍首次交鋒。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率志願軍開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進行了近3年的浴血奮戰。美國三軍大規模捲入了侵朝戰爭,動用了陸軍兵力的三分之一,戰場兵力最多時達到302483人;海軍兵力的二分之一,出動各種艦艇210艘,海軍航空兵的作戰飛機383架;空軍兵力的五分之一,先後出動各種飛機數萬架次,戰場上保持飛機最多時達1700多架。美軍動用了大量的精銳部隊,有“開國元勳師”騎兵第一師、“美利堅之劍”陸戰第一師、“滴漏器師”美軍第七師、“王牌飛行隊”航空兵第一聯隊等。美軍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現代化武器,許多戰役的炮火密度、戰場兵力密度、空襲轟炸密度,都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水平。

但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對世界頭號強敵,毫不示弱,英勇抗敵,使美軍遭受重大損失。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損失兵力162708人,其中戰死54246人,傷103284人,失蹤、被俘5178人。其死亡人數佔侵朝“聯合國軍”死亡總數的94.16%。聯合國在《紐約公報》上公佈的數字是美軍傷亡14萬多人,日平均傷亡數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驚天動地的一筆。

我軍與美軍的第二次交鋒是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的援越抗美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援越抗美戰爭中,先後派高炮部隊分5批開赴越南輪戰,連同配屬援越工程支隊的高炮支隊,共有16個支隊(師),轄63個大隊(團)及部分獨立營、高射機槍連和勤務分隊,共計15萬餘人。在與美軍作戰的時間裡,我軍共對空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1608架,俘虜美軍飛行員42名。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鐵道兵、工程兵部隊10多萬人,幫助越南搶修被美軍炸燬的橋樑、鐵路、公路、涵洞等。在援越抗美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付出了很大代價,4200多人負傷,1100名官兵壯烈犧牲,長眠在越南國土。美軍在中越軍隊的聯合打擊下,終於以敗軍的身份撤出了越南。

我軍與美軍的第三次交鋒是1969年至1973年的支援寮國抗美防空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援老抗美防空作戰中,派炮兵部隊開赴寮國,掩護我軍赴寮國築路部隊防空作戰。在寮國期間,我軍對空作戰95次,擊落飛機35架,擊傷24架。與此同時,還派出約11萬工程、後勤、地面警衛部隊,幫助寮國完成築路任務。在援老抗美防空作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有269人獻出了生命,其中210人被安葬在寮國孟塞和班南舍烈士陵園中。

日本軍隊——我軍戰勝的第一個外國侵略軍

在八年抗戰中,八路軍聞名遐邇的成名仗有三個:

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首次與日軍大規模交鋒,打出了中國人的志氣。平型關戰役中,八路軍一一五師的對手是號稱“陸軍之花”的日軍第五師團二十一旅團。第五師團是日軍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組建於日俄戰爭時期,曾駐守日本廣島,因此也有“廣島師團”之稱。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第五師團由廣島出發,經朝鮮釜山到達天津,隨即向平綏路沿線地區發起進攻,鐵蹄踐踏察哈爾,攻蔚縣、佔廣靈、取靈丘、霸淶源……為日軍立下了犬馬之勞,號稱“鐵軍”。平型關大捷,震驚中外;平型關大捷,八路軍揚名天下;平型關大捷,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毛澤東大喜,致電說:“慶祝我軍的第一個勝利。”

八路軍第二個成名仗是夜襲陽明堡。1937年10月19日深夜,八路軍一二九師七六九團襲擊了山西代縣陽明堡日軍飛機場,擊毀機場上的24架飛機,消滅日軍機場衛隊100多人,在全國引起轟動,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八路軍第三個成名仗是黃土嶺大敗日軍獨立混成旅團,擊斃日軍旅團長、“名將之花”阿部規秀。阿部規秀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此事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各地的友軍、抗日團體、愛國人士,紛紛給八路軍總部、晉察冀軍區發來賀電,熱烈祝賀八路軍將士所取得的勝利,全國各大報刊也都在顯著位置報道了黃土嶺戰鬥的經過,並發表祝捷詩文。

英國軍隊——與我軍兩次交戰均丟盔卸甲

英軍與我軍首次交戰是在1949年的渡江戰役之前,1949年4月20日,為阻止我解放軍渡江,英國軍艦向我軍進行挑釁,我軍立即予以還擊。

三次交火,英艦損失慘重,據當時上海《字林西報》援引英海軍當局的報告顯示:“紫石英”號包括艦長在內有17人死亡,20人受重傷:“伴侶”號帶回10具屍體和12名傷員,兩門主炮被擊毀;梅登中將的旗艦上也有10名水手被打死,另有13人受傷;“黑天鵝”號算是走運的,只有7人受傷。在四艘軍艦中有5名正副艦長傷亡。後據英國海軍部公佈,還有103名官兵“失蹤”。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英國國會叫囂,要派兩艘航空母艦前去“實行武力報復”,而更多的議員則感到,現在已不是“一艘炮艦就能把中國人嚇得手足無措的時候了”。

4月26日,“紫石英”號上的一名上尉帶幾名水兵乘一小舢板來到我軍陣地,承認該艦已被炸死之艦長對此事件負主要責任,請求我軍不要再開炮。

4月30日,解放軍總部發言人李濤發表由毛澤東親自起草的宣告,痛斥丘吉爾的狂妄叫囂。

然而,英軍並沒有接受教訓,一年後,又在朝鮮戰爭中與我軍為敵。朝鮮戰爭期間,英國共投入兵力14198人。先後有陸軍第二旅、二十八旅、二十九旅,海軍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艦艇21艘、飛機80架。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前,英國遭受到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與中國人民交手的最慘重失敗。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經典”之戰是消滅了英聯邦第一師第二十八旅的“皇家蘇格蘭團”、英聯邦第二十九旅的“格洛斯特營”和“皇家重型坦克營”三支“王牌”部隊。

1951年10月3日,在朝鮮馬良山,中國人民志願軍坦克第一師與英軍“皇家蘇格蘭團”開始了生死決鬥。“皇家蘇格蘭團”是英軍的精銳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加過許多重大戰役,獲得不少榮譽稱號,其連以上軍官大都在二戰中立過戰功。該團裝備優良,訓練有素,屢建戰功,有著悠久的輝煌戰史,在各國軍界享有頗高的知名度。朝鮮戰爭中,始終是“聯合國軍”的“拳頭”部隊,哪裡出現危機,便被派往哪裡。

志願軍坦克一師一團受命配合六十四軍步兵一九一師攻佔馬良山。

馬良山主峰有“皇家蘇格蘭團”第一營4個連的官兵把守。

戰鬥結束後,“皇家蘇格蘭團”第一營的1701名官兵的屍體橫七豎八地佈滿主峰,在被坦克摧垮的碉堡裡,發現了英軍營長的屍體,倖存的46名英軍官兵高高地舉起了雙手,整個戰鬥只用了3個多小時。朝鮮戰爭期間,英國死、傷、被俘、失蹤官兵4435人,馬良山一戰損失就佔總數的39%。

“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聽到“皇家蘇格蘭團”第一營被全殲後,大驚失色。丘吉爾得知這一訊息後,連聲痛呼:“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英軍被殲的第二支“王牌”是“格洛斯特營”。“格洛斯特營”編制在英軍第二十九旅的序列中,先後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早在1801年英國征服埃及的殖民戰爭中,就以突破敵方重圍,轉敗為勝的輝煌戰績受到獎賞,全營官兵榮獲英王授予的有“皇家陸軍”字樣的帽徽一枚。因此,該營官兵佩帶兩枚帽徽,有“皇家陸軍雙徽營”之稱。

在1951年4月24日的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六十三軍一八七師五六○團在雪馬裡使英軍“格洛斯特營”成為甕中之鱉。

雪馬裡戰鬥,志願軍六十三軍殲滅英軍第二十九旅“格洛斯特營”和一個炮兵隊、一個重型坦克連,斃敵中校營長以下官兵129人,俘敵副營長以下459人。在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俘虜英軍961人,雪馬裡戰鬥佔了近一半。此戰中,志願軍戰士劉光子一人活捉了63名英軍,創造了朝鮮戰爭中一人俘獲戰俘最高記錄,榮獲了志願軍總部授予的“孤膽英雄”稱號。

志願軍消滅的英軍第三支“王牌”是二十九旅“皇家重型坦克營”。朝鮮戰爭中,英軍投入戰場的有兩個坦克團,其中“皇家重型坦克營”不僅裝備好,而且名氣大,它裝備著效能優越的“丘吉爾”重型坦克,在多次進攻戰中大顯鋒芒,是“聯合國軍”公認的“裝甲勁旅”。在第三次戰役中,被志願軍五十軍一四九師利用夜襲,一舉端掉。

法國軍隊——與我軍兩次交戰均慘敗收場

我軍與法軍的第一次交鋒是建國初期在越南進行的。1950年1月,胡志明祕密訪華,代表越共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援越抗法的請求。4月17日,中央軍委下達命令,從二野、三野、四野各選一個師,包括師、團、營三級的全套顧問,又從四野挑選了顧問團團部人員和教員,組成了赴越軍事顧問團。7月下旬,軍事顧問團正式成立。8月12日,韋國清團長率領329名軍事顧問團成員到達越共總部廣淵。

1950年底,中國顧問團協助越南軍隊準備進行邊界戰役,在中國境內裝備和訓練了一大批越南主力部隊。邊界戰役舉行前,越共中央又要求中國派一位高階軍事指揮員,協助整個戰役的組織指揮。陳賡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趕到越南,經過戰場調查,很快擬訂出邊界戰役的作戰方案,得到了武元甲等越軍前線指揮部高階指揮員的一致同意。隨後,中國師、團、營三級軍事顧問團成員,分別深入到越南各參戰部隊,協助越軍各級指揮員做戰前準備。

戰役發起前,胡志明看望了陳賡等顧問團成員。胡志明對陳賡說:“部隊交給你指揮了,但有一條,只許打勝,不許打敗。”

陳賡回答:“打勝仗主要靠越南軍民,但我一定盡力協助指揮打好這一仗,不辜負胡主席期望。”

按照陳賡擬訂的作戰方案和中國軍事顧問團的精心指揮以及越南軍民的奮勇作戰,經過七晝夜連續激戰,越軍全殲法軍兩個精銳兵團3000餘人,解放了高平,並乘勝攻佔了七溪,同登、諒山、亭立、安州等地的法軍望風而逃。當時美國合眾社報道:“法國在中越邊境3500人的精銳部隊,遭受到在新中國受訓和武裝的越南軍隊的強大進攻,法軍大部分被消滅,在與中國接壤的約250英里地區,法軍已完全沒有防衛力量。這是法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軍事失敗。”

邊界戰役後,陳賡回國。後來,越南軍隊與法軍的紅河戰役、東北戰役、寧平戰役、西北戰役、上寮戰役等,都是由韋國清帶領的軍事顧問團協助展開的。特別是奠邊府戰役,宣告了法國侵略戰爭的徹底失敗。

朝鮮戰爭期間,我軍與法軍交戰不再是間接的顧問團,而是兩軍真槍實彈的短兵相接。

1950年7月22日,法國派遣一艘驅逐艦前往南朝鮮,加入“聯合國軍”海軍行列。8月25日,又建立1個獨立營,番號為“聯合國軍法國營”,萊米勒中校為營長。

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法國營戰死262人,傷病、失蹤、被俘1127人,共計1389人。

南朝鮮軍隊——與我軍交戰最多的部隊

在朝鮮戰爭中,我軍與南朝鮮軍交戰的次數最多,抗美援朝第一仗是與南朝鮮軍打的;抗美援朝最後一次戰役——金城戰役也主要是與南朝鮮軍打的。

朝鮮戰爭中,南朝鮮軍投入的兵力有陸軍第一軍團、第二軍團、第三軍團、第五軍團和配屬美軍的部隊共23個師;海軍4個艦隊和陸戰隊,艦艇67艘;空軍飛機146架;總兵力達718477人,全部美式裝備。

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進行了五次戰役以及上甘嶺、金城等戰役:

第一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六師、七師大部,殲滅第一師、三師、八師各一部,共計7584人,俘敵4741人。

第二次戰役,志願軍消滅南朝鮮第七師、八師5962人,俘敵5568人。

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一師、二師、五師4593人,俘敵5967人。

第四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一師、三師、五師、六師、八師共計8861人,俘敵7769人。

第五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三師、五師、六師、七師、九師60537人,俘敵5233人。

另外,在1951年防禦作戰、1952年鞏固陣地作戰和上甘嶺防禦作戰、1953年反擊戰役等戰役、戰鬥中,志願軍殲滅南朝鮮軍25萬多人,俘敵8354人。

整個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消滅南朝鮮軍313500多人。並重創了南朝鮮軍“王牌”首都師,徹底搗毀首都師的“王牌團”?穴“白虎團”?雪團部,使該團團旗至今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展出。

與志願軍交戰的其他“聯合國軍”

1951年1月31日,比利時派出一個步兵營入朝,當時為558人,到1953年7月增兵到944人。比利時營隸屬於美軍第一軍團指揮。

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比利時營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多次交鋒,都以失敗告終,先後損失440人,其中死傷395人,被俘5人。要不是不斷補充新兵,比利時營幾乎不復存在了。

朝鮮戰爭期間,土耳其投入一個步兵旅,人數最多時達5455人。它的出兵人數居“聯合國軍”第4位。土耳其旅開始配屬在美軍第九軍團,後來配屬在美軍第一軍團的序列中。

土耳其旅是“百裡挑一”的精兵強將,人員從土耳其全軍志願人員中挑選軍官259人、軍士395人、士兵4414人、文職人員22人,共5090人。1951年7月26日至9月23日,該旅在安卡拉市附近的兵營和波拉特勒市附近的炮兵學校接受戰前教育和作戰訓練。土耳其部隊裝備不如西方軍隊,不過這一點遺憾也由美國人幫助彌補了。10月20日,土耳其旅亞基希旅長拜訪了美軍第九軍團長官庫爾特少將。庫爾特少將當即表示:一、為實施統一的軍需供給,土耳其旅要在今後3周內全部以美式武器換裝,換下來的武器裝備,可送回本國。二、全旅要進行熟悉美式武器裝備的訓練。同時,進行機動、搜尋與偵察訓練。此外,美軍還派出以比甘比上校為團長的軍官顧問團,指導土耳其旅作戰。“百裡挑一——美式裝備——美式訓練”,這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所面臨的土耳其精銳部隊。

朝鮮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與土耳其旅作戰十餘次,土耳其旅死傷、被俘、失蹤3216人,其損失的兵力在”聯合國軍“中居第3位。

泰國陸軍二十一團是從泰軍中精選出來的混成部隊,美式裝備、美式訓練,但在鐵原以西190.8高地戰鬥中,被志願軍消滅一個加強連。後來又屢戰屢敗,共損失1273人,超過了入朝時的1057人。

朝鮮戰爭中,澳大利亞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精銳加入“聯合國軍”,有兩個步兵營,三艘驅逐艦,一個戰鬥機中隊和一個空中運輸中隊,出兵人數居“聯合國軍”第5位。

“聯合國軍”中有5個國家在朝鮮戰爭中出動了陸、海、空三軍,澳大利亞是其中之一,其他4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泰國。澳大利亞還是追隨美國,主張突破“三八線”吞併北朝鮮的9個國家之一,其他8個國家分別是英國、加拿大、菲律賓、荷蘭、挪威、巴西、巴基斯坦、古巴。

朝鮮戰爭期間,澳軍戰死746人,傷病、失蹤、被俘1112人,共計1416人。

朝鮮戰爭中,加拿大出兵人數居“聯合國軍”第3位,陸、海、空三軍精兵強將共同出動,其主力是步兵第二十五旅。加拿大共出動了1個步兵旅、1個炮兵團、1個坦克團,3艘驅逐艦和1個空中運輸中隊,共計5403人。1953年7月增兵到6146人。

但加拿大出兵不出力,仗打的寥寥無幾。規模最大的戰鬥是1953年5月2日在下勿閒北山與志願軍四十六軍三九七團3個排交鋒。這次戰鬥,加軍動用了二十五旅3個連隊,被殲220人。另一次是芝浦裡戰鬥,加軍動用二十五旅配合美軍第三師、二十五師與志願軍十五軍二十九師交鋒,也以失敗告終。此外,加拿大海軍還參加了運輸美軍和南朝鮮軍的大逃亡。朝鮮戰爭中,加拿大軍戰死312人,傷病、失蹤、被俘1244人,共計1556人。

朝鮮戰爭中,衣索比亞派遣1個步兵營參加“聯合國軍”,人數1153人,1953年增兵到1271人。衣索比亞營配屬在美軍第九軍團的序列中。朝鮮戰爭期間,埃軍僅在上甘嶺戰役與志願軍交戰一次,就死121人,傷病536人,共計657人。上甘嶺成了埃軍的“傷心嶺”。

朝鮮戰爭中,紐西蘭沒有出動短兵相接的步兵,只派炮兵十六團和兩艘護衛艦參加“聯合國軍”。雖然沒和志願軍面對面交戰,但也有23人在炮火中喪生,79人傷病、失蹤,共計102人。

1951年4月30日,哥倫比亞派遣1艘護衛艦;6月15日,又派遣了1個步兵營,共計1153人來到朝鮮半島。後來經過不斷補充,到1953年7月朝鮮戰爭停戰前,兵力保持到1068人。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在上甘嶺戰役、老禿山戰鬥和漢江地區防禦戰中,給哥倫比亞營以沉重打擊,擊斃哥軍163人。哥軍在朝鮮戰爭中傷病、失蹤、被俘476人。

朝鮮戰爭中,希臘派遣皇家空軍十三大隊和一個步兵營參加了“聯合國軍”,其空軍擔任運輸任務,步兵營配屬給美軍“王牌”騎一師對志願軍作戰,但美軍“王牌”沒能挽救希臘營的失敗命運,192名官兵成了美軍的替死鬼。在朝鮮戰爭中,希臘最初派遣1027人,1953年7月增兵到1263人。朝鮮戰爭中,希軍有545名官兵傷病、失蹤、被俘,加上戰死者共計737人。

朝鮮戰爭爆發後,菲律賓追隨美國,對我國實行“封鎖”、“禁運”,致使兩國直接貿易中斷。1950年10月,菲律賓派遣一個由1143人組成的步兵第十營參加“聯合國軍”,1953年7月補充兵員到1496人。而當時菲律賓全國總兵力僅有34000多人。朝鮮戰爭中,菲律賓軍戰死112人,傷病、失蹤、被俘356人,共計468人。

朝鮮戰爭後,菲律賓仍未接受歷史教訓,強行佔領我國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並信口雌黃地把強佔的島嶼說成是菲律賓領土。

菲律賓是最早對我國南沙群島提出主權要求的國家之一。從1946年以來,菲律賓就一直叫囂“南沙歸屬未定”,為侵略我國南沙製造輿論。20世紀70年代,菲律賓又先後派兵侵佔我國的8個島礁,非法將41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劃入其版圖,提出對位於巴拉望島以西230海里範圍內的50個小島“擁有主權”,並強行經菲律賓議會通過,將這些小島更名為“卡拉延群島”,作為菲律賓島國的延伸。他們在島上修築空軍基地和陸軍基地,以及配套的軍事、生活設施,並繼續擴充駐島部隊的軍事實力。還對我國中沙群島的黃巖島垂涎三尺,不斷派軍艦、飛機前往該海域偵察、巡邏,驅趕我國的考察船和漁船,拆除我國的主權標誌。

儘管如此,為了世界和平大局,中國忍辱負重地在南沙問題上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立場,希望菲方能加以剋制,避免爭端升級。

但菲律賓對中國的大度和讓步,不以為然。從1989年以來,中國漁船、漁民在中國領海捕魚時被菲海軍扣留、追擊、撞沉、槍殺等事件達30多次。

朝鮮戰爭中,荷蘭出動1個步兵營和1艘驅逐艦,共725人蔘加“聯合國軍”,1953年7月增兵到819人。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荷蘭軍隊在漢江地區防禦戰和上甘嶺戰役中交鋒,荷軍戰死120人。此外,還有648人傷病、失蹤、被俘。

1951年1月31日,盧森堡用濫竽充數的一個步兵排44人蔘加了“聯合國軍”,儘管出兵最少,但比例卻最大,因為盧森堡全軍僅有一個營550人。雖然它傷亡僅有15人,但傷亡的比例最大,佔出兵總人數的34%。

1950年11月14日,南非聯邦派遣空軍第二大隊的25架飛機參加“聯合國軍”,該大隊有“飛豹部隊”之稱,是南非的飛行勁旅。在朝鮮戰爭中,南非“飛豹”儘管享受了美軍的“空中優勢”,但也未能逃脫志願軍佈下的“空中墳場”,34名飛行員命喪藍天,8人跳傘生還,但最終還是成了志願軍的俘虜。

領土爭端,與印軍、南越軍、蘇軍、越軍兵戎相見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中國迫不得已進行的一場戰爭。此次反擊戰,印軍傷亡人數是我軍的3倍多。中國在勝利後主動後撤,並將其被俘人員全部交還,表現了中國與鄰為善、和平共處的大國風範。

南越海軍是西沙一霸,在中國領海和島礁稱王稱霸。1974年1月,南越的“陳慶瑜”號、“陳平重”號、“李常傑”號驅逐艦和“怒濤”號護衛艦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了西沙海戰。結果,“怒濤”號護衛艦沉入海底,“陳慶瑜”、“陳平重”、“李常傑”號驅逐艦受到重創,僥倖逃生。

西沙之戰,我軍打退了敵人對琛航、廣金兩島的進攻,收復了被南越軍搶佔的甘泉、珊瑚、金銀三島。珊瑚島上的36名南越軍官兵,除被擊斃的外,其餘全部被俘,包括一名美國領事館的聯絡官,中國的五星紅旗插遍了西沙群島的每一個島嶼。

西沙海戰後,我軍在1979年至1987年進行了長達8年多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據不完全統計,1974年至1978年8月,越軍在中國邊境地區製造了3398起挑釁事件,侵佔中國領土達162處,打死打傷中國邊民和邊防戰士34人。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中國軍隊被迫進行對越自衛反擊戰,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蘇聯邊防軍挑釁珍寶島、血戰珍寶島、兵敗珍寶島;人民解放軍捍衛珍寶島、鏖戰珍寶島、得勝珍寶島。中蘇之戰,歷史自有評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4lzn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