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哪位國軍司令放狂言 一戰就能讓中共海軍消失

哪位國軍司令放狂言 一戰就能讓中共海軍消失

新中國組建海軍的訊息傳到臺灣,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十分不屑:“共軍一窮二白,不要說艦船沒幾艘,就是加上木船也沒有多少條,要建海軍,無異是痴人說夢!就算真的建立海軍,只需海上一戰,我們就能讓其消失!”

哪位國軍司令放狂言 一戰就能讓中共海軍消失

歷史的車輪旋轉60載後,駛入又一個甲午年。1954年春節,大街小巷的人們容光滿面,因為人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凱旋後的甲午年。還是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經過3年浴血奮戰,在1953年打退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徹底結束了60年來中國一直被列強打敗的歷史。當又一個甲午年來到時,中國以戰勝國的面貌出現在國際舞臺上。

重建海軍

回顧1954年,有兩支部隊的成立值得一提:6月19日,中央軍委下令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獨立潛水艇大隊”,7月22日,又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驅逐艦大隊”。還有幾次漂亮的戰役值得矚目:3月,海軍航空兵2師6團擊落國民黨空軍兩架F—47飛機,這是建國後海軍航空兵的首次空戰;5月,華東海軍根據軍委指示,協同陸軍展開解放東磯列島戰役,參戰兵力為登陸艦艇18艘,炮艇16艘,海軍航空兵2師6團負責奪取制空權,作戰10天取得巨大勝利;11月,海軍快艇部隊展開首次作戰,魚雷艇31大隊1中隊在浙江大陳至漁山間海域,擊沉國民黨海軍“太平”號護航驅逐艦。

這些突破和勝利表明:中國結束了自1894年以來“有海無防”的歷史,一個全新的時代揚帆起航。

中國海軍成立於1950年。首任海軍司令員是肖勁光,他是湖南長沙人,1922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兩次赴蘇聯學習,歷任軍中要職,戰功赫赫。在決定組建海軍時,毛澤東考慮到,現有海軍大多是國民黨投誠過來的,肖勁光做過改造舊軍隊的工作,又是高階將領中為數不多的有留蘇經歷的人,將來與蘇聯海軍容易交流,比別人更具備當海軍司令的條件。1950年1月12日,毛澤東簽發命令,任命肖勁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

組建海軍的訊息傳到臺灣,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十分不屑:“共軍一窮二白,不要說艦船沒幾艘,就是加上木船也沒有多少條,要建海軍,無異是痴人說夢!就算真的建立海軍,只需海上一戰,我們就能讓其消失!”

這話雖然狂妄至極,但確實道出了海軍組建之初的艱難形勢。當時的裝備情況概括起來就6個字:少、小、老、舊、雜、破。只有一支華東海軍部隊,裝備是接收國民黨海軍起義、投誠的80艘艦船。其中能夠稱得上是軍艦的只有9艘,還是中小型的。絕大部分都是小船小艇,過去只用於江防,從來沒出過海。1950年3月17日,肖勁光去山東威海,想過海到劉公島視察——那兒正是曾經北洋水師的基地,也是甲午海戰的主戰場之一。但沒有船,肖勁光只好向當地漁民租借。漁民難以置信:“你是個海軍司令,還要租我們的漁船啊?”肖勁光百感交集,對隨行人員說:“記下來,1950年3月17日,海軍司令肖勁光坐漁船視察劉公島。”

很快,朝鮮戰爭爆發,蔣介石允許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致使沿海形勢更趨緊張。肖勁光請示中央軍委,從全軍部隊中抽調曾經受過海軍或商船訓練的幹部,到海軍工作;與張學良的胞弟張學思攜手創辦大連海軍學校,並組織創辦了海軍魚雷快艇學校、海軍航空學校、海軍炮兵學校等院校,大力培養人才。在裝備擴充方面,他一邊組織技術人員整修舊艦艇,改造民船、商船,一邊派人到香港等地購買。肖勁光還提出,要爭取蘇聯援助,並在毛澤東的支援下,與蘇聯簽訂了海軍裝備購置等協議。從1952年起,海軍從蘇聯進口的武器裝備以及來華援助的各類顧問、專家、技術人員逐年增加。中國海軍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組建起來的。

重返國際舞臺

就在中國組建海軍之時,甲午海戰埋下的禍根——釣魚島問題凸顯了出來。二戰中,中國牽制了日軍絕大部分主力,為同盟國的最終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也付出了慘痛代價。1943年,《開羅宣言》確認,“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因為當年清朝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第二條所割讓“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所以日本應該歸還釣魚島。

然而,1951年9月4日,美國單方面邀請了除中國以外的52個戰爭相關國,在舊金山舉行“對日和會”,簽訂了非法的《舊金山和約》,將琉球列島等交給聯合國託管。9月18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宣佈,舊金山“對日和會”是一個片面的會議,中國政府不承認《舊金山和約》。但美國一意孤行,並於1953年在劃定琉球列島的版圖時,擅自將中國的釣魚島劃入琉球列島,也交給聯合國託管。

儘管釣魚島問題懸而未決,但中日關係進入了“民間先行”的回暖期。周恩來從維護世界和平和保障國內發展的大局出發,在1954年力促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接受日方邀請,前往東京訪問。他對代表團成員說:“只要到達東京就是勝利。”他的遠見,為日後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中國也沒有屈服。周恩來在1954年的日內瓦五大國(中、蘇、法、英、美)外長會議上,對美國干涉朝鮮、臺灣等地區的行為提出了嚴正抗議:“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美國在亞洲推行的侵略政策,是造成亞洲局勢緊張和不安的根源……侵略行動應該被制止,亞洲的和平應該得到保證,亞洲各國的獨立和主權應該得到尊重,亞洲人民的民族權利和自由應該得到保障,對亞洲各國內政的干涉應立刻停止,在亞洲各國的外國軍事基地應該撤出,駐在亞洲各國的外國軍隊應該撤退……我們尊重各國人民的選擇和維護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國家制度不受外來干涉的權利;同時,我們也要求其他國家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我們。”

日內瓦會議是朝鮮戰爭結束之後召開的一次重大國際會議,參與的除了五大國,還有與朝鮮問題、印度支那問題相關的多個國家。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參加的第一個大型國際會議。會上,周恩來真誠、坦率、機智,讓世界各國首次感受到一個嶄新大國的氣質。周恩來的立場,贏得了許多與會國家的認同和國際輿論的好評,使得美國頑固孤立中國的立場暴露無遺。當時,美國《商業週刊》評論道,美國“企圖把中國無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臺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內瓦會議所粉碎”。

站在甲午年的歷史座標上看,日內瓦會議的意義在於:60年前的甲午年,中國是戰敗國,任由列強瓜分,清政府失去了朝鮮和其他亞洲藩屬國;而到了1954年,中國是戰勝國,能夠對國際會議施加影響,使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得到和平解決。

但這次會議沒有觸及釣魚島問題。1972年,美國把琉球列島的行政權(並非主權)交給日本,其中包括釣魚島,這造成了日本在此後中日爭端中佔據優勢,而美國又可隨時介入的局面。中國政府至今未承認這一行動的合法性。

第一部憲法問世

日內瓦會議結束後,周恩來回國投入另一件大事:協助毛澤東籌備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佈新中國第一部憲法。

毫無疑問,1894年甲午海戰失敗的根源,是統治階級的腐敗無能。在1954年,毛澤東等人考慮的,正是如何從制度上保證國家的生機和活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實現社會主義民主,不再重蹈歷史的覆轍。並且,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還要承擔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通過新憲法。1954年6月11日,在憲法起草委員會的最後一次會議上,毛澤東總結說:“憲法的起草,前後差不多7個月。第一稿是在去年11、12月間,第二稿是在西湖,花了兩個月時間。第三稿是在北京,到現在又修改多次。每一稿本身都有許多修改,在西湖期間的稿子,就有七八次修改。前後算起來,恐怕有一二十個稿子了。”“總之,是反覆研究,不厭其詳。”

1954年9月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如期舉行,會議對憲法草案進行表決。出席當天會議的代表1141人,表決結果為:投票數1141張,同意1141張。結果一經宣讀,全場歡騰,掌聲持續了5分鐘之久,慶祝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誕生。

與憲法一同起航的,還有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周恩來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後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這是新中國領導人首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中國社會開始向前大步邁進。2年後,中國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3年後,“一五”計劃各項經濟指標提前完成,國民收入總額增長53%,全國城鄉居民的平均消費水平增長23%……從這個甲午年開始,中國展現出生機勃勃、永珍更新的面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dlvo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