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民俗 >故事 >

李師師與宋徽宗的風流豔史

李師師與宋徽宗的風流豔史

提到李師師,在《水滸傳》中,這位女子絕對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女性人物。當年宋江得以受招安,李師師所起的關鍵作用可是不可取代的。在歷史的塵煙中,這位被世人稱之為一代名妓的女子,卻僅僅因為她是“天子心愛的人”,她的故事也讓越來越多的野史愛好者爭相加以虛構。

李師師與宋徽宗的風流豔史

對於李師師,我們能夠記住的,最主要的還是她與宋徽宗那一段段若明若暗的風流豔史。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的確有李師師這個人,她與宋徽宗也確實存在著一段風流情史,由此而言,但凡和帝王染上關係的女人,至於她的故事多少還是沾點點傳奇色彩的。然而,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水滸傳》裡所出現的李師師,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是虛構而來的,當我們一次次走進歷史的畫卷,一次次希望找尋到那個泯滅在歷史裡最真實的李師師。

事實上,關於李師師,我們除了能在宋代筆記野史裡看到過那個“雪泥鴻爪”,另外兩種最集中的材料分別是南宋平話《宣和遺事》,和清初著錄的《李師師外傳》,這兩套資料,在一定程度上都和《水滸傳》有著相同點,都屬於相去不遠的小說家言。不過,兩者比較而言,《李師師外傳》顯然系明季偽作,自然就不足以徵信;但是所謂的《宣和遺事》,所記敘的內容大多是本朝史,不管怎麼說,還是有著基本史據來作為敷衍故事的背景與骨幹的,這樣一來,我們倒是願意去偽存真,甚至沙裡淘金,多多少少也看到一點李師師的一些印痕。。

根據《宣和遺事》裡有關李師師身世的介紹,我們可以推斷出她原本是汴京染局匠王寅的女兒。李師師是一個苦命女,在她還在襁褓時,母親就死了,她的父親只有用豆漿當奶水,來餵養她,這才活了下來。當時,有一條風俗,生身父母為了疼愛孩子,使得好養活,就將親身骨肉捨身佛寺。王寅自然也是虔誠之人,就也讓女兒捨身了寶光寺。這其中還有一個典故,說是李師師被送到到佛寺舍身的時候,這個很靈氣的小女孩忽然啼哭不止,僧人就趕過來撫摩她的頭頂,這才止住了哭聲。王寅就暗自思忖:“莫非這女孩還真是佛弟子。”由於俚俗呼佛弟子為師的緣故,王寅就決定從此以後就叫她師師。

說來這女孩兒的命運可真是苦到天上去了,師師四歲的時候,王寅犯了事,不幸死在牢中。一個不諳世事的女孩無所歸依,倒是有好心的隸籍娼戶的李姥收養了她,這樣她就不得不改姓了李,同時也入了勾欄娼籍。

長大以後的李師師,出生得花容月色,憑著與生俱來的聰敏勁不但色藝絕倫,還名冠諸坊。李師師的歌喉也是眾所公認的,南渡初年朱敦儒有詩云:“解唱《陽關》別調聲,前朝惟有李夫人”,這些說的就是當時的才女李師師。

很快,李師師就已經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自古紅顏都不是什麼好事,緊接著,一連串的是是非非就相繼展開,這個女人跌宕起伏的命運也正式發生了轉機。據張邦基《墨荘漫錄》說:“政和間,李師師、崔念奴二妓,名著一時”。由此可見,早在政和年間,李師師已經走紅,只不過打從那時起,在她的名字成分裡面就多出了一個“妓”字。

當時,有一位詩人,名晁衝之,由於此人正值年少,每有會飲,就經常招李師師侑席。隨後十餘年間,衝之每次再來京師,李師師和崔念奴兩個人必須陪同,自然就有了“聲名溢於中國”,而李師師又“門第尤峻”,象他這樣的人,早就已經無緣叫局而一親芳澤了,最後也只得寫了兩首詩,以此來酸酸地“追往昔”。

由於那首詩中描述的是李師師居所環境, “門侵楊柳垂珠箔,窗對櫻桃卷碧紗”,“繫馬柳低當戶葉,迎人桃出隔牆花”,我們可以根據詩句意思想象出她的金錢巷是何等的美妙,門前有株垂柳,柳條的枝葉幾乎正對垂著珠箔的門簾,隔著圍牆有一株櫻桃掩映在碧紗窗上,花枝伸出圍牆,似乎在歡迎來客。這首詩又以“看舞霓裳羽衣曲,聽歌玉樹後庭花”來突出形容師師的歌舞技藝,評價自然也是最高的;晁衝之甚至在結尾的時候還感慨道:“莫作一生惆悵事”。然而,他當然不知道,在宣和年間李師師“門第尤峻”,這些大多與徽宗的垂青是有很大關係的。

作為一代帝王,後宮妃嬪之多,世人都能想象,況且宋徽宗在北宋帝王中又是首屈一指的,自古以來都是家花不及野花香,皇宮外面的世界遠比後宮之內精彩多了。那麼,這位多情的徽宗又是從什麼時候起瞄上李師師的呢?又據史書記載,政和六年,“微行始出”,“妓館、酒肆亦皆遊焉”。從這些來看,徽宗是打從那時起就經常乘上小轎,帶幾個貼身內侍,微服出行得。他倒是做得很巧妙,還專門設立了“行幸局”,來為微行張羅忙碌和撒謊圓場。當時以排當指宮中宴飲,於是,微行就謊稱“有排當”;第二天還未還宮,就推脫說有瘡疾不能臨朝。可見,這徽宗在玩女人方面又是一個厲害的主兒。

大約宣和元年,有一個叫曹輔的鯁直諫官,已在給徽宗的奏疏中挑明:“易服微行,宿於某娼之家,自陛下始”。這個某娼,顯然是指李師師。由此推斷,宋徽宗與李師師的關係開始在政和六七年間,到宣和初年已是路人皆知了。

又據《貴耳集》記載,有一個冬夜,周邦彥先到李師師家,徽宗也不期而至。倉促之間,臣當然只得讓君,便藏匿於床下。徽宗親自攜來一枚江南上貢的新橙,與師師開始打情罵俏。邦彥在場聽得一清二楚。徽宗走後,邦彥出來,重為嘉賓,便把徽宗與師師的卿卿我我隱括成一首《少年遊》:“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箏。低聲問向誰邊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宋徽宗和李師師的風流事,都有《少年遊》為證了,歷史想抵賴,恐怕是逃不掉的,由此來看,不單單隻有《少年遊》形象展現了一個王朝的醉生夢死,其他深埋的東西,就可想而知了。

果然不出所料,數年之後,金人的鐵蹄就騰踏在東京城下。宋徽宗倉皇把皇位傳給了兒子宋欽宗,自個兒當上了太上皇,自顧不暇,也不可能再顧及李師師。這個女人的命運也因宋金戰爭而急轉直下。

其後,李師師不知所終,具體香消玉殞何處,又是何因。史學家至今都難以給出最有考證意義的答案。

或許,是災難與動亂就那樣把她湮沒了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insu/gushi/2w7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