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民俗 >奇觀 >

裡海水位上升之謎-裡海的地質特徵

裡海水位上升之謎-裡海的地質特徵

裡海(Caspian Sea),位於歐洲和亞洲的交界處,屬性為“海跡湖”,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但是裡海擁有和海洋一樣或相似的生態系統。海運業發達。裡海表面約低於海平面27米。靠近南面,最大深度為1,025米。裡海經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可以到達亞速海、黑海、地中海和其他大洋,根據哈薩克和俄羅斯提出的‘歐亞運河’計劃未來將啟動,直接連線黑海和裡海,為裡海沿岸國家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出海口和制衡裡海水位。

  裡海,俄語作Kaspiyskoye More,波斯語作Daryaye Khezer。海的東北為哈薩克,東南為土庫曼,西南為亞塞拜然,西北為俄羅斯,南岸在伊朗境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屬海跡湖。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西面為高加索山脈。整個海域狹長,南北長約1200公里,東西平均寬度320公里。面積約386400平方公里,相當全世界湖泊總面積(270萬平方公里)的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積總和(24.5萬平方公里)還大出51%。湖水總容積為76000立方公里。裡海湖岸線長7000公里。有130多條河注入裡海,其中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和捷列克河從北面注入,3條河的水量佔全部注入水量的88%。裡海中的島嶼多達50個,但大部分都很小。海盆大體上為北、中、南三個部分。

  最淺的為北部平坦的沉積平原,平均深度4至6米。中部是不規則的海盆,西坡陡峻,東坡平緩,水深約170至788米。南部凹陷,最深處達1024米,整個裡海平均水深184米,湖水蓄積量達7.6萬立方公里。海面年蒸發量達1000毫米。數百年間,裡海的面積和深度曾多次發生變化。裡海為沿岸各國提供了優越的水運條件,沿岸有許多港口,有些港口與鐵路相連繫,火車可以直接開到船上輪渡到對岸。裡海在這一地區交通運輸網中以及在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中也具有重大意義;其優良的海濱沙灘日益被用作療養和娛樂場所。

  裡海位於高加索山脈以東,制約著中亞巨大、平坦的土地。

  裡海的水位

  裡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北部水位高低之差為2~3米,中部和南部僅有20~50釐米,最大也不超過1.5米。裡海的水溫,夏季南北水域基本相同,為26℃左右。冬季北部水溫0℃以下。南部的平均溫度為8~10℃,北部淺水區每年冰期2~3個月。裡海的風增減水十分顯著,伏爾加河三角洲海域,有時風減水達4~5米,風增水也可達2米。

  裡海位於荒漠和半荒漠環境之中,氣候乾旱,蒸發非常強烈。據統計,裡海每年的進水總量為338.2立方公里,而每年的耗水量則為361.3立方公里,進得少,出得多,出現了入不敷出的“赤字”,湖水水面必然會逐步下降。1930年湖的面積為42.2萬平方公里,到1970年已經縮小到37.1萬平方公里了。

  水位的長週期和超長週期的顯著變化是裡海最引人矚目的現象。裡海研究較吸引人的方面為依據考古、地理和歷史方面的證據再現許多世紀中的長期水位變動。研究證實,裡海水位變動幅度似乎從西元前1世紀以來至少達到7米。這些長期變動的主要原因是決定水的補給(河流注入與降水)和損失(蒸發與流往卡拉博加茲戈爾灣)之間平衡的氣候條件。7~11世紀間,出現較低水位。裡海19世紀初期的水位要比4000~6000年前的水位低22米。1930~1957年間,由於伏爾加河上建水庫,工農業過量用水,氣候乾燥等影響,致使水位又下降。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裡海水位保持在-28.5米左右。在90年代初,裡海海面低於海平面27米。水位季節變化大,春夏高而冬季低,年變幅可達33釐米。

  水位下降是由於氣候變化減少河流注入而增加了蒸發--窩瓦河上建設水庫加重了這一情況--也由於灌溉和工業對河水的消耗。水位上升則與導致窩瓦河注入量增加的氣候因素有關,該河若干年來的注入量一直大大高於平均值。海面降水增加和蒸發減少也促成這一現象。

  裡海的水位上升之謎

  裡海位於歐亞大陸之間,南岸屬於伊朗,東、北岸屬於哈薩克、西岸屬於俄羅斯。在其西岸有個古老的卡斯比(Caspii)部落,故稱共為卡斯比海(CaspiiSea)。由於它僻處內陸,不與大洋相連,故在漢語中稱其為裡海,就像杭州西湖中的裡西湖一樣,是根據其地理特徵而得名的。裡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它長約1200公里,寬平均為320公里,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等大小130多條河的河水流入。

  裡海因地處歐亞大陸的乾燥地帶,水的蒸發激烈,海面不斷下降,面積不斷縮小。據歷史記載,1929年時裡海的面積為42.2萬平方公里;1970年縮小到37.1萬平方公里,水位低於大洋平面28.5米,這應該是正常的現象。

  但令人驚奇的是,裡海的水位是不穩定的,它好像有周期性漲落的奇妙現象。自1830年以來,大約在一個世紀內,裡海的水位呈上升趨勢;但進入1930年以來,裡海的水位又開始下降。為此,前蘇聯為使裡海水位不再下降,曾於70年代末計劃將西伯利亞的河水引入裡海。

  這個“河水逆流計劃”受到一些學者的反對,認為這樣做會弄亂西伯利亞的中亞的生態系統,結果計劃沒有實現。但過了20年之後的今天,裡海水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莫名其妙地上升了,而且如何處理因水位上升造成的災難卻成為當務之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裡海水位下降時期,其沿海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例如,巴庫的油田開採,斯姆卡託的石油精煉加工,舍甫琴柯包括鈾礦開採在內的原子能電站等,都因裡海的水位上升而受到影響。

  1940年至1976年,是裡海水位大幅度下降時期,但到了1978年又開始上升。據1994年11月29日俄羅斯《訊息報》稱,裡海的水位比1929年時高出了2米多,造成裡海西北部的阿斯特拉罕州土地被減少十分之一。

  阿斯特拉罕州人口大約有100萬,其中有90%的居民居住在裡海沿岸和伏爾加河三角洲地帶。過去裡海水位每年僅上升15釐米左右,而在1994年卻超過了40釐米,而且事態越來越嚴重,使該州的許多人成了“水上生活者”,過著《魯濱遜飄流記》般的生活。

  裡海水位上升,受影響最大的是東、西、北的俄羅斯地區,當然南岸的伊朗也受到一定的牽連。如位於裡海南岸的伊朗拉什特,那兒原是魚子醬的生產基地,現在由於裡海水位上升而被淹沒,成了威尼斯式的城市。

  那麼裡海的水位為何上升呢?

  據阿斯特拉罕市水文水利研究所所長瑪麗婭·米羅耶德娃女士說,裡海水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氣象條件的變化或地殼構造的變動;海陸和大氣的相互作用等,但還未作出明確的結論。

  裡海水位上升至今仍是一個謎。

裡海水位上升之謎-裡海的地質特徵

標籤: 裡海 之謎 水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insu/qiguan/d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