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嬰幼兒 >

幾種常見的新生兒黃疸

幾種常見的新生兒黃疸

在寶寶出生2~3天后,面板一般會出現黃疸,大部分在半個月後就會消退,所以對於黃疸基本不需過於擔心。不過如果是連續的黃疸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跡象,同時寶寶出現精神不好、哭鬧增多、體重下降等情況時,就不可再掉以輕心了。

幾種常見的新生兒黃疸

簡單來說,就是寶寶的生理性黃疸無須擔憂,病理性黃疸則要高度重視。

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首先來確定一下“黃疸”的概念。人體內膽紅素增高所引起的面板、眼睛鞏膜的黃染稱作“黃疸”,膽紅素是人體內紅細胞衰老死亡後的產物,如果膽紅素過多,超過了肝臟的處理能力,肝細胞對膽紅素的處理能力下降,膽紅素不能排出體外,就會引起黃疸。

在一般情況下,黃疸是出現疾病的徵兆,不過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卻是非病理狀態,是由特殊的生理特點引起的,主要是由於紅細胞破壞增多和新生兒肝臟尚未發育成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有限,所以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黃疸,4~6天達到高峰,足月兒10~14天消退,早產兒2~3周後消退,在此期間,小兒除黃疸外一般情況良好,食慾佳,無其他異常情況,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預後良好。

不過,如果新生兒黃疸出現以下情況之一,則要考慮是否為病理性黃疸:

1 24小時內出現黃疸;

2 黃疸程度深,進展快,即在一天內就加深很多;

3 黃疸持續時間長或消退後又重新出現。

病理性黃疸是疾病的表現,要及時治療。

在不能確定是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時,請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是一種特殊型別的病理性黃疸,因為餵養母乳而出現,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尚不十分明瞭,其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過後黃疸繼續加重,膽紅素可達10~30 mg/dl,如果繼續哺餵母乳,則黃疸會在高水平狀態下持續一段時間後才開始緩慢下降,如停止哺餵母乳48小時,膽紅素會明顯下降50%,若再次哺餵母乳,則膽紅素又見上升。

母乳性黃疸可分為早髮型和遲髮型,早髮型母乳性黃疸的特點是容易被忽視,因為其出現時間及高峰時間與生理性黃疸相似,不過其膽紅素的最高值會超過生理性黃疸。遲髮型母乳性黃疸的特點是經常在生理性黃疸之後緊跟著發生,與生理性黃疸重疊且持續不退,亦可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後加重。

早髮型黃疸與遲髮型黃疸的比較

早髮型

黃疸出現時間 生後2~3天

黃疸高峰時間 生後4~6天

黃疸消退時間 兩週

遲髮型

黃疸出現時間 :生後7~14天

黃疸高峰時間:生後2~3周

黃疸消退時間:生後4~12周後

黃疸患兒在停止母乳餵養2~3天后,如果黃疸出現明顯下降,藉此基本可確診母乳性黃疸,3天后無明顯降低者,可排除母乳性黃疸恢復母乳餵養,縱然膽紅素再次輕度上升,也不會比以前高。

母乳性黃疸較輕者無需特殊處理,較重者可暫停母乳餵養2~3天,改用其他乳製品,必要時可以與光療配合。暫停期間宜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分泌,待黃疸減輕或消退後再繼續母乳餵養。

母乳性黃疸預後良好,不需要特殊的藥物治療,對嬰兒的生長髮育並無多大影響,患兒體重增加正常,因此家長儘可放心,不必帶著孩子反覆去醫院求治。

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鉅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如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則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

感染性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引起,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出生後1~2周或3~4周又再次出現黃疸,並且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這種黃疸一般做一次B超檢查即可確診。

不論是何種原因,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較差,除了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平時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一旦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馬上及時送醫院診治。

面對寶寶的黃疸不要緊張也不要著急,是生理性的自然會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緊時間治療,平時注意仔細觀察,精心護理就可以了。

標籤: 黃疸 新生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yingyouer/ywe1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