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世界僅存的古代大學校舍 國子監還接待外國留學生

世界僅存的古代大學校舍 國子監還接待外國留學生

世界僅存的古代大學校舍是什麼樣子?古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稱為“監生”。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僅存的古代大學校舍等相關內容。

世界僅存的古代大學校舍 國子監還接待外國留學生

主要功能

國子學或國子監,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其具備了兩種功能,一是國家管理機關的功能,二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國子學的設立相對於“太學”而言,除了是國家傳授經義的最高學府外,更多的承擔了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但同時,國子監與太學也可互稱,經常用太學來指代國子監。

“國子監”出現後,“學”與“監”不同的含義說明了二者在承擔兩種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學”是傳授知識,指向教育和最高學府的功能;“監”是督查監管,指向國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明國子監學習《四書》、《五經》,兼習《性理大全》以及律令、書數等,此外,國子監對教職員的職務、待遇及對監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確的規定。

世界僅存的古代大學校舍 國子監還接待外國留學生 第2張

世界僅存的古代大學校舍

我國很早就有國家辦學的傳統。古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各個時期的名稱不一,從唐代起,沿用時間較長的,稱國子監。唐代貞觀五年(631年),在西京(西安)設立國子監(相當於現今的大學),高宗龍朔二年(662年)又在東都(洛陽)設定國子監,這應該是國子監名稱開始。北京的國子監,是元代大德十年(1306年)才正式營建的,地址和當時新建的孔廟毗鄰,這也正所謂“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明代初期把它改名為

北平郡學,永樂二年(1404年)又改名為國子監。到了清乾隆年間,又兩次對國子監進行修繕、增建,才成為富麗堂皇、規模齊全的學府,坐落在今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

“辟雍”是國子監的主要建築之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是全部建築的中心,封建時代只有皇帝才能到這裡講學,所以建築得特別華美。這是一座重簷黃瓦四角攢尖頂的方形殿宇,四面有水池環繞,構成“辟雍泮水”。

“辟雍”的北面是“彝倫堂”。這裡本是元代崇文閣的舊址,是國子監藏書的地方,明永樂年間重建時,才改名“彝倫堂”。在辟雍建成以前,皇帝來國子監講學時在這裡設座。

彝倫堂後面的敬亭院,是國子監最髙領導祭酒(相當於校長)和司業(相當於大學教務長)辦公的地方.到國子監來讀書的叫“監生”,他們的宿舍,分佈在國子監附近。

世界僅存的古代大學校舍 國子監還接待外國留學生 第3張

國子監內儲存有十三經刻石,共189塊,連同諭旨、告成、碑文共190塊。它因刻於乾隆年間,所以又稱“乾隆石經”。這是供監生校勘教材的“範本”,也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內容。全部石經共計6S萬字左右,是雍正時江蘇金壇縣貢生蔣衡(字湘帆〉手書,字型蒼勁工整,頗具特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736g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