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 >健康飲食 >

天價大黃魚的慘痛歷史

天價大黃魚的慘痛歷史

2019年,大黃魚這種食物大火了一把,因為誰都不會想到,一條魚竟然被送上了拍賣會。在寧波,一條長50多釐米,4.9公斤重的野生大黃魚,最終以14.8萬元成交,每公斤得3萬元,可謂是一口黃魚一口黃金。那麼到底是什麼讓曾經作為我國四大海產之一的黃魚如今千金難買呢?

天價大黃魚的慘痛歷史

這還要從上世紀70年代末說起,在當時大黃魚就已經基本在中國近海絕跡了。這一切都源於一種終極漁法:敲法的捕魚方式,這種被譽為“殲滅性”的捕魚法最大的弊端就是對黃魚的殺傷力太強,大小通吃,不管是大魚、小魚,還是幼魚統統一網打盡,造成了野生黃花魚幾近滅絕。這種漁法是廣東潮汕地區發明的,最早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間,一般是中間兩艘大漁船張好網,再用二三十條小船在大船前圍成半圓圈,每艘小船3人,一人搖櫓,兩人敲打綁在船幫上的竹槓,通過水下聲波將黃魚震昏,船隊再把震昏後的魚群趕入大船張開的網中。這種方法的漁獲產量非常大,質量又很好。

敲罟漁法從南至北在中國廣為流行,大黃魚的漁獲產量也一路飆升。魚多價賤,每斤大黃魚只有一角四分錢,最低7分錢。一直到1974年,浙江舟山千帆競捕,黃花魚產量由10萬噸猛增到16.81萬噸,創造了我國漁業史上大黃魚產量的最高紀錄。此後黃花魚汛便徹底消失了。

如今,要想再吃到野生大黃魚恐怕只是有錢還不夠,那還得恰逢時機。

當然,到了80年代大黃魚開始進行人工養殖,多多少少也彌補了一些食客們的缺憾。直到現在,寧德漁悅食品有限公司精選由“中國大黃魚之父”——劉家富,親選的大黃魚魚苗親本,通過與廈⻔⼤學聯合開展育種晶片等遺傳育種工具開發和良種選育技術體系構建,精選出充滿活⼒的野化品種。

這種技術依託應⽤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精選出充滿活⼒的野化品種,投入到台山島,迴歸野生大黃魚的生長環境,還原野生種群的密度、習性進行養殖,保證野化品質。成魚通體⾦⾊如同耀眼⻩⾦,⾁質雪⽩狀如蒜瓣,⽆論是從營養價值還是從⼝感體驗,都能與價⽐⻩⾦的野⽣⼤⻩⻥⼀較⾼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市場選購這種藏漁島野化大黃魚嘗一嘗。

野化大黃魚的出現也算是為大黃魚這個行業續了一口大命,只是希望大家能夠通過回顧大黃魚的這段慘痛歷史,能夠懂得珍惜海洋資源,有節制的捕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yinshi/jiankang/3o7o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