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生活百科 >家庭生活 >

敵對共生 愛是恨的朋友

敵對共生 愛是恨的朋友

為什麼本來很相愛的兩個人總是時不時的脣槍舌戰,彼此傷害呢?一邊覺得苦不堪言,一邊又離不開對方。為何呢?

敵對共生 愛是恨的朋友

糾纏的共生狀態

每樁婚姻中,多少都會看到一點“敵對共生”的影子。由於這種情形相當普遍、殺傷力極強,處在“敵對共生”關係中的夫妻,往往很敏感。雙方劍拔弩張,任何小事都會引起強烈的衝突。

他們經常脣槍舌箭、彼此傷害,天天活在痛苦的煎熬裡,然而在心理上,卻又處在“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纏“共生”狀態,一方面叫苦連天、彼此怨恨,另一方面又離不開對方。

敵對共生十項心理特徵

1、彼此缺乏健康的心理界限

兩人的情緒感染力很強,一方不笑,另一方就情緒不好,覺得另一半在生自己的氣。在一起出入的場合,看音樂會時丈夫打瞌睡,或妻子在人前講錯話,對方都會覺得是奇恥大辱,痛恨配偶丟了自己的面子。

2、潛意識中,雙方都要求對方與自己完全一樣

要求對方與自己有一樣的感受、意見與想法,一樣的價值觀與做事方式。兩人的差異會使彼此覺得難以忍受,令他們的“自我感”與“共生感”受到威脅。兩人一起看電影或聽演講,若丈夫不喜歡妻子所喜歡的部分(反之亦然),就會因此發生強烈的爭執,甚至覺得對方是故意反對自己、傷害自己。

3、雙方都沒有安全

愈是缺乏自信的人,愈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在甜蜜的“共生期”,雙方都沉浸在美夢之中,為了得到對方的愛,自己也願意先付出愛。一旦關係穩定,有"敵對共生"傾向的人,無法暫時放下自己的需要,先向對方付出愛,反而強求配偶要不斷地注意、讚美他,增加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倘若得不到,就會以種種方式處罰、威脅配偶,挑起配偶的罪惡感。

4、雙方心理上皆有強烈的黑白二分法

由於各自尚未完成整合“好客體”和“壞客體”的心理任務,而進入“客體恆定”的階段,因而很容易將配偶或其他較親近的人過度理想化,一旦失望,會過分醜化對方,認為對方心懷惡意。

5、“壞客體”投射

在二分法的心理狀態之下,敵對共生的夫妻很容易把自己人格中所不能接受的“壞客體”部分,投射到對方身上。結果,他們常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無法忍受的缺點。例如,在成長過程中因為某些事沒做好,而又遭到批評、羞辱等慘痛經驗的人,可能因此埋下“懼怕自己無能”的心理情結。有懼怕無能心結的人,即使配偶很能幹,只要有一點的無能,都特別敏感。例如見到配偶打破碗,或切菜割了手,會因此大發雷霆。因為,配偶的無能讓他想起自己人格中最不能面對的部分。反之,人格愈成熟,愈能接納、面對自己人格陰影的人,就愈能對自己的缺點負責,故能繼續成長、改進。這樣的人,不需要遮蓋、壓抑自己不完美的部分,比較能真正地接納別人、愛別人。與這種能接納自己、人格成熟的人相處,令人覺得如沐春風。

6、濫用“投射”與“個人化”等心理自衛機能

敵對共生的夫妻經常情緒高漲、過度敏感。你不笑便等於你恨我,一方嘴角輕輕一翹,另一方就認為你在嘲笑我、侮辱我。一方問“這件衣服在哪裡買的?”另一方會立即怒斥:“你才一天到晚亂花錢!”一方只要眼珠向上一翻,或稍有不耐煩的神情,就可能觸發對方心中的地雷,引起一場大戰。在白熱化的衝突之中,這類夫妻在心理上可能退化到向對方吐口水、揪頭髮、丟東西、用鋒利的指甲抓對方,甚至拳打腳踢。

有一個個案,妻子在劇烈衝突中想離開現場,卻被丈夫猛力按在牆角,不許她離開,直到她暈倒。另一個個案,丈夫奪門而出,妻子卻緊追不捨,在他開車上路時,竟以身體擋在車前,非與他周旋到底。

7、衝突中心理退化

在心理退化狀態中,潛意識裡誤以為配偶是自己的父母或是主要的撫養者。上述第一個個案的丈夫,成長過程中經常目睹父親毆打母親,母親在他六歲時,不堪虐待,終於離開。母親離家出走時,他邊流淚邊喊道:“媽,您別走呀!”直到父親把他拉住,不許他再追。第二個個案的父親在她12歲那年有了外遇,一天與母親大吵之後,父親走出家門便再也沒有回來。這兩個個案在與配偶衝突時,不知不覺地回到兒時的心理狀態,潛意識中誤把配偶當作過去拋棄自己的父母。

如果她的丈夫真能如此滿足她,她便能漸漸得到醫治和有安全感,從而也能主動給予丈夫所需要的愛。但正如大多數"敵對共生"的夫妻一樣,彼此都只想得到愛,卻缺乏主動去愛對方的能力。婚後,這位妻子撒嬌、耍賴,硬要把錯的說成對的,潛意識中要測驗丈夫是否把她當天之驕女,真的寵愛她、重視她。可是,當她要求特殊待遇,卻又不能先滿足丈夫的需要時,無意之中觸發了丈夫痛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按鈕。

8、認為自己是無辜的一方,是婚姻關係中惟一的受害者

通常雙方都振振有詞,認為錯全在對方。“要不是他(她)如何不好,我的日子就會快樂多了。”稍微成熟的一方會說:“我承認自己也有點錯,但都是他(她)引起的;我的錯有百分之一,但他(她)要負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責任。”然後,多半要治療者去改正對方。

9、缺乏“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的夫妻,無法站在配偶的立場,正確地瞭解對方的感受。通常他們的認知過程有問題,容易曲解配偶的言行,只感受配偶如何傷害自己,卻沒意識到自己的刀子嘴和其他的言行也傷了對方的心。當對方遭受攻擊,開始辯護時,這樣的反應往往又成為對方迫害自己的證據。

10、只有“你輸我贏”的觀念

在這類夫妻的心中,只有"你輸我贏"的觀念。所以他們在衝突中會拼命想要贏過對方。但是,他們無法理解,如果夫妻中任何一方輸了、兩人就都輸了的道理。

變“敵對”為“連合”

心理學家指出,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創傷愈大的人,婚後進入"敵對共生"狀態的機率愈高。

敵對共生是心理上未能離開父母的典型現象。這些來自父母、原生家庭與成長經驗的心理情結,會影響他們完成“合”與“一”的心理任務。愈能瞭解、面對自己殘存心理情結的人,便愈能與配偶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也許愛情就是這樣的,讓人生讓人死。有的人希望與存在於這樣的婚姻環境中。

標籤: 敵對 共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baike/jiating/1y4n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