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生活百科 >家庭生活 >

低收入被丁克家庭增多 拒絕窮三代

低收入被丁克家庭增多 拒絕窮三代

前幾年,“丁克”之風盛行,不少有良好事業和收入的夫妻都加入“丁克一族。。.其實,拒絕生育才是衰老早至的禍根,而適時生育倒能實實在在地幫你挽留生命,那麼為什麼低收入拒絕生育,要選擇過著丁克族的生活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低收入被丁克家庭增多 拒絕窮三代

一位外國專家講過這樣的話:“一個民族的文明質量,可以從這個民族照顧老人的態度和方法中得到反映。而一個民族的未來,則可以從這個民族照顧兒童的態度和方法中預想。”中國“婚戀危機”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現在“養小”養不起,未來“養老”養不起。

“養得起一個孩子”,在中國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現在城市的高房價、高物價、高工作壓力、高醫療費用、高孩子養育成本,與人們的“低收入”形成了尖銳的矛盾,讓人們生不起孩子、不敢生孩子。要抑制“丁克家庭”在中國的發展,就要解決“高孩價”問題,保證一個家庭能夠養得起一個孩子,解決民生問題,必須解決民眾敢於“生育”、能夠養育一個孩子的問題。

生育、養育、教育——“養得起一個孩子”的含義

“養得起一個孩子”,有三個層次的具體含義。

一是在“生育”的意義上,每個中國家庭在主觀意願上都願意“生育”一個孩子。據零點研究諮詢集團公司2010年釋出的“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生育意願調查”顯示:丁克意識在武漢高達9.9%,在北京為8.8%。中國的年輕人已經進入了“既不願生孩子又不敢生孩子”的時代。

二是在“養育”的意義上,每個家庭在經濟上都有能力“養育”一個孩子。2004年上海社科院的一份調研報告指出:0~16歲孩子的撫養總成本達25萬元左右,如估算到上學等支出,則高達48萬元!有經濟實力的白領們生一個孩子就感到成了“孩奴”,那些“非白領階層”養育孩子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

三是在“教育”的意義上,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和條件,不至於因為家庭困難而出現“上不起學”的情況。根據《當代中國社會結構》一書的資料:中國人口的文化素質比較低,2007年全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8.2年,而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均在13年以上,韓國在12年以上。2008年,中國大學毛入學率僅僅是23.3%,發達國家卻是在50%以上。中國研究生有學歷者僅佔總人口的0.12%,有其中相當一部分人並不從事實際的科研創造。中國教育不公平問題突出,公共教育投入過低。根據《國際統計年鑑》資料,發達國家的教育投入佔國民總收入的5%以上,發展中國家在4%以上,2007年中國包括國家財政和民間投入才佔3.9%。在高等教育適齡青年中,目前被排斥在高等教育門外的有75%左右,40%還是國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拒生“窮三代”——一些家庭“被丁克”

在西方發達國家,丁克家庭是“興趣”,而在中國,一些丁克家庭是“無奈”。中國“丁克家庭”大致有兩個組成部分:一是部分年輕人在思想觀念上就崇尚丁克家庭,追求丁克生活,這是屬於新潮流,是“主動丁克化”。二是由於收入水平低,養育孩子困難大,不敢生孩子,結果被迫和被動走上了丁克化道路,成為“被丁克”家庭。在中國0.4%的家庭佔有70%的財富的情況下,在收入差別擴大的情況下,大多數人的生育願望自然就成為一種奢望,養不起孩子、不敢生孩子,自然就成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突出社會問題。

中國多年前有一句話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指的是一種窮人喜歡生孩子的社會傾向。而現在出現新現象,就是“中國窮人不想生孩子”。一則題為“我不想給月薪2500元的窮老公生孩子,我錯了嗎?”的帖子在網上引發熱議。發帖女子與丈夫結婚三年多,公婆盼著抱孫子,但是她拒絕生孩子,理由是不想生出一個“窮三代”,不想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她說,她和她老公的收入都很少,工作不穩定, “我們還要做近二十年的房奴”,“我和老公說過,等他的收入足以養活老婆孩子時,再談生孩子的事情。但我心裡明白,這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她說:“生了孩子就是害了孩子。親友都詢問我們為什麼不要孩子,我們每次都回答說要趕時髦,做‘丁克家庭’,殊不知我們其實是‘被丁克’家庭,我們也想趁著年輕要個小寶寶。”

就“是否收入低就不能生孩子?”進行調查,近九成網友贊同,“收入低、不生育”。他們認為,在現代社會,沒有較高的收入,不能保證孩子出生以後有好的物質保障,能夠接受良好教育,那麼孩子的前途和未來,眼睜睜就是個“窮三代”,還不如不讓孩子出生。一位32歲的已婚女士說,不敢生孩子,養不起,生了完全是害了他,我自己混得不好也罷,但我不能禍害下一代。

在西方丁克思潮影響下興起的中國丁克家庭,除了一些新潮式、享受式之外,特別需要關注的是“貧困式”、 “無奈式”。那是一種想要孩子卻因經濟限制而不能要的痛苦選擇,是一種在“生存”和“生育”之間的被迫選擇。本來意義上的丁克家庭,是夫妻有收入卻故意不生小孩,而中國式“不能禍害下一代”的丁克家庭的產生,則源於夫妻因收入限制而不得不做出的自我約制。這是中國丁克家庭的悲哀,也是中國社會的悲哀。

“高房價”可怕——“高孩價”可悲

養孩子真的是件“燒錢”的事。零點研究諮詢集團2010年釋出的“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生育意願調查”結果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受訪夫妻月收入的心理底線是8078元,才敢要孩子;在武漢、哈爾濱、太原、西安和昆明等省會城市,受訪者的心理底線是5169元;縣城地區則是4454元。這一調查結果,得到中國社會的廣泛認同,有些人覺得再高一些才能“生育子女”,因為周圍同事“生育子女”的經驗足以證明。有人比喻說,在20世紀70年代的農村,生孩子就如同添雙筷子。而現在,生孩子所花費的成本太高,導致人們“談孩色變”,普遍有一種“生孩恐懼症”。

養孩貴、養孩難。有人統計,現在從小孩出生到上大學的花費,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一位婦產科專家介紹,20世紀70年代,生個孩子只要幾元錢,80年代四五百元,90年代則要兩三千元,現在已上漲到四五千元。有一位網友列出了每月孩子花費,包括醫療、吃穿、玩具等高達5000元,而他的工資僅有2500元,只能靠父母和岳父母“集資”支援。根據目前的政策規定,夫妻均為獨生子女的,允許生兩個孩子。而調查顯示,在城鎮地區的已婚受訪者中,即便夫妻倆均是獨生子女,也僅有42.7%表示可以生兩個孩子,另外有56.2%表示只生一個孩子就好。

建設“搖籃工程”——實行“國家養孩”

比實行“國家義務教育”更重要的,是實行“國家義務養孩”。

“生育子女”不僅關係到每一位國民的福祉,而且關係到民族未來;不僅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

在巨大的生存壓力面前,教育、醫療、住房佔去了收入的絕大部分,其中任何一項花費都會將人牢牢套住,而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又比較脆弱,大量青年人奮鬥的主要內容是生存,他們不僅困擾於自己這一代,而且渺茫憂患下一代。這不僅是公民個體的心理危機,更是一種帶有相當普遍性的社會危機。那些養不起孩子的家庭,將被迫走上“丁克之路”,成為中國“丁克家庭”的後備軍。防止出現更多的“被丁克家庭”,是一個重大的社會課題。

養育孩子,是家庭的責任,也是國家的責任,社會的責任。西方國家實行“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中國特色福利社會的建設也邁開了堅實步伐。而從搖籃到墳墓的體系中,“搖籃”這個環節是基礎,這個環節又恰恰是一個薄弱環節。中國的搖籃工程,需要家庭“私費養孩”,也需要國家“公費養孩”,要對那些想生育孩子又生不起和養不起孩子的家庭實行“養孩子補助”,保證每個家庭能養得起一個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baike/jiating/l3d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