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常見疾病 >

出血熱臨床症狀及發病原因

出血熱臨床症狀及發病原因

出血熱疾病常與腎病相關聯,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專家分析主要以漢坦病毒而引起的發病,有一定的傳染源,目前鼠類動物疑似為最主要的傳染源之一。出血熱臨床症狀主要是以發熱、體內外出血、面板表皮充血等症狀為表象,且有一段時間的潛伏期,因此大家要如果出現了類似的症狀應該及時搞清楚原因,及時進行治療。

出血熱臨床症狀及發病原因

臨床表現

出血熱潛伏期一般為2~3周。典型臨床經過分為五期: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復期。

1.發熱期

主要表現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細血管損害引起的症狀。

起病急,有發熱(38℃~40℃)、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以及噁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全身關節痛等症狀,面板黏膜三紅(臉、頸和上胸部發紅),眼結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淤斑,或呈條索狀、抓痕樣的出血點。

2.低血壓休克期

多在發熱4~6日,體溫開始下降時或退熱後不久,主要為失血漿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現。患者出現低血壓,重者發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時尿量少於400ml,少尿期與低血壓期常無明顯界限。

4.多尿期

腎臟組織損害逐漸修復,但由於腎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復,以致尿量顯著增多。第8~12日多見,持續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極易造成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5、恢復期

隨著腎功能的逐漸恢復,尿量減至3000ml以下時,即進入恢復期。尿量、症狀逐漸恢復正常,復原需數月。

病因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引起。

1.宿主動物和傳染源

主要是小型齧齒動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2.傳播途徑

主要傳播為動物源性,病毒能通過宿主動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傳播是人類感染的重要途徑。

3.人群易感性

一般認為人群普遍易感,隱性感染率較低,一般青壯年發病率高,病後有持久免疫力

出血熱臨床症狀比較明顯,如果發現自己或者是家人朋友出現了類似的症狀時,可以詢問有無接觸鼠類動物的經歷,儘量早發現早治療,切不可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以免加重病情。在生活中,大家要遠離的一些不明的動物,不要食用野生動物,防止病從口入,遠離一切可能對人體造成健康威脅的細菌,並日常提醒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到以上要求,防止病毒的感染。

標籤: 出血熱 發病 臨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bing/p6w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