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常見疾病 >

中醫藥治療慢性結腸炎

中醫藥治療慢性結腸炎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多發性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指直腸結腸因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那麼要是用中醫藥怎麼治療慢性結腸炎呢?今天就來說一下用中醫藥治療慢性結腸炎吧。

中醫藥治療慢性結腸炎

中醫辨證論治:

1.溼熱型

治法:清熱利溼。

方藥:槐角地榆丸或清腸飲加減。

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銀花12克,木香6克,川連6克,苦蔘15克,仙鶴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歸尾9克,積殼9克,敗醬草30克。

2.瘀毒型

治法:化瘀解毒。

方藥:隔下逐瘀湯或桃紅四物湯加減。

當歸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紅花9克,木香6克,川連6克,紅藤15克,白頭翁30克,三稜12克,莪術12克,枳實12克,八月札30克。

3.脾虧腎虛

治法:健脾固腎,消症化積。

方藥:參苓白朮散合四神丸加減。

黨蔘15克,炒白朮12克,雲苓15克,生薏仁30克,陳皮6克,罌粟殼6克,肉豆蔻9克,淡吳萸6克,野葡萄藤30克,方兒茶12克,五倍子12克,北芪20克。

飲食:

1、銀花紅暮粥:紅薯,大米,金銀花,生薑。紅薯切成小塊或研成細粉,加入金銀花(視臨床症狀輕重酌量)、生薑,按常法煮飯、煮粥均可。每日3餐均吃,要堅持吃,不少於3^4個月,方可逐步收效。紅薯含大量食物纖維,可加強腸蠕動,其所含的多量維生素E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能促進潰瘍面的癒合,而含有的大量胡蘿蔔素對上皮組織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在紅薯飯內加入金銀花無疑會增強抗菌、抗炎功能,與生薑調胃和中的作用相結合。腹脹、腹痛症狀均可減輕。

2、馬齒莧飯:馬齒莧,大米。馬齒莧洗淨切細,和大米調和。加水常法煮飯。可早晚服食。連服15日以上。本方對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時有效。馬齒莧是常用的清熱解毒、痢止瀉的中草藥,也可作食物用。鄉間以馬齒莧加肉作餡,包餃子、做包子等均可,有防治胃腸炎、細菌性疾等作用。

3、山藥芡實扁豆糕:鮮山藥,赤小豆,芡實米。白扁豆、雲茯苓各。烏梅。先將赤小豆製成豆沙,加適量白糖待用;將雲茯苓、白扁豆、芡實米研成細粉。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藥蒸熟去皮,加入茯苓等蒸熟的藥粉,拌勻成泥狀。將藥泥在盤中薄薄鋪一層,再將豆沙鋪一層,如此鋪成六七層,成千層糕狀,上鍋再蒸。待熟取出。以烏梅、白糖熬成濃汁。澆在蒸熟的糕上,即可食用。山藥益氣健脾治本,芡實固澀。白扁豆、雲茯苓助山藥,烏梅配伍芡實收斂。本方標本同治,而更適宜於疾病緩解期食用,能健脾止瀉,但抗菌、消炎、解毒功能稍差。

4、蕎麥山楂石榴餅:養麥面,鮮山楂,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各10g,白糖適量。先將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加適量白糖。用水1000mI煎煮。30分鐘後濾渣留汁。鮮山楂煮熟去核碾成泥狀待用;蕎麥麵用藥汁和成麵糰。將山楂泥揉入麵糰中。做成小餅烤熟。每日2次,1次1塊即可。以上配量是1劑量,服完後可繼續再做。養麥又名淨腸草,有清利腸道汙物之效。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用中醫藥治療慢性結腸炎了。當病狀被確診之後大家更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以免發生更加嚴重的病情。如果有一些特別嚴重的病症,小編還是建議大家去醫院就診為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bing/wwo7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