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常見疾病 >

出血熱流行病學是什麼

出血熱流行病學是什麼

出血熱流行病學,第一眼看到這個詞,很多人對這個醫學名詞都感到疑惑,那麼由我來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出血熱流行病學的相關知識。出血熱流行病,這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患者會出現比如發熱,低血壓等這樣的症狀。自己的健康需要自己來捍衛,那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出血熱流行病的相關知識。讓我們遠離出血熱流行病。

出血熱流行病學是什麼

一、傳播範圍

流行性出血熱流行較廣,主要分佈於歐亞兩大洲,包括中國、朝鮮、日本、原蘇聯、蘇蘭、丹麥、瑞典、挪威、荷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希臘、瑞士、比利時、英國和法國等。我國於30年代初開始流行於黑龍江下游兩岸,以後逐漸向南、向西蔓延,近年來幾遍及全國各地。

二、傳染源

鼠類是主要傳染源。黑線姬鼠是亞洲地區的主要傳染源,歐洲棕背是歐洲地區的主要傳染源。在國內農村的主要傳染源是黑線姬鼠和褐家鼠。東北林區的主要傳染源是大林姬鼠。城市的主要傳染源是褐家鼠,實驗動物室的主要傳染源是大白鼠。此外,黃胸鼠、小家鼠、巢鼠、普通田鼠等亦可為流行性出血熱的傳染源。

近年來已在貓、狗、豬、兔、臭鼩鼱等動物體內檢出流行性出血熱毒或抗原。此外,在青蛙、蛇及鳥類也檢出EHFV,說明流行性出血熱毒的宿主動物範圍較廣。要注意通過鳥類遠距離傳播流行性出血熱毒的可能。由於臭鼩鼱、貓等為自然帶毒動物,故在疫區不宜提倡養貓。

三、傳播途徑

流行性出血熱的傳播途徑迄今還未完全闡明。可能有以下兩種。

1.蟲媒傳播:日本學者在40年代觀察到寄生在黑線姬鼠身上的優勢寄生蟲革蟎有叮咬吸血能力,將革蟎製成懸液,注射人體,可產生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熱臨床表現,故提出革蟎是傳播流行性出血熱的媒介之一。近年來已從革蟎體內分離到流行性出血熱毒,並證實病毒可在蟎體內經卵傳代,成為儲存宿主之一。革蟎通過叮咬吸血可在鼠間傳播,也是鼠-人之間傳播流行性出血熱的途徑之一。韓國李鎬汪等對革蟎傳播作用作了研究,未能證實上述結果。有人提出恙蟎是流行性出血熱的傳播媒介,並在小盾恙蟎體內分離到流行性出血熱毒。

2.動物源傳播:近年來國外研究證實通過帶毒的鼠排洩物可傳播流行性出血熱,已引起重視。

(1)呼吸道傳播:黑線姬鼠感染後第10天,其唾液、尿和糞便開始有病毒排出,尿排毒時間可長達1年以上。帶毒的排洩物可汙染塵埃,人經呼吸道吸入後可引起發病。

(2)消化道傳播:攝入被鼠排洩物汙染的食物或水引起發病者已有報道,也有進同一食物而引起人大批發病的事例。病毒可通過破損的口腔粘膜進入體內引起發病。

(3)接觸傳播:由感染鼠的排洩物或病員血標本汙染破損面板、粘膜而感染引起發病的報道已引起重視,但此種感染機會畢竟較少,不能作為主要傳播途徑。

此外,還發現在患病孕婦流產死嬰的肝、腎、肺等臟器內,以及疫區黑線姬鼠、褐家鼠等的胎鼠中,也均分離到流行性出血熱毒。說明流行性出血熱毒可經胎盤垂直傳播,鼠間病毒垂直傳播對保持自然疫原地有一定意義,但在人間其流行病學的意義較小。

綜上可見流行性出血熱的傳播可通過多種途徑,但究竟以何者為主,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四、流行特徵和疫區分型

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有一定的地區性,但可擴充套件而產生新疫區。病例多呈散發性,也有區域性地區爆發,多發生在集體居住的工棚及野營帳蓬中。國內疫區有河湖低窪地、林間溼草地和水網稻田等處,以前者為最多。感染與人群的活動、職業等有一定關係。

我國流行季節有雙峰和單峰兩種型別。雙峰型係指春夏季(5~6月)有一小峰,秋冬季(10~12月)有一流行高峰。單峰型只有秋冬一個高峰。野鼠型以秋冬季為多,家鼠型以春季為多。除季節性流行外,一年四季均可散發。

野鼠型和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熱均有流行週期性,即數年出現一次流行高峰。流行高峰與主要宿主動物帶毒率指數增高有關。

疫區分型:可分為姬鼠型,主要分佈於亞洲,流行於秋冬季;家鼠型,分佈較廣,流行於春夏季;型主要分佈於歐洲,流行於秋冬季;田鼠型分佈於北美。

國內可分為野鼠型,主要分佈於農村;家鼠型主要分佈於城市和農村;混合型,指同一疫區兼有野鼠型和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熱流行。近年疫情趨勢家鼠型逐年增多,疫區逐漸趨向混合型。

出血熱流行病這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需要我們的預防,我們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防鼠以及滅鼠的相關工作,因為這是是消滅本病的關鍵之處。與此同時,還必須要做好個人衛生與環境衛生,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遠離出血熱流行病。如果情況嚴重,要到衛生所去注射疫苗。讓我們呵護好自己的健康,遠離出血熱流行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bing/xm68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