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藥 >

獺肝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獺肝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醫的都受到了西醫的嚴重影響,學習中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瞭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獺肝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獺肝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別名】水獺肝(《綱目》)。

【來源】為鼬科動物 水獺 肝臟 。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後,剖腹取肝,連同心、肺,去淨油脂、肌肉,洗淨血液,懸通風處陰乾。

【原形態】水獺(《食療本草》),又名:水狗(《廣雅》),獺(《本草經集註》),獺貓、水毛子。

【生境分佈】分佈幾乎遍及全國各地。

【性狀】乾燥的肝臟,呈大小不等的團塊,常連有心、肺及氣管部分,長約13釐米(包括心、肺)。肝臟位於心、肺之下,中間有一條大血管相連,肝臟分為6片,每片長4~6釐米,直徑2~4釐米,黑褐色,呈扁圓形,邊緣較薄。正面觀左右兩葉對稱,另兩葉較小,生於右側之下方,兩側肝葉的中間為動脈血管,直徑約1釐米。右血管後方的上都,有1對橘瓣狀的瘤狀物,由15~20個小瘤塊緊密排列而成,是為本品的特點。肺臟在肝臟的上方,分為6片,左2,右4,灰棕色,中間為較粗的氣管,氣管的後下方為心臟,呈黑棕色,質硬不易折斷,斷面呈黑棕色,膠質狀。有魚腥氣。以紫紅色、整個或片狀、無破碎殘肉者為佳。

【化學成份】主產吉林、黑龍江、雲南。此外,廣西、四川、甘肅等地亦產。以吉林產量最大。

【炮製】燜軟,除去筋膜,切成小塊,晾乾。

【性味】甘鹹,平。

【歸經】《本草經疏》:"入肝、腎。"

【功能主治】養陰,除熱,寧嗽,止血。治虛勞,骨蒸潮熱,盜汗,咳嗽,氣喘、咯血,夜盲,痔瘡下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附方】①治癆病,使人寒熱、淋瀝,怳怳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無處不惡,累年積月,漸就頓滯,以至於死,死後復傳之旁人:獺肝一具,陰乾搗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一具未瘥,更作。(《補缺肘後方》)

【備註】獺肝除上述品種外。尚有一種小爪水獺的肝臟亦同等入藥。分佈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數量很少。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經集註》。

以上的內容就是對於中藥獺肝的介紹,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更多的去了解獺肝,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更好的發揮出獺肝的價值。

標籤: 藥用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ao/0nxg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