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藥 >

防風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防風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基本上一提到防風散,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於防風散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麼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瞭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防風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細辛 芒消 車前子 黃芩各30克

【製法】上藥搗羅為末。

【功能主治】主圓翳內障。初患之時,眼前多見蠅飛花發,薄煙輕霧;漸漸加重,繼則黑睛上出現一點青白,宛如油點浮於水面,暗處視之,其翳青白而大;明處視之,其形差小。不痛不癢,漸至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祕傳眼科龍木論》卷一

【處方】防風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3分,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甘菊花半兩,芎藭半兩,石膏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前胡1兩(去蘆頭)。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痰,頭目昏悶,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二十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赤芍藥1兩,葛根1兩(銼),獨活1兩,茵芋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芎藭1兩,細辛1兩,白朮1兩,麻黃1兩(去根節),羚羊角屑1兩,人蔘1兩(去蘆頭),石膏2兩,漢防己1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中風,口噤不開,煩熱悶亂。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加竹瀝1合,更煎1-2沸,放溫,不拘時候,拗開口灌之。

【摘錄】《聖惠》卷十九

【處方】厚朴2兩(去皮,薑汁制),陳皮2兩(去白),甘草2兩(炙),藁本2兩,獨活3兩,防風3兩(去蘆),桔梗(微炒)3兩,蒼朮(於木臼內略杵去皮,卻入布袋內打,淨稱)2兩。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傷寒時氣,頭痛壯熱,惡風,百節痠疼,肩背拘急,面赤虛煩,聲重咳嗽,寒熱不除。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薑3片,大棗2個,水1大盞,煎7分,溫服;沸湯點亦得。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一

【處方】麻黃1分半(去節),牽牛1分半(炒,取末),甘草(炙)1分半,杏仁1分(去皮),防風1分,半夏1分(制),芍藥1分,辣桂1分,白芷1分,防己1分,當歸1分,川芎1分,羌活1分,獨活1分,檳榔1分。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風腫皮粗,麻木不仁,或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薑4片,紫蘇3葉,煎服。

【摘錄】《直指》卷十七

【別名】防風湯

【處方】防風2兩(去蘆頭),甘草3兩(炙微赤,銼),獨活3分,當歸1兩,赤茯苓1兩,秦艽1兩(去苗),茵芋半兩,桂心3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血痺,面板不仁。

【用法用量】防風湯(《聖濟總錄》卷十九)。

【摘錄】《聖惠》卷十九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羌活2兩,川升麻1兩,桂心1兩,芎藭2兩,羚羊角屑3分,麻黃1兩(去根節),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薏苡仁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中風口面喎僻,手足不遂,風入於髒,則語不得轉,心神昏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加竹瀝1合,重煎1-2沸,不拘時候稍熱服。如人行5-7裡再服,以衣蓋之,汗出為度。

【摘錄】《聖惠》卷十九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芎藭1兩,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麻黃1兩(去根節),桂心1兩,海桐皮1兩(銼),當歸1兩,人蔘1兩(去蘆頭),白朮1兩半,獨活1兩,細辛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腲退風,肌肉虛滿,肢節緩弱,面板不仁,骨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聖惠》卷二十三

【處方】防風(去蘆頭)、川芎、香白芷、甘菊花、甘草各等分。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祛風明目。主時性時疫溫病,嗽喘煩渴,頭痛體疼,眼目澀多睡,肌肉蠕動,痰逆忪悸。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後荊芥湯調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

【處方】防風2兩(去叉),母豬肉2兩。

【製法】上同煮數沸,去豬肉,取防風焙乾,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一切癬。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白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木通1兩(銼),麥門冬1兩(去心),川升麻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虎杖1兩(銼),石膏2兩,葛根1兩(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陽痙,壯熱不歇,筋脈拘急,牙關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

【別名】防風湯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羚羊角屑1兩,獨活1兩,赤箭1兩,當歸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秦艽半兩(去苗),麻黃2兩(去根節),桂心1兩,前胡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中風不語,兩目不開,手足抽掣,發歇往來,昏塞涎潮。

【用法用量】防風湯(《聖濟總錄》卷五)。

【摘錄】《聖惠》卷十九

【處方】防風3分(去蘆頭),人蔘3分(去蘆頭),赤茯苓3分,貝母3分(煨令微黃),前胡3分(去蘆頭),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芎藭3分,木香2分,天麻3分,羌活3分,桂心3分,甘菊花3分,細辛3分,附子3分(地裂,去皮臍),麻黃2分(去根節),藁本3分,桑根白皮3分(銼),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中風,氣攻背痛項強,皮毛焦枯,頭疼鼻塞,四肢不利,遍身瘙癢。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薄荷2-7葉,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熱面、雞、豬、魚等。

【摘錄】《聖惠》卷六

【別名】防風麻黃散

【處方】防風3分(去蘆頭),麻黃3分(去根節),人蔘3分(去蘆頭),芎藭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羚羊角屑3分,黃耆3分(銼),赤茯苓3分,酸棗仁2分(微炒),白朮3分,獨活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3分(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脾臟中風,手足緩弱,舌強語澀,胸膈煩悶,智意恍惚,身體沉重。

【用法用量】防風麻黃散(《校注婦人良方》卷三)。

【摘錄】《聖惠》卷五

【處方】防風3分(去蘆頭),麻黃2分(去根節),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白朮半兩,赤茯苓1兩,芎藭半兩,杏仁3分(湯浸,去雙仁,麩炒微黃),麥門冬1兩(去心),當歸半兩(銼,微炒),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犀角屑1兩。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肝風,筋脈拘攣,四肢疼痛,心膈痰壅,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普濟方》有人蔘半兩(去蘆頭)、牛膝一兩(去苗)、薏苡仁一兩、羚羊角屑一兩。

【摘錄】《聖惠》卷三

【別名】防風湯

【處方】防風8分,葛根8分,芎藭8分,乾地黃8分,麻黃(去節)6兩,甘草6兩,桂心6兩,獨活6兩,漢防己6兩,杏仁5個(去尖)。

【功能主治】風疰。

【用法用量】防風湯(《普濟方》卷三五○)。

【注意】有汗者,不可服。

【摘錄】方出《經效產寶》卷中,名見《聖惠》卷七十四

【處方】防風1錢半,大粉草1錢半,川芎1錢,荊芥1錢,牛蒡子1錢,連翹1錢。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身瘡。

【用法用量】《普濟方》有天花粉,無大粉草。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處方】防風3分(去蘆頭),當歸3分(銼,微炒),麻黃1兩(去根節),澤瀉1兩,天門冬1兩(去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生地黃1兩,白朮1兩,山茱萸1兩,黃芩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卒中癱瘓風,手足不遂,身體拘急,神思昏沉。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摘錄】《聖惠》卷二十

【處方】防風2兩(去叉,炙令黃),黃耆(炙,銼)2兩,甘草半兩(炙,銼),人蔘半兩。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腸風。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前粟米飲調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防風(去叉,生用)不以多少。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肝經受風,留伏不散,以致血得風而溢洩,倒經,或發咳微甚,纏綿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酒調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處方】防風(去蘆頭)、甘草(炙草)、柴胡(去苗)、連翹、山梔子各等分。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五臟積熱、驚風,頭面赤熱,口舌生瘡,好飲冷。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5分,煎3分,去滓溫服。1歲兒1服可分4次;3歲兒可作2服飲之。

【摘錄】《劉氏家傳》引李琬方(見《幼幼新書》卷十九)

【處方】防風、防己、葛根、秦艽、當歸、川芎、烏藥、甘草、羌活、獨活、白朮、杏仁、黃芩、白芍、前胡、川斷、菊花、天蟲。

【功能主治】妊娠中風。

【各家論述】中風一症,男婦老少皆有之,重者中髒,輕者中腑,又次中經絡。治婦人獨難,以妊娠耳。二防、二活、秦、芎、根皆治風藥也;風必生熱,故用黃芩、白芍、甘菊以涼之;風必多痰,故用前胡、杏仁、天蟲以豁之;風盛則氣必喘急,故用烏藥以順之,甘草以緩之;而當歸、白朮、川斷配以川芎,佐以黃芩、白芍,皆可以安胎也。但此方風藥太多,風能勝溼,且有防己、獨活直達下焦,恐傷胎氣,用者審之。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處方】防風2兩,澤瀉1兩,細辛1兩,附子1兩,薯蕷1兩,茯苓1兩,天雄1兩,白朮2兩半,桂心1兩半,乾薑半兩。

【製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風頭眩,惡風,吐冷水,心悶。

【用法用量】方中澤瀉,《千金翼》作澤蘭,天雄作人蔘。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風眩惡風,吐水心悶,此陽虛水停心下。故用五苓散中之四並雄、附、姜、辛以散水逆,薯蕷以療虛風,防風以祛風溼也。至於方後服法,豈非宿有成驗而為詳述如此。

【摘錄】《千金》卷十三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豬苓1兩(去黑皮),澤瀉1兩,赤茯苓1兩,麻黃1兩(去根節),澤漆1兩,白朮1兩半,大戟1兩(銼碎,微炒),黃耆1兩(銼),獨活2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利小便。主風水,通身腫,面板欲裂。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煮赤小豆汁1合,煎至5分,去滓,每日早晨溫服。良久,當小便極利;不利,晚再服之。

【摘錄】《聖惠》卷五十四

【處方】防風半兩(去蘆頭),芎藭半兩,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羚羊角屑半兩,赤芍藥半兩,前胡半兩(去蘆頭),細辛1分,秦皮1分,硃砂1分(細研),甘草(炙微赤,銼)1分,牛黃2錢(細研)。

【製法】上為散,入牛黃、硃砂,都研令勻。

【功能主治】退上焦壅熱,止痛消腫。主眼赤腫痛,多眵淚。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後煎地黃湯調下。

【摘錄】《聖惠》卷三十二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甘菊花1兩,牛蒡子1兩(微炒),白附子1兩(炮裂),前胡1兩(去蘆頭),石膏2兩(細研,水飛過)。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痰厥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後以生薑茶清調下。

【摘錄】《聖惠》卷五十一

【處方】黃柏半兩,牡丹半兩,桂心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陰痜,卵偏大,有氣上下脹腫,或行走便發腫大。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方出《聖惠》卷四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二四七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石膏2兩(細研,水飛過),小荊子1兩,梔子仁1兩,薺苨1兩,枸杞子1兩(微炒),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肺臟風毒,及過飲生酒隳。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後以溫水調下。

【摘錄】《聖惠》卷四十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甘菊花1兩,赤芍藥2兩,石膏4兩,葛根1兩(銼),柴胡2兩(去苗),蔓荊子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上焦風壅頭痛,口乾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加竹瀝半合,更煎2-3沸,不拘時候溫服。

【注意】忌炙爆、熱面、大蒜等。

【摘錄】《聖惠》卷四十

【處方】防風2兩(去蘆頭),犀角屑2兩,羚羊角屑2兩,川大黃(銼碎,微炒)2兩,前胡2兩(去蘆頭),黃芩2兩,玄蔘2兩,地骨皮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瞼生風粟,及生珠管。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半,煎至5分,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聖惠》卷三十二

【別名】防風飲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黃芩1兩,葳蕤1兩,黃連1兩(去須),甘草(炙微赤,銼)1兩,梔子仁3分。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眼衝風多淚;目偏視。

【用法用量】防風飲(《聖濟總錄》卷一○七)。

【注意】忌油膩、熱酒、溼面。

【摘錄】《聖惠》卷三十二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黃連1兩(去須),決明子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木通1兩(銼),甘菊花3分,赤芍藥1兩半。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毒攻眼,睫落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注意】忌毒魚肉、炙爆、熱面。

【摘錄】《聖惠》卷三十二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五加皮1兩,萆薢1兩(銼),薏苡仁1兩,杜仲1兩半(去粗皮,炙微黃),牛膝1兩半(去苗),海桐皮1兩(銼),桂心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1兩,續斷3分,鼠粘子3分,黃耆1兩(銼),熟乾地黃1兩,羚羊角屑3分。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虛勞,筋脈拘攣,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日3-4次。

【注意】忌生冷、油膩、毒滑魚肉。

【摘錄】《聖惠》卷三十

【處方】川烏頭1兩,防風1兩(去蘆),白芷1兩,川芎1兩半,草烏頭半兩,細辛(去苗土)7錢半,蒼朮2兩(去皮實者)。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上先用鹽搽,後方用藥末搽上。

【摘錄】《普濟方》卷六十五

【處方】防風1兩,蜀椒(去目、閉口者,汗)1兩,麥門冬(去心)1兩,天雄(炮,去皮)5分,附子(炮,去皮)5分,人蔘5分,當歸5分,五味子3兩,乾薑3兩,烏頭(炮,去皮)3兩,細辛3兩,白朮3兩,柴胡半兩,山茱萸半兩,莽草半兩,麻黃(去節)半兩,桔梗半兩,白芷半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所為,猝起眩冒不知人,四肢不知痛處,不能行走,或身體偏枯不遂,口吐涎沫出,手足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摘錄】《千金翼》卷十六

【處方】防風2兩,白芷1兩,白朮3兩。

【製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頭面遍身風腫。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摘錄】《千金》卷十三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酸棗仁半兩,芎藭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牛膝1兩(去苗),狗脊1兩(去毛),萆薢1兩(銼),薏苡仁2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人蔘半兩(去蘆頭),葛根半兩(銼),羌活2兩,麻黃1兩(去根節),石膏2兩,桂心1兩。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中風,半身枯細,筋脈抽掣,心神煩悶,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聖惠》卷六十九

【處方】防風2分,輕粉2分,荊芥2分,密陀僧1錢,乳香1錢。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面上風刺、粉刺。

【用法用量】每夜遇晚,用藥1錢塗面上,以乳汁調敷之,次日空心,再用鹽、荊芥湯洗之。

【摘錄】《普濟方》卷五十一

【處方】防風半兩(去叉),羌活半兩(去蘆頭),甘菊花半兩(擇去梗),白附子半兩(炮),山芋半兩,藁本半兩(洗,切,焙),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蒺藜子(炒,去角)半兩,麝香(研)1分。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風頭眩,目昏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食後茶清調下。或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茶、酒任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六

【處方】防風2兩(去叉),天麻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諸瘡癬疥。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空心酒調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處方】防風2兩(去蘆頭),獨活2兩,芎藭1兩,赤茯苓1兩,當歸1兩,葛根1兩(銼),桂心1兩,麻黃2兩(去根節),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細辛1兩,漢防己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奄忽不能言,四肢嚲曳,皮肉不知痛癢。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二十二

【別名】防風湯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麻黃2兩(去根節),白朮1兩,黃芩1兩,赤芍藥1兩,桂心1兩,漢防己1兩,芎勞1兩,人蔘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癔。

【用法用量】防風湯(《聖濟總錄》卷六)。

【注意】服後有汗,宜避風為妙。

【摘錄】《聖惠》卷十九

【處方】防風1兩(去叉),龍骨1兩,遠志1兩,鐵精(別研)1兩,紫石英2兩(別研),丹砂(別研)2兩,熟乾地黃(洗,切,焙)2兩,人蔘2兩半,乾薑1兩(炮),細辛1兩(去苗葉),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

【製法】上除別研外,為末,再和勻。

【功能主治】定心。主中風驚悸,心虛恍惚,言語失常,或瞋或怒,志意不樂。

【用法用量】每服1錢許,加至2錢,

關於防風散的相關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在現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一個全民養生的時代了。

標籤: 藥用價值 防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ao/7doe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