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藥 >

感應丸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感應丸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又學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感應丸這種方劑。

感應丸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川姜(炮)百草霜各60克 木香45克 蓽澄茄 京三稜(炮)各30克 巴豆100粒(去皮、心,別研)杏仁100粒(去皮、尖,別研)酒蠟120克 油30克 丁香30克

【製法】上除巴豆、杏仁外,併為細末,次下巴豆、杏仁等,和勻。先將油煎蠟令熔化,傾在藥末內,和成劑。入臼內,杵千餘下,旋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溫中消積。治寒積內阻,不能運化,心下堅滿,兩脅膨脹,心腹疼痛,嚏宿腐氣,及霍亂吐瀉,久利赤白,膿血相雜,米穀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熟水吞下,食後臨臥服。小兒如黍米大2~3丸。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淪》卷十一

【處方】杏仁(生)、巴豆(去皮)、晉棗(去核)。

【製法】棗中裝巴豆2個,同杏仁紙裹,水蘸溼,燒熟,搗爛為丸,如綠豆大,用油單紙包裹備用。

【功能主治】積聚,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空心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七二

【別名】感應丹、威喜丸

【處方】百草霜(用村莊家鍋底上颳得者,細研)2兩,杏仁(淨者,去雙仁)140個(去尖,湯浸1宿,去皮,別研極爛如膏),南木香(去蘆頭)2兩半,丁香(新揀者)1兩半,川乾薑(炮製)1兩,肉豆蔻(去粗皮,用滑皮仁子)20個,巴豆70個(去皮心膜,研細,出盡油如粉)。

【製法】上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3味外,餘4味搗為細末,與前3味同拌,研令細,用好蠟匱和,先將蠟6兩溶化作汁,以重綿濾去滓,以好酒1升,於銀石器內煮蠟熔,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取蠟稱用。凡春夏修合,用清油1兩,於銚內熬令末散香熟,次下酒煮蠟4兩,同化作汁,就鍋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秋冬修合,用清油1兩半,同煎煮熱作汁,和匱藥末成劑,分作小鋌子,以油單紙裹,旋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磨化積聚,消逐溫冷,療飲食所傷,快三焦滯氣。常服進飲食,消酒毒,令人不中酒。主虛中積冷,氣弱有傷,停積胃脘,不能傳化;或因氣傷冷,因飢飽食,醉酒過多,心下堅滿,兩脅脹痛,心腹大疼,霍亂吐瀉,大便頻並,後重遲澀,久痢赤白,膿血相雜,米穀不消,愈而復發;中酒嘔吐,痰逆噁心,喜睡頭旋,胸膈痞悶,四肢倦怠,不欲飲食;妊娠傷冷,新產有傷,若久有積寒,吃熱藥不效者;久病形羸,荏苒歲月,漸致虛弱,面黃肌瘦,飲食或進或退,大便或祕或洩,不拘久新積冷;又治小兒脾胃虛弱,累有傷滯,糞白鮮臭,下痢水谷,連綿月日,用熱藥及取轉不效者。

【用法用量】感應丹(《臞仙活人方》卷下)、威喜丸(《蘭臺軌範》卷一)。

【各家論述】《醫方集解》:此手足陽明藥也。肉蔻逐冷消食,下氣和中;丁香暖胃助陽,宣壅除癖;木香升降諸氣,和脾疏肝;杏仁降氣散寒,潤燥消積;炮姜能逐痼冷而散痞通關;巴豆善破沉寒而奪門宣滯,寒積深痼,非此莫攻;百草霜和中溫散,亦能消積治痢為佐也。

【摘錄】《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

【別名】太乙神明再造感應丹

【處方】肉豆蔻3兩,川姜(炮)3兩,百草霜3兩,木香1兩半,蓽澄茄1兩,京三稜(炮)1兩,巴豆100粒(去皮心,別研),杏仁100粒(去皮尖,別研),酒蠟4兩,油1兩,丁香1兩。

【製法】上除巴豆、杏仁外,併為細末,次下巴豆、杏仁等和勻,先將油煎蠟令熔化,傾在藥末內,和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虛中積冷,氣弱有傷,不能傳化,心下堅滿,兩脅膨脹,心腹疼痛,噫宿腐氣;及霍亂吐瀉,或復遲澀,久痢赤白,膿血相雜,米穀不消,久病形羸,面黃口淡,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太乙神明再造感應丹(《得效》卷四)。

【摘錄】《三因》卷十一

看了上面文章關於感應丸的介紹,我突然發現好的身體還是要從飲食做起。平時大魚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養生之道,科學的葷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標籤: 藥用價值 感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ao/klx6r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