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藥 >

理中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理中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理中湯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陌生的,其實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理中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乾薑(炒)蘇子 厚朴(薑汁炒)官桂 陳皮 甘草(炙)各3克 沉香 木香各1.5克(水磨入)

茯苓(去皮)良姜各2.1克 烏梅1個

【製法】上藥銼為一劑。

【功能主治】治寒洩,悠悠腹痛,瀉無休止,色青,脈沉遲。

【用法用量】加生薑3片,大棗2枚,燈草1團,水煎,溫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三

【處方】檳榔(銼)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益智(去皮,炒)1兩,桂(去粗皮)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半夏(薑汁制)1兩,沉香1兩(銼)。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患後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2片,大棗2個(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處方】人蔘(去蘆)、白朮、乾薑、甘草各等分。

【製法】上為粗末,加木香(煨)、肉豆蔻。

【功能主治】產後虛證,下痢純白,腹痛,裡急後重,手足冷。

【用法用量】每服3錢,陳米、鹽、烏梅煎,空心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五

【處方】白朮3錢,炮姜1錢半,炙草1錢半。

【功能主治】孕婦心氣疼痛,脈遲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胎寒氣逆,上犯心包,故心氣冷疼,食卒不下焉。白朮健脾土以安胎,炮姜暖中氣以逐冷,炙草緩中益胃以除痛也。水煎,溫服,使土暖氣溫,則冷氣自化而胎得所安,何有心氣冷痛、食卒不下之患哉。

【摘錄】《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人蔘1錢,炙甘草1錢,綠升麻1錢,漂白朮2錢。

【功能主治】痘已現形,而吐瀉不止。

【用法用量】加煨姜3片,大棗3個,水煎服。

【摘錄】《幼幼整合》卷五

【處方】人蔘8分,白朮(蜜炙)8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乾薑5分。

【功能主治】腎虛經來洩瀉,經來之時五更洩瀉,如乳兒尿。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錄】《葉氏女科》卷一

【處方】人蔘2錢,黑姜1錢5分,甘草(炙)2錢,白朮(陳土炒)3錢,附子(薑汁、甘草水制)1錢。

【功能主治】溫補中氣,挽回元陽。主

【用法用量】加大棗3個(去核),水煎服。

【摘錄】《醫學心悟》卷六

【處方】人蔘(去蘆)、白朮、白殭蠶(炒)、甘草(炙)各等分。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慢驚虛困,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一

【處方】人蔘(去蘆)、白朮、白姜(炮)、甘草(炙)各等分。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脾胃虛冷,脘痛,腹脹,洩瀉。

【用法用量】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四○四

【處方】人蔘1錢,白朮(土炒)1錢,乾薑(炮)1錢,甘草8分,烏梅肉2個,川椒10粒。

【功能主治】吐蛔。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徹》卷一

【處方】檳榔(銼)、赤茯苓(去黑皮)、木通(銼)、桂(去粗皮)、陳橘皮(湯浸,去白)、半夏(用生薑搗碎,焙)、沉香各等分。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痰飲。思後餘毒,不思飲食,三焦氣憊。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處方】人蔘、白朮、升麻、幹葛、甘草。

【功能主治】痘疹吐洩,手足厥冷,腹脹自利。

【用法用量】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摘錄】《痘疹一貫》卷二

【處方】人蔘1錢,白朮1錢,炙草3分,乾薑5分,藿香葉5分。

【功能主治】妊娠吐清水,同食物出者。

【用法用量】水1盞半,加薑汁1匙服。

【摘錄】《廣嗣紀要》卷十二

【處方】人蔘、白朮、炙甘草、升麻(酒炒)、乾薑。

【功能主治】痘疹見形,吐瀉不止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錄】《痘疹全書》捲上

【處方】人蔘2分,茯苓(去皮)2分,白朮(去蘆)2分,乾薑(炒)2分,陳皮2分,藿香2分,丁香2分,半夏(薑汁炒)2分,砂仁(炒)2分,官桂2分。

【製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胃寒嘔吐清水冷涎。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東醫寶鑑·雜病篇》引作“加減理中湯”。

【摘錄】《回春》卷三

【處方】白朮3錢,炮姜1錢半,炙草6分,人蔘6分,砂糖3錢(炒灰)。

【功能主治】產後腹痛,脈沉細澀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產後脾虧冷滯,中氣有傷而不能運化,故腹中疼痛,迷悶不已焉。白朮健脾土之虛,炮姜逐中宮之冷,人蔘益痛傷之氣,炙草緩痛傷之脾,砂糖灰去瘀血而新血自生,以緩虛寒之腹痛也。水煎,溫服,使脾健氣強,則寒滯自化,而胃脘陽和煥發,安有腹痛之患乎。

【摘錄】《醫略六書》卷三十

【處方】條參1錢半,白朮1錢半,茯苓1錢半,炮姜1錢,肉桂1錢,附子6分,甘草8分。

【功能主治】臟腑寒結。

【用法用量】加生薑、大棗為引。

【摘錄】《點點經》卷一

【處方】藿香1錢,蒼朮(米泔制)1錢,厚朴(薑汁炒)1錢,砂仁1錢,香附1錢,木香1錢,枳殼(麩炒)1錢,陳皮1錢,甘草(炙)5分,乾薑5分,官桂5分。

【製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乾霍亂,心腹飽脹,絞痛,不吐不瀉,脈沉欲絕。

【用法用量】加生薑3片,水煎,磨木香調服。外用炒生薑滓揉法,急用鹽湯探吐,得物出為好,及刺委中穴,血出甚妙。

【摘錄】《回春》卷三

【處方】人蔘1錢,白朮(去蘆)1錢,乾薑(炒)1錢,官桂5分,甘草(炙)5分,陳皮7分,藿香7分,茯苓(去皮)7分,良姜7分,烏梅1個。

【製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寒瀉症。

【用法用量】加生薑3片、大棗2個、燈草1團,水煎,溫服。

【摘錄】《回春》卷三

【處方】砂仁1錢,乾薑(炒)1錢,蘇子1錢,厚朴(薑汁炒)1錢,官桂1錢,陳皮1錢,甘草(炙)1錢,沉香5分,木香5分(水磨入)。

【製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寒喘。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部全錄》引作“九味理中湯”。

【摘錄】《回春》卷二

【處方】人蔘、白朮、乾薑、白茯苓、甘草節各等分。

【功能主治】瘡疹吐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1盞,煎5分,不拘時候。

【摘錄】《準繩·幼科》卷五

【處方】人蔘、白朮、乾薑(炮)、甘草(炙)、茯苓。

【功能主治】吐瀉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八

【處方】人蔘、白朮、黃耆、附子、炮姜、炙草、茯苓。

【功能主治】痘瘡髒寒木能發毒,而腹脹,二便清利,手足冷,痘淡白,脈微緩者。

【摘錄】《種痘新書》卷四

【別名】理中去術加桂湯

【處方】人蔘3兩,桂心3兩,甘草(炙)3兩,乾薑2兩。

【製法】上切。

【功能主治】石發後霍亂吐多者,必轉筋,不渴,即臍上築者,腎氣虛。

【用法用量】理中去術加桂湯(《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摘錄】《外臺》卷三十八

【處方】白朮3錢,人蔘1錢5分,黃耆1錢5分,茯苓1錢5分,陳皮1錢,澤瀉1錢,炮姜5分,肉桂5分,砂仁7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三陰自利。

【用法用量】水煎,早空心、午前服。

【摘錄】《活人方》卷三

【處方】人蔘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3分,乾薑半兩(炮裂,銼),赤茯苓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霍亂吐瀉,心煩築悸。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十七

理中湯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並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標籤: 理中 藥用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ao/omxm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