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藥 >

藿香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藿香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我們知道現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藿香湯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藿香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桂心 桔梗 木香 白朮各15克 茯苓15克 枇杷葉10片(去毛)半夏30克(湯洗,用薑汁制)

【製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治心下虛滿,飲食不入,時時嘔吐,短氣;或大病後胃氣虛弱,日漸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400毫升,入炒薑絲0.3克,煎至2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

【處方】藿香葉2兩,白朮2兩,人蔘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調中順氣,消痰利膈。主氣逆上盛,頭目昏眩,不思飲食,時發噁心,或作中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處方】藿香葉1兩,當歸1兩,人蔘1兩,五味子1兩,白朮1兩半,赤茯苓1兩半,黃耆1兩半,木瓜2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後霍亂吐利,腹痛轉筋,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盞半,煎8分,去滓溫服。1方用姜煎。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五

【處方】藿香(去梗)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甘草(炙)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人蔘1兩,白朮1兩,白豆蔻(去皮)半兩,草豆蔻(去皮)半兩,曲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後嘔逆,不下食,心腹虛脹。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杜藿香1錢半,制香附1錢半,小青皮1錢半,生枳殼1錢,蘇薄荷1錢,青連翹1錢。

【功能主治】理氣闢穢。主痧因氣鬱者。

【用法用量】略煎數沸,稍冷服。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藿香葉半兩,人蔘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桔梗(去蘆頭,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木香半兩,白朮半兩,甘草(炙)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炒令黃)半兩,枇杷葉10片(拭去毛,炙)。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久虛,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5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藿香葉1兩,當歸(切、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人蔘1兩,桂(去粗皮)1兩,木瓜1兩。

【製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霍亂轉筋,嘔吐不止,悶絕。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水1盞,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處方】藿香1兩,生薑3兩,青竹茹半兩,甘草半兩。

【功能主治】小兒毒氣吐下,腹脹,逆害乳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8合,每服1合,日3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藿香湯專取竹茹之清胃,得藿香以正氣,甘草以和中,借生薑之辛散,以定霍亂。

【摘錄】《千金》卷五

【處方】藿香葉1兩,丁香1分,白豆蔻(去皮)1分,高良薑(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嘔噦不定,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熱呷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藿香葉半兩,人蔘半兩,陳橘皮(湯去白,焙)半兩,羌活(去蘆頭)1分,獨活(去蘆頭)1分,草豆蔻(去皮)半兩,桔梗(炒)1分,木香1分,半夏(湯洗7遍,焙乾)2兩,芎藭1分,吳茱萸(湯洗,焙乾,炒)1分,乾薑(炮)1分,甘草(炙)1分,薏苡仁1分。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脾中風。多汗惡風,身體怠情,四肢不欲動,面色黃,不嗜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水1盞,生薑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

【處方】藿香半兩,竹茹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枇杷葉(去毛,薑汁炙)半兩,人蔘3分。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後,胃氣未和,嘔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處方】藿香7分,豬苓7分,澤瀉7分,茯苓1錢,半夏5分,幹葛7分,花粉1錢,陳皮5分,姜連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小兒暑月溼熱,上吐下瀉。

【用法用量】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五

【處方】藿香半兩,人蔘半兩,桂心半兩,桔梗半兩,木香半兩,白朮半兩,茯苓半兩,枇杷葉10片(去毛),半夏1兩(湯洗,用薑汁制)。

【製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心下虛滿,飲食不入,時時嘔吐,惙惙短氣;或大病將理不復,胃氣無以養,日漸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入炒薑絲1分,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三因》卷十一

【別名】金四、四號否象方

【處方】藿香4分,香附4分,薄荷7分,枳殼1錢,山楂1錢,連翹1錢。

【功能主治】痧有因於穢氣者。

【用法用量】金四(《痧症全書》卷下)、四號否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痧症全書》、《雜病源流犀燭》有玄胡索一錢。

【摘錄】《痧脹玉衡》卷下

【處方】藿香、紫厚朴(姜制)、茯苓、木瓜、車前子(焙,研)2錢,澤瀉1錢,枳殼1錢,廣皮1錢,葛根1錢。

【功能主治】霍亂,吐利交作。

【用法用量】加生薑3片,水煎服。

【注意】切戒米飲,直待痛止覺飢,方可與之。

【摘錄】《醫徹》卷二

【處方】藿香3兩,白扁豆(姜制)1兩半,厚朴(姜制)1兩半,白茯苓1兩半,甘草(炙)1兩。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驚吐並熱吐。

【用法用量】加酒、水煎服。子母同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五

【處方】藿香葉3分,枇杷葉(炙去毛)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丁香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白茅根1兩,幹木瓜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甘草(炙)1兩半。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吐逆,冷熱不調,心膈煩滿,咽乾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早、晚食前溫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九

【處方】藿香葉2兩,縮砂仁2兩,面曲(銼,炒)2兩,白朮2兩,草豆蔻(去皮)2兩,厚朴(去粗皮,銼)1斤,生薑(切)1斤,大棗1斤,半夏4兩(以上4味同搗爛,慢火炒幹),甘草(炙)4兩,人蔘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高良薑1兩。

【製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虛,飲食易傷,每至秋夏,臟腑不調,氣逆痰嘔,腹脹虛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生薑3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藿香(去土)1分,肉豆蔻(面裹煨)1分,甘草1分。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發瘧不止。

【用法用量】服靈豆膏後,續服本方補之。

【摘錄】《衛生總微》卷十六

【別名】藿香散

【處方】藿香(去梗)半兩,白芷1兩,縮砂(去皮)1兩,丁香1分。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藿香散(《衛生總微》卷十)。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藿香葉1兩,厚朴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甘草(炙,銼)3分,桂(去粗皮)半兩,乾薑(炮)1分,枇杷葉(炙去毛)1分。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諸氣不調,胸膈痞滯,升降不勻。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3個(擘),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處方】藿香(去梗)2錢,草豆蔻(去皮)1分,阿魏1錢(用作麵餅,焙乾),木香1分,人蔘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桔梗(炒)1分,乾薑(炮製)1錢,甘草(炙)1分,訶黎勒(炮,去核)1分。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膈氣,痰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藿香葉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細辛(去苗葉)1兩,益智(去皮,微炒)1兩,縮砂蜜(去皮)1兩,甘草(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人蔘1兩,木香半兩,白芷(銼,炒)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補暖脾胃,止吐逆,利胸膈,進飲食。主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方中白茯苓,原書卷五十四改為赤茯苓,治久咳傳三焦,腹滿不欲飲食。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六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藿香湯結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藿香湯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囑哦。

標籤: 藥用價值 藿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ao/pznl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