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傳統文化 >

哈薩克族人怎樣過“那吾熱孜節”和“肉孜節”

哈薩克族人怎樣過“那吾熱孜節”和“肉孜節”

那吾熱孜節:“那吾熱孜”哈薩克語為“辭舊迎新”之意,按照哈薩克族的古代曆法,這個節日表明新年春節來臨了,哈薩克族人民將從這一天開始的月份叫做那吾熱孜月。這一天,各家各戶都吃一種用小麥、小米、大米、面、鹽、肉、奶子7種食品做成的那吾熱孜飯。這種飯香味撲鼻,鹹淡適宜,營養豐富。人們穿上鮮豔的民族服裝互相登門祝賀,主人要用親手製作的那吾熱孜飯招待客人,飯後,人們盡情歡唱、歌舞、做遊戲。

哈薩克族人怎樣過“那吾熱孜節”和“肉孜節”

為了送舊迎新,預示豐收,人們不僅吃“那吾熱孜”飯,還要食用珍藏過冬的馬肋條灌腸、馬肥腸、馬碎肉灌腸、馬脖肉、馬盆骨包肉和其他肉類等。在這一天,人們成群結隊地從一個阿烏勒到另一個阿馬勒,走家串戶,吃“納吾熱孜”飯,唱“納吾熱孜”歌,互相擁抱、祝賀新年。在節日期間,還要開展各種體育娛樂活動,有牧民們喜愛的繞口令、猜謎語、彈唱、對唱、摔跤等。

肉孜節:這個名稱來自波斯語音譯,而阿拉伯語的音譯則為“爾德·菲土爾”,意為“開齋節”或“爾德節”,所以“肉孜節”又稱為“開齋節”。這個節日來源於伊斯蘭教,但現在已經變成了哈薩克族的群眾性節日。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歷9月,教徒要封齋30天,即1個月。

在齋月裡,教徒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飯,然後整日不進食,連水都不能喝,只有等太陽落山,叫拜之後才能吃晚飯。也就是說在齋月裡教徒每天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吃兩頓飯。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課,象徵著內心負疚的穆斯林向安拉懺悔和贖罪,以此來培養教徒成為能夠忍受飢餓、克已禁慾、畏主守法的人。30天封齋結束之後,就是為期三天的肉孜節。

過節時,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最新最好的衣服,騎著馬成群結隊地互相拜節。首先小輩給長輩拜節,每家都準備豐盛的食品,這些食品大都是在齋月最後一個主麻日(星期五),也就是第四個主麻日後開始製作的。這些食品以油炸食物為主。這一天還要舉行各種文娛活動。現在雖然大多數哈薩克族人已經不再封齋,但是由於肉孜節已變成了哈薩克整個民族的群眾性節日,所以所有的人都過這個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chuantong/6lx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