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唐太宗武功不及隋煬帝一個遺臭萬年一個千古名君

唐太宗武功不及隋煬帝一個遺臭萬年一個千古名君

在世人眼中,隋煬帝楊廣是一個荒淫無道、遺臭萬年的傢伙,而唐太宗李世民則是開創大唐盛世的千古一帝。表面上,兩人的歷史評價有著霄壤之別。其實,與李世民相比較,隋煬帝的文治武功毫不遜色,甚至在有的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有強烈的反差,一者是成王敗寇,二來就是歷史向來是勝利者書寫的緣故。

唐太宗武功不及隋煬帝一個遺臭萬年一個千古名君

隋煬帝20歲統領 51萬大軍,一舉平定偏安江南的南朝陳國,結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據的混亂時代,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大統一,可謂志得意滿英姿勃發。

李世民自幼通曉軍政之事,追隨父親造反以來,統軍南征北戰,對大唐王朝的開創立有殊勳。

歷史上,隋煬帝比唐太宗更胸懷大志。他作了皇帝不久,即上馬了世紀工程——開鑿大運河!開鑿大運河雖然是不恤國力、濫用民力之舉,但對中原統治的鞏固,對中國經濟重心由關中到中原再到南方的轉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直到今天,大運河仍在發揮著溝通南北的重要作用。開鑿大運河,其實是隋煬帝在為後人作嫁衣,隋人種樹,唐人乘涼。

影響中國至今的科舉制也是隋煬帝的創舉,科舉制雖有天然弊端,但是其重視才學而不重門第的選官方式,給下層知識分子提供了參政的機會,極大地擴大了封建國家的統治基礎,對封建王朝興盛發展的巨大作用力遠非其它政治制度可比。李世民在科舉方面的成就相對欠缺,他在位期間,所做的只是在隋王朝的科舉、三省六部等政治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而已。隋煬帝在位期間可勁的折騰,天下生民顛沛流離,苦不堪言;唐太宗從諫如流,針鋒相對地制定出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的黎庶從飢寒交迫,突然過上了飢一頓、飽一頓的安定生活,豈能不感激涕零,齊聲稱頌君聖臣賢?

人們一說起唐王朝的開拓之功就興奮的打了雞血一樣,卻不知隋煬帝一登基就大敗契丹,旋即攻滅吐谷渾,向西開拓了數千裡疆域,將今天的青海省大部納入版圖,完成了前無古人、後乏來者的壯舉。此後,隋煬帝親自帶隊遠赴河西走廊,一直西巡至西北張掖郡。隋煬帝威震西北邊疆,直至王朝滅亡,仍有為數眾多的藩國臣服於隋。

最能證明唐太宗武功的就是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不過,唐太宗並沒有一味地採用武力征服,而是軟硬兼施、羈縻剿撫並用。此舉,使他獲得了邊疆民族的更大尊崇,並獲得了“天可汗”的稱號。為建立以隋王朝為主導的國際秩序,為了增加王朝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話語權,隋煬帝傾全國之力征高麗,因此而埋下了亡國的禍種。唐太宗忠實了繼承了隋煬帝遺志,親征高麗鎩羽而歸。雖然唐太宗拓疆不及隋煬帝,但其政治智慧顯然更勝一籌。

隋煬帝之所以沒能成為受世人景仰的聖君,主要原因是自視太高,聽不進臣下的勸諫。與他迥然不同的是,唐太宗最為史家推崇的就是他的知人善任、納諫如流。

滿招損、謙受益——正因為唐太宗的善於納諫,唐初才有大量諫臣湧現。歷史證明,身為政治家,只有胸懷寬廣,善於傾聽批評意見,才利於進取,庶近治道。

其實,在隋文帝的開明統治之後,朝野間能人異士很多,但是隋煬帝對朝中賢臣心懷忌憚,象防賊一樣緊盯著位尊權重大臣的野心膨脹。他自以為是地認為大臣只是想通過進諫博取政治名聲,有大臣勸諫就會找各種藉口將其治罪。言路的閉塞令下情難以上達,使得其制定的國家大政往往脫離了實際,變得不切實際,身死國滅為後人譏諷也就不足為奇了。

忘戰必危、好戰必亡,隋煬帝不是大興土木就是喊打喊殺,無異於作死。正是因為有了他這個反而教材的現身說法,李世民深刻反思了隋朝二世而亡的歷史教訓,注重民生,大力恢復遭到戰爭破壞的社會經濟。

隋煬帝與唐太宗上位的手段都屬於見光死,然而隋煬帝被釘在恥辱柱上,唐太宗卻逃過一劫。原因無非是有了“貞觀之治”盛世繁榮的巨大光環,李世民弒兄殺弟逼父的糗事被後世史家選擇了集體性失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69gk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