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陳果夫、陳立夫兄弟政治命運有著怎樣的傳奇?

陳果夫、陳立夫兄弟政治命運有著怎樣的傳奇?

在舊中國,“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一手遮天,把持了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命脈。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徹底失敗,四大家族也樹倒猢猻散,退出了中國的政治舞臺。

陳果夫、陳立夫兄弟政治命運有著怎樣的傳奇?

在四大家族中,陳果夫、陳立夫兄弟政治命運頗富傳奇色彩,特別是陳果夫,他最後的結局是十分淒涼的

陳果夫(1892-1951),浙江吳興東林鎮人。民國時期政治人物,是國民黨內右派。

陳果夫及其弟陳立夫與蔣介石關係密切,在大陸時期為蔣所倚重,負責國民黨內組織及黨務,有"二陳"、"CC系"之稱。兩兄弟掌管國民黨黨務機構,至此有了"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

陳立夫的仕途一帆風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奉命成立中央組織部調查科,後來擴大為“中統局”。

然而,由於與蔣介石的另一心腹、臺灣省主席陳誠不睦,為防止內鬥,敗退臺灣之後的蔣介石決定清除陳立夫這塊絆腳石

陳立夫察言觀色,明白蔣的用意,在跟蔣介石談話時主動表示:“總裁,大陸失敗,黨、政、軍三方面都應該有人出面承擔責任。黨的方面,果夫和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我覺得果夫和我都不宜參加此次黨的改造。”蔣介石聽後,默不作聲。

不久,陳立夫得到了蔣介石的命令,叫他在24小時內離開臺灣。1950年8月4日,陳立夫帶著全家倉促離臺

弟弟走後,陳果夫的身體每況愈下。治療肺結核需要鉅額醫療費,陳果夫既無財產,也沒有以前的地位,醫療費都是靠朋友支援

早在抗戰後期,他的肺就已潰爛,只有在後背穿孔,每天從穿孔處排膿。赴臺前夕,病情再度加劇,背後炎症流膿不止。

在國民黨官僚中,陳果夫算是比較清廉的。除了薪水外,他沒有什麼額外收入。蔣宋孔陳這四大家族的人,個個都富得流油,掌控著鉅額資本,哪兒還敢想象陳果夫連看病吃藥的錢都沒有

當時,“農民銀行”看在老董事長的面子上,曾經借給陳果夫一輛小車,用於治病。後來“農民銀行”撤銷,車還可以繼續用,但汽油得自己解決。有車無油,也是枉然。

怎樣才能解決目前的燃眉之急呢,陳果夫思前想後,只好放下架子,給當時臺灣“交通銀行”行長趙建華寫了封信,索取自己作為兼職的車馬費。

趙建華接到信後,連忙將陳的窘況報告了蔣介石。蔣介石與陳氏畢竟是多年的交情,蔣只是在政治上想讓陳交出權力,並不想置其於死地生活上還是應該給予照顧。於是批給陳果夫5000銀元作為醫療費。另外又特批了一筆費用,作為其日常的生活補助。

1950年9月陳果夫病情加重,咯血不止,用什麼藥都沒有多大作用。10月5日是他58歲的生日,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倆專程前往醫院看陳。蔣氏父子的到來,使陳大感意外

蔣介石關心地說:“果夫,我一直都很忙,沒來看你。你目前身體恢復得怎樣,是用西醫還是用中醫治療?”陳回答:“醫生說,目前先西藥,等症狀控制住時,再用中藥補身體。”

蔣介石囑咐道:“果夫啊,你安心養病吧,其他的事情就不去想了。經濟上有什麼問題,你直接告訴我。”蔣介石父子坐了十幾分鍾,便離開了醫院

為了方便治病,1951年1月,陳果夫由臺中遷往臺北,住在臺北青田街一幢公寓樓裡。

臺北醫療條件比臺中好,看病拿藥都很方便。但陳果夫住在這裡卻很不習慣。

在臺中,陳果夫情緒不好,還敢找朋友發發牢騷,發洩一下心中的不滿。在臺北他就不敢了。蔣介石的耳目太多,稍有不慎,馬上就會反饋到蔣介石那裡去。所以陳果夫感覺很壓抑。

入夏以後,陳果夫的病情加重。他每天只能起床一個小時,時間稍長就支援不住。整天咳嗽不止,低燒不退,心臟也逐漸衰弱。

彌留之際,出於對“黨國”的一片忠心,他把自己的真心建議傾注一紙“諍言”中,對國民黨與蔣介石提出了許多中肯的規勸。

1951年8月25日,陳果夫離開人世,終年59歲。

他去世的訊息傳出,臺灣政界一片悲哀,國民黨中央當天就推定蔣經國等37人組成治喪委員會。蔣介石也先後兩次去弔唁,併為之親筆寫下了“痛失元良”四個大字。

給陳果夫送行的場面在臺灣是空前的,許多人到場,唯獨陳立夫沒來。有人猜測,在陳立夫赴美前與蔣有個私下協定:沒經蔣許可,不得回臺

後來陳立夫在他的回憶錄中說:“民國四十年家兄逝世了,當時接到總裁來電,報告噩耗,言詞間暗示不必回國,一切已妥為安排。我亦明白,這時候,黨國甫改造,回國不相宜。”

在大洋彼岸的陳立夫,遙望臺灣,想到與哥哥幾十年並肩奮戰,如今只乘他一人孤獨在異國他鄉,不禁淚流滿面,悲傷難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6gvv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