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比魏徵還魏徵 他竟在朝堂上當面說漢武帝虛偽

比魏徵還魏徵 他竟在朝堂上當面說漢武帝虛偽

中國曆代封建王朝開國後,經過前幾代皇帝勵精圖治,一般會迎來一個國勢鼎盛的時代。此時當家的天子,無疑是最幸福的:沒有打天下的艱難,也沒有治天下的辛勞,更沒有憂天下的苦惱,只有用天下的資本和機會。在西漢,這個生在帝王家的幸運男人叫劉徹。

比魏徵還魏徵 他竟在朝堂上當面說漢武帝虛偽

中學時代學中國歷史都知道,西漢有個著名的“文景之治”。為了國計民生,皇帝都省吃儉用,為自己蓋個房子也捨不得花錢。經過前4代皇帝約70年的苦心經營,西漢積累了大量財富。《史記》中有段文言文形容漢武帝即位時國家的富足,非常有名,幾乎被引用濫了:“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而乘字牝者擯而不得聚會。”①簡單地說,就是“四多”——錢多、糧多、馬多、人多。身體孔武有力了,難免想通過實踐證明一下肌肉的力量,“無為而治”必然成為過去時。如何展示?最直接的方式當然是武功。

漢武帝是個不甘心守成的皇帝。在詔書中,他不止一次表達改變和改革的願望,並尋找各種“藉口”。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從自然界找理由:“朕聞天地不變,不成施化;陰陽不變,物不暢茂。”②公元前122年(元朔六年),又從歷史上找依據:“五帝不相復禮,三代不同法。”③當然了,這些都是包裝,褪去外套,最本質最核心最真實的東西顯露出來了——漢武帝內心難以遏制的擴張慾望。早在即位第一年(公元前140年即建元元年)年,他就在董仲舒面前暢談了自己的理想:“德澤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④當時的漢武帝年輕氣盛,心裡想當法家,表面上卻裝儒家,他這點小心思在精明的大臣們眼裡,透亮透亮的。在朝堂上,黃老之學的粉絲、主張無為而治的中大夫(諫官)汲黯,居然當面說漢武帝“內多欲而外施仁義”⑤。

這不等於指責老闆說一套做一套,虛偽做作嗎?而且還當著那麼多高管。漢武帝被當眾揭穿,臉上掛不住,氣得立即宣佈散會。漢武帝怎麼評價汲黯的呢?一個字——“憨”,翻譯成現在的流行語,就是“很傻很天真”。有的事,大家心知肚明就好,非得說出來,搞得彼此都很尷尬。這是漢武帝退朝後對身邊人說的,當是真實想法。各位估計比較關心汲黯的結局,漢武帝當時並沒把他怎麼樣——畢竟皇帝需要在其他大臣和史官面前表現自己很寬容大度。不過,汲黯太不醒事,至少4次搞得漢武帝下不來臺,最後漢武帝也受不了,把他外放到地方當太守去了,不過給了他善終。

漢武帝擺出對匈奴開戰的理由時,重點說到世仇。公元前200年,劉邦親率32萬大軍御駕親征匈奴,不料在白登山(今大同市東馬鋪山)陷入匈奴30萬騎兵四面圍困,險些創造開國皇帝被俘的尷尬記錄。經此大挫後,西漢一直對匈奴取守勢戰略,並以歲歲納貢為代價,換取人家不內侵。形象地說,匈奴是老闆,西漢是打工仔,老闆依據“不平等合同”抽取打工仔勞動成果的相當一部分。匈奴對西漢“孝敬”的禮物照單全收,不夠用還在邊境侵掠,每年殺擄的漢人達1萬多(僅遼東和雲中地區),有一次甚至打到離長安僅200公里的地方。匈奴氣焰囂張到什麼程度呢?在劉邦死後,冒頓單于致信調戲呂后,言語十分輕慢:“陛下獨立,孤憤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同娛,筆者注),願以所有,易其所無。”⑥說白了,就是要呂后去做他“小三”。呂后儘管氣得不行,回信卻盡是軟話,稱配不上冒頓,為此不惜自毀形象,說自己“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⑦文帝和景帝也曾反抗過,不過均以失敗告終。如公元前166年,文帝拒絕和親,竟引來匈奴14萬大軍。漢軍受命迎擊,結果竟是懼而不戰。到最後,文帝還是屈辱求和。這種情況持續了近70年之久!

有條件、有願望、有理由,漢匈大戰如箭在弦,一觸即發。

不過,漢武帝身邊的人,絕大多數還在緊緊擁抱過去,包括太子。太子勸諫不要興兵殺伐,漢武帝怎麼回答的呢?“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各位,歷史真是驚人的相似啊。後來唐太宗要徵高麗,太子勸諫,李世民說的話和漢武帝說的話,簡直如出一轍。⑧在衛青面前,漢武帝說得更透:“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

⑨漢武帝即位時年僅16歲,一段時間內尚不能親政,而由竇太后主政,繼續執行和親政策。7年之後,西漢國力更盛,已具備與匈奴一爭高下的資本。23歲的漢武帝決定不再忍受下去。

不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還有最重要的東西沒準備好——軍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6lw9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