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裝一輩子無為無能結果兩代帝王都花落醇親王府

裝一輩子無為無能結果兩代帝王都花落醇親王府

晚清時期,有兩大王府對朝政影響最大,一是醇親王府,另一是恭親王府。其中,醇親王是咸豐皇帝的七弟,恭親王奕訢則是六弟。平心而論,醇親王奕譞為人本分,謹小慎微,論才能實不及恭親王奕訢遠甚。不過,奕譞有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懂得謙恭自抑,不像奕訢那樣張揚,因而頗得慈禧太后的歡心。尤其在兒子載湉被立為皇帝后,奕譞即退居王府,不再問政。為表示自己的謙抑,奕譞有意將王府的廳堂命名為“退省齋”、“九思堂”、“恩波亭”等,以示自己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裝一輩子無為無能結果兩代帝王都花落醇親王府

所謂“退省”,大意是“閒可養心,退思補過”,這句話還被奕譞刻在了書房常用的象牙鎮紙上,以表明自己絕無干涉朝政的想法。

“九思堂”則來自於《論語》:“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歸根結底,不脫“忠義”二字。

奕譞還親自為醇王府撰寫了家訓,以警示後人,曰:

“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兒孫禍也大。

若問此理是若何?兒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自家不肯罷。

財也小,產也小,後來兒孫禍也小,些許財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作為清末最尊貴的王府,奕譞的家訓是否故作姿態呢?也不完全如此。

原戶部官員何剛德在《春明夢錄》中曾這樣描述:“醇王舊邸,即德宗誕生之地,例名為潛邸。醇王薨,以其邸改為醇賢王廟,猶世宗潛邸,今改為雍和宮也。餘時派往查估工程,見其房屋兩廊自晒煤丸,鋪滿於地,儉德殊不可及。後來親貴非常驕奢,不數年便覆敗。可見祖宗世業,守之難而失之易也。”堂堂一個醇親王府,居然節儉到要“自晒煤丸”的地步,由此也可見奕譞做事之小心。不過話說回來,奕譞的擔心並非毫無道理,正如榮祿所說:“皇上(光緒)性暴,內實忠厚;太后心狠,令人不測。”

在奕譞看來,慈禧太后的性格與手段非一般人所能窺知,一旦對自己起了疑心,其結果不但會危及王府,而且會威脅到光緒的安全

因此,對慈禧太后特賜給他的杏黃轎,奕譞的做法是把它供起來,一次也不曾用過,原因就是怕別人說他以“皇帝本生父”的身份招搖過市。

奕譞後半世有意的窩窩囊囊並非沒有回報,慈禧太后在臨終前再次選擇醇王府的人接班就是明證。

事實上,載灃在1901年訪德回來後即受到慈禧太后的重視。他曾先後擔任過宮廷行走、閱兵大臣、隨扈大臣等差使,而這與他的年齡及閱歷是不相當的。

對於載灃地位的上升,外國的觀察家們似乎早有所知。在溥儀出生之前,在京居住多年的英國作家白克浩斯就曾對另一名知名的外國駐京記者莫理循說過:“如果醇親王意外有了兒子,肯定會承續大統。”事實果真如此。溥儀出生後,載灃的地位更是如火箭般提升,次年其即被任命為正紅旗滿洲都統,成為朝中一品大員。

1907年6月,時年不過24歲的載灃受命入軍機處“學習行走”,從此進入了清廷最核心、最機密的部門接受鍛鍊。次年,載灃成為軍機大臣,接班跡象已經十分明顯。

皇儲是傳統皇權專制系統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清末在皇位更替問題上出現的種種麻煩與波折,均與皇帝沒有子嗣有關。

作為一個最合適的候選物件,載灃對此想必也是心知肚明。但是,年輕的他是否對接班已經做好了準備呢?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81vdk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