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范仲淹曾是“範跑跑” 寫《岳陽樓記》壓力很大

范仲淹曾是“範跑跑” 寫《岳陽樓記》壓力很大

朱說不姓朱,到底他是誰?他是范仲淹。決然而去的路途上不是沒有牽絆,範母派人急追這個已是“範跑跑”的兒子,範同學留下一番話:“媽媽,請給我10年的時間,我要把您接回範家。”范仲淹的“鴨梨”,從這裡產生。對天下的焦慮是從對家庭的焦慮開始的。

范仲淹曾是“範跑跑” 寫《岳陽樓記》壓力很大

歷史名人必定有“歷史名片”,也就是說每個歷史名人都有自己的招牌,例如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岳飛的“精忠報國”,而范仲淹的招牌一定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老師的這“鴨梨”可大了,要趕在全天下人擔憂之前而擔憂,宋朝當時人口約一億,要在一億人口當中趕個第一名,真正是宰相之器。然而,人的思想不是從天下掉下來的,范仲淹的這枚大“鴨梨”是怎麼種出來的?這與他從小的成長環境有關,與他的母親有關。

人的理想和境界,多與幼時成長環境有關。

種“鴨梨”的人:范仲淹母親

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年,山東淄州長山縣,朱家大院。一群朱姓子弟在爭吵。爭吵的焦點在於用度問題,一個面目輪廓長得較柔和的年輕人,他叫朱說,現年23歲,以深深的焦慮對弟兄們說:咱爸攢下這點家業不易,兄弟們不要浪費。這樣的話已經不止一次從他口中出來了,謊言重複一百次成真理,真理重複一百次變絮叨。這時,一個朱姓弟子憋不住,說:“阿說,你一邊去吧,我們自用朱家錢,何預汝事?”朱說本能地反駁:“我也是朱家人,怎麼不關我事?”對朱說這句話的回答,是一陣鬨笑和冷笑,一陣憋了很多年的鬨笑和冷笑,在笑聲的後面,是那種根本沒有血緣親情的陌生眼神。

范仲淹也曾是“範跑跑”

此時,可能有個老家人拉著朱說的袖子走到一邊,附耳而言:“公子,你這麼大了,也該知道了,你不姓朱,本姓範,你不是山東人,本是蘇州人。你兩歲那年,你老父就不在了,是你媽媽帶著你改嫁過來的。”

真相揭曉後的朱家大院,從暖春變為寒秋,從繁華變為洪荒,一磚一瓦,曾是那般溫馨親切,如今不堪細看。於是,一張琴,一把劍,一種決然的心情,朱說同學南下了。

南下去哪裡?去睢陽。

朱說不姓朱,到底他是誰?他是范仲淹。決然而去的路途上不是沒有牽絆,範母派人急追這個已是“範跑跑”的兒子,範同學留下一番話:“媽媽,請給我10年的時間,我要把您接回範家。”范仲淹的“鴨梨”,從這裡產生。對天下的焦慮是從對家庭的焦慮開始的。

“鴨梨”太大:寒窗苦讀搵工養母親

範同學來到河南睢陽,他的周密計劃要從這裡開始,從這裡的應天府書院開始。入書院讀書,當然為的是求取功名,這樣才可以堂而皇之解決自己的宗族歸屬問題。

感謝當時的大宋政府,應天府書院藏書數千卷,名師林立,是當時國家一等的綜合性學院,居然是免費的!范仲淹趕著免費讀書的好政策,在書院住下來了。考取功名,不只是個名聲問題,還是個獨立生存的經濟問題,是認宗歸祖的榮譽問題,揹負著這麼多問題的範同學,讀起書來可不輕鬆。他必須得制定一個速成計劃,把人家十年的學分縮短到五年學完,把持久戰變成閃電戰,這個叫以密度換長度,換取考取功名的最終勝利。

接下來,範同學進入魔鬼讀書計劃階段。

范仲淹的“魔鬼訓練計劃”

人為拉長每天的時間。時間是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是有的。範同學哪裡是在擠,簡直是在榨!“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基本上是和衣而睡。

苦讀過的人就知道,冬天起床穿衣很費時間,先是被窩裡熱一熱,然後穿一層停一下,這時間花在讀書上多好,多讀一頁就早一天接媽媽回家,想到這個,還有心思安臥被中嗎?

估計當時范仲淹睡覺的姿勢是半坐半臥,就像握槍在壕溝裡短暫休息的戰士。

降低對味覺的要求,將所有的精力放在讀書上。範同學苦讀引起官二代同學的同情欽佩,於是打包送美味上門,結果範同學不領情,任由其腐爛掉。

對這件事情,不妨從現代觀點進行解釋:人生是“味”的,而“味”的指標有限,在生活當中分佈並不均勻,當你的“味”凝聚在苦讀和苦做事業上時,就無法分到烹調飲食上去。

所以苦讀,苦做事業的人經常啃幾個饅頭,吃一個外賣來解決三餐。實在沒那個做飯做菜的心思,味不在其中矣!

降低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感,將好奇感集中在讀書上。“兩耳不聞窗外事”是句貶話,其實,真的要求學問,做大事,人生確實有一段不聞窗外事的時期。範同學想到自己的遭遇,想著要改變命運,十萬火急地讀,誰也不能打斷,哪怕皇帝老子來了也不能干擾他。

有一年,皇帝還真的來了。1014年,宋真宗經過離書院不遠的商丘,那時候沒有電視,國家領導人的真實相貌也是個稀罕事,於是大家哄擁去看,也拉著範同學去看。範同學倒是淡定,說:“過些日子再看,不遲。”過了些日子,27歲的范仲淹考取功名,被宋真宗單獨接見,還真不遲。

“鴨梨”遍天下

辦慈善事業救家族

辦慶曆新政救天下

經濟獨立的問題解決了,要解決家庭問題了。29歲那年,範同學恢復本姓,正式上任時接回了母親,從此世間已無朱說,范仲淹成了他新的外殼。

范仲淹對於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很是自負,他寫詩云:“鄉人莫相羨,教子多讀書。”如果事情發展到此為止,那麼,范仲淹也無非是個境界很狹隘的自了漢而已,他之所以名揚天下和千古,是因為他善於把這種家庭“鴨梨”擴而大之,擴大到整個家族,整個天下。

范仲淹母親當年攜子改嫁,主要是出於經濟原因,想找個人維繫他們母子的生存,經濟上不能獨立,就無法保持姓氏的獨立。范仲淹想到自己曾有可能成為異性家族的一員,可能出了身冷汗,他在《續家譜序》裡說:“追思祖宗既失前譜未獲,復懼後來昭穆不明。”一個“懼”字,看得出“鴨梨”。“鴨梨”產生焦慮,焦慮產生責任感,於是他辦起了針對範氏家族的慈善業,也就是義田。他自己說“乃創義田,計族人口數而給之”。按照人頭髮給生活費用。

範老師當了西部軍區的軍政大員,薪水高了,便買千畝良田。在農業社會,耕地是最有保本功能的基金,而且能穩定生息,所以成為慈善業的首選。宋朝錢公輔的《義田記》對義田的分配有著翔實的記載。

難能可貴的是,範老師的“鴨梨”不只是侷限在範家,以母親改嫁為恥的他,並沒有忘記繼父的養育之恩。慶曆五年,也就是他寫《岳陽樓記》那一年,范仲淹打了個申請書,請求把自己的高階職稱轉贈給已過世的繼父朱文翰,他深情地說繼父對自己“既加養育,復勤訓導”,如果他對恩情“此而或忘”,那麼“己將安處?”,自己的臉往哪擱呢?

“鴨梨”跟志向成正比

更難能可貴的是,范仲淹並沒有停留在讀書求功名,孝順父母,光宗耀祖的層面上,他的“鴨梨”跟志向成正比,在家庭中栽種成長出來的“鴨梨”,其清香一直蔓延到整個天下。這個孩子要拯救天下人,於是發動“慶曆新政”,整頓吏治,消除冗員,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勤修武備等。

來自家庭的“鴨梨”,演繹成一場在史上留名的大變革。

瞭解了以上關於范仲淹的成長心路歷程,我們就不難理解《岳陽樓記》裡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了”和“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嘆,一“憂”一“樂”,就是“鴨梨”的具體表現。當時是慶曆五年,慶曆改革開始失敗,范仲淹心中的焦慮可想而知。

結語:“先天下之憂而憂”其實就是范仲淹心中的“鴨梨”,是一種焦慮。他的焦慮從自身發展到家族,發展到天下,一路揹負越來越大的“鴨梨”,他成了名相。

適度的焦慮,其實是事業心、責任心的表現。所謂的要有平常心,只是對無所成就者的虛假安慰。人要成就,不能沒有“鴨梨”,不能沒有焦慮。這種情緒,能激發潛能和智慧。

成長成才路上,一定要吃點“鴨梨”,當然,這“鴨梨”的個不能太大,味也不能太苦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x1vm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