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全祖望簡介 清代著名文學家謝山先生全祖望介紹

全祖望簡介 清代著名文學家謝山先生全祖望介紹

全祖望簡介:全祖望(1705~1755)清代學者、文學家。字紹衣,號謝山,學者尊稱為謝山先生。鄞州(今浙江寧波)人。

全祖望簡介 清代著名文學家謝山先生全祖望介紹

全祖望上承清初黃宗羲經世致用之學,勤奮攻讀,博通經史,為清代浙東史學名家。他"負氣忤俗","其學淵博無涯”(李元度《全謝山先生事略》)。全祖望尤多留意於南宋和晚明文獻,雖貧病而著述不輟。他37歲時三箋《困學紀聞》,42歲時補輯《宋元學案》,45歲至48歲的晚年仍朝夕不倦地七校《水經注》。臨終前還自編文集。全祖望生活的時代,整個社會瀰漫著一股空疏不實的學風,清初稽古洽聞之士,至康熙中葉凋零殆盡。鑑於當時學人多從事帖括之業或詞章之學的弊病,他發出“求其原原本本,確有所折衷而心得之者,未之有也”(《鮚埼亭集·翰林院編修贈學士長洲何公墓碑銘》)的感嘆。這一時期程朱理學佔據學術主流,但那些自命為朱學的人,議論迂闊陳腐,只知“奉章句傳注而墨守之,不敢一字出於其外”,結果形成“朱學反自此而晦”(《鮚埼亭集外編·橫溪南山書院記》,以下書名省略)的局面。而社會上流行的陸王心學,則往往“高談性命,直入禪障,束書不觀,其稍平者則為學究,皆無根之徒耳”(《外編·甬上證人書院記》)。全祖望試圖扭轉這種學術風氣,嚴厲批評宋元以來“門戶之病,最足錮人”的弊端(《外編·杜洲六先生書院記》),確立了學貴自得、融會百家的治學宗旨。

全祖望學貴自得、融會百家的思想有著豐富的內涵,堪稱其一生的學術總結。他特別反對一味拾人牙慧、步人後塵,或墨守一家、囿於成說,從而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品性和學術創新空間的做法,讚譽元代吳澄的學術兼收朱熹、張載、呂祖謙、陸九淵之長,治學不墨守一家,而是“以求自得,不隨聲依響以為苟同”(《外編·城北鏡川書院記》)。在他看來,自得之學當是汲取百家之所長,再經過自己悉心揣摩、加以融會,從而獲得屬於自己的真知。全祖望高度評價明代黃潤玉的學術成就,將其與明代大儒陳獻章相提並論。清初黃宗羲曾評價陳獻章的學術“要歸於自得”(《明儒學案·師說》)。在全祖望看來,黃潤玉治學同樣是“皆其心之所自得,而非浮虛剽襲之言”(《外編·黃南山先生傳家集序》)。黃潤玉“所以為朱學之羽翼者,正不在苟同也”(《外編·橫溪南山書院記》)。全祖望還讚許宋代史蒙卿治學雖以程朱理學為宗主,卻能夠“獨探微言,正非墨守《集傳》、《章句》、《或問》諸書以為苟同者”(《外編·甬東靜清書院記》)。可見自得之學、融會百家是全祖望治學所追求的一種很高的境界,其中閃耀著不立門戶、不定一尊的思想光輝,充分表現出對前賢的尊重與繼承。

全祖望把自己所主張的自得之學與兩種虛假的“自得之學”區別開來,並對它們進行了批判。其一,脫離真知的“自得”。他指出:“正獻之言有曰:‘學貴自得,心明則本立。’是其入門也。又曰:‘精思而得之,兢業以守之。’是其全力也。槐堂弟子多守前說,以為究竟,是以稍有所見,即以為道在是,而一往蹈空,流於狂禪。”(《外編·城南書院記》)這種“稍有所見,即以為道在是”的“自得”,實質是蹈虛空言,被全祖望斥為遊談無根之學。他引宋元之際王柏之言,對這種“自得”的實質與危害作了深刻揭露,指出“孟子之所謂自得,欲自然得於深造之餘,而無強探力索之病,非有脫落先儒之說,必有超然獨立之見也。舉世誤認自得之意,紛紛新奇之論,為害不少”(《宋元學案·北山四先生學案》)。其二,以他人之見矜為“自得”。宋代崑山衛湜薈萃百家,纂成《禮記集說》一百六十卷。是書採擷廣泛,但作者不置一語於其中。對此,衛湜自己坦言:“他人著書,惟恐不出於己。予之此編,惟恐不出於人。”全祖望對這種誠實態度倍加讚許,認為是“至哉言乎!世之狗偷獺祭以成書,矜為自得,或墨守一家堅闢之學者,其亦可以已矣夫”(《外編·跋衛櫟齋禮記集說》),給那些以掠人之美為“自得”的無恥之徒敲響了警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84k79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