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揭祕張士誠為什麼會被朱元璋殺死?

揭祕張士誠為什麼會被朱元璋殺死?

張士誠簡介

揭祕張士誠為什麼會被朱元璋殺死?

張士誠是推翻元朝腐敗統治的重要領袖之一,他是滅亡元朝的最大的功臣,但是張士誠最終卻並未建立新的朝代取代元朝,在推翻元朝之後,張士誠敗給了朱元璋,最後是由朱元璋建立了明朝,那麼張士誠是個怎樣的人呢?他為什麼又會失敗呢?以下是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紀功碑

張士誠出生在元朝末年的一個貧苦的家庭中,從小他就和他的弟弟為了養家餬口而在鹽場工作。而他為人慷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總是幫助他人,因此在當地的人民中有很大的威望。後來由於給官府運鹽經常受到苛刻,因此他和幾個同伴一起販賣私鹽。但是由於沒有背景,販賣私鹽是違法行為,張士誠等人一直受到官府的鎮壓和打罵。最後由於受不了壓迫,張士誠等人決定起義,起義後,將富貴人家的錢財和糧食都分給了貧窮的老百姓,並自稱為王,建立了大周政權,這是反抗元朝統治時的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建立政權後,佔據了江南一帶的富庶地區,而這片地區長時間不受戰爭的困擾,因此張士誠也變得驕奢起來,後期,朱元璋同張士誠戰爭期間,張士誠弟弟領兵敗於朱元璋,而杭州的守兵也投降於朱元璋,因此張士誠很快就被朱元璋打敗,被朱元璋囚禁,後來由於張士誠認為朱元璋獲得勝利只是因為上天庇佑而已,這惹怒了朱元璋,最終被朱元璋所殺,以上就是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怎麼死的

在元朝末年中出現過大大小小的反元起義者,其中張士誠也屬一員,在當時有張士誠最富有的說法。張士誠為人不僅正直而且很有義氣,是一個樂於幫助別人的人,不管自己家庭多麼困難,在遇到困難的鄉親時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因此,張士誠在鄉親的面前樹立起了很高的威信。後來,由於鹽警的欺壓日益嚴重,張士誠率領他的兄弟還有十八個鹽丁起兵反元,歷史上的"十八條扁擔起義"就是由此而來,他成為了反元的首領。那麼張士誠怎麼死的?

張士誠雕像

張士誠領導的起義軍駐紮在江浙一帶,在那裡他建立了革命的政權,政權所在的地是當最富庶的地區,同時此地也是元朝的漕糧和財政的主要來源。元朝被張士誠從中切斷,使元朝的經濟受到嚴重的打擊。早期的張士誠在反元的作戰中勢如破竹,他領導的反元鬥爭,使元朝的軍力受到牽制,同時也壯大了紅巾軍的聲勢。那麼張士誠怎麼死的?

張士誠在起義的前期猶如破竹之勢建立政權,但是在後期的時候,張士誠的弟弟被朱元璋打敗俘虜,而又因為方國珍已經投降敵國,同時又受到元軍的進軍,在內外憂患的情況下不得不偽裝投降於元朝,過了不久之後再一次公開反元,但是在這一次的反元鬥爭中並沒有像前期一樣節節戰勝,最後敗在了朱元璋的政權之下,因此被朱元璋殺死。言至此應該知道張士誠怎麼死的了,他作為反元的領袖,如果朱元璋不滅其口,就隨時可能受到張士誠的再一次起義,所以朱元璋不可能會放過張士誠。

張士誠後代

張士誠是元末義軍將領和地方割劇勢力領袖,最後敗死於朱元璋之手。羅貫中、施耐庵都曾是他的手下幕僚。因為深感民眾疾苦,對百姓愛護有加,所以張士誠在民間享有很高的威望。張士誠死後有很多關於他的傳說和祭祀活動,連今天蘇州“掛天燈”的習俗都源於對他的紀念。關於張士誠後代的說法很多,但歷史的真實已無從深考。

張士誠劇照

認宗張士誠的事很早就有,據考證清末狀元張謇還曾回蘇州姜堰市尋親認祖,但終未果。當今關於張士誠後代的說法認同比較多的是,姜堰城北村村民吳大元家中有一塊神祕張姓祖宗牌位,並留有“生死吳,死姓張”的祖訓,由此推斷為張士誠後人。關於吳姓改張姓有兩種判斷,一是張士誠被追殺時,他的子女逃亡到張的吳氏妃子家中,遂隨其舅姓吳,另一是張士誠本稱吳王,所以後人姓吳。還有蘇州府實秋老先生的講述也頗有趣,說是祖上流傳,張士誠唯一兒子逃亡中,提“張府”燈籠,受盤查,慌張中蓋上“張”字,只留下另一個“府”字,所以謊報自己姓府,後來家裡也一直就沿用了這個姓氏。

不管怎麼說,有這麼多有關張士誠後代的故事,有這麼人希望是張氏後人,說明百姓對仗義為民者的擁戴。著名武俠小說家梁羽生還由此還演繹了《萍蹤俠影》的故事,說張士誠的孫子是張宗周,重孫則是風流俊秀的大英雄張丹楓。

張士誠墓

張士誠墓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南施街東邊,原先是在斜塘鎮的北面。張士誠墓有個三米多高的土墩,當地人稱之為“張王墳”。1960年,張士誠墓被列入了吳縣的文化保護單位,之後因為行政區劃的調整,又被改為是蘇州市文化保護單位。

張士誠墓

張士誠,原名是張九四,大豐縣人,以運鹽販賣為生。1353年,因為屢次受到富貴人家以及官兵的欺辱,於是率眾人起義。第二年,張士誠佔據高郵並且稱王,年號為天佑。至正十六年佔領平江,並在平江建都,自稱為吳王。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攻佔平江,張士誠被俘,押往金陵後來自殺身亡。

張士誠墓面積有三畝之多,墓冢高出農田一米左右。張士誠墓前原先有保墓會所立的石碑,墓西原來有座張王廟,現在都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張士誠待人寬容,賦稅輕斂,所以吳人對他十分懷念。至於在明人的有些書中對他的各種指責,大多都不屬實。

張士誠的手下雖然比較貪心,但是並不殘暴,而且也沒有濫殺無辜,即使吳國的官員非常愛錢,但也不會刮地三尺。但是反觀朱元璋,他痛恨吳人被張士誠所利用,於是就進行格外加賦,數年就把中小地主都消滅乾淨了。

張士誠輕徭薄賦的政治措施使得當時吳國經濟大力發展,吳國變得更加殷富。直到現在,蘇州當地人都一直非常懷念張士誠的仁德,他們將每年的陰曆七月三十日作為張士誠的燒香日,名義上是為地藏菩薩燒香,實際上是在緬懷張士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de4n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