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薛舉 第一個打敗李世民的起義軍領袖

薛舉 第一個打敗李世民的起義軍領袖

李淵在成為太原留守後,積極備軍,準備做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等到兒子們,包括李建成、李元吉從河東進入太原,李淵殺死太原副留守王威和武牙郎將高君雅,正式宣佈起兵。當部隊進入霍邑縣境內後,遭到了宋老生的強力阻擊,同時部隊缺糧,還遇到了連日的大雨,大本營太原也遭到了劉武周的威脅。在這個時候,李淵和李建成、李世民等人,顯示了身為統帥,應有的軍事素質,沒有慌亂,儘可能提升部隊的士氣,最後等到雨停的那天,糧草也準時到達,同時,軍司馬劉文靜,從突厥,拉來了強大的騎兵。利用訊息傳達的延時性,在宋老生還不知道突厥騎兵增援時,李淵派遣李建成引誘宋老生出兵,同時李世民切斷宋老生和霍邑城的聯絡,前後夾擊,攻陷霍邑城。

薛舉 第一個打敗李世民的起義軍領袖

此後甩開另一支部隊屈突通的追擊,打入潼關後,圍攻長安,公元617年12月,長安留守、楊廣的孫子楊侑投降,第二年的八月,李淵自立稱帝,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唐朝,建立。

奪取長安後建立的唐朝,勢力範圍僅僅是關中和河東一帶,但是在西邊,卻迅速崛起了一支新生的力量,他們的老大,叫薛舉。

和一般的農民起義不同,老薛的家庭條件很好,他的父親叫薛汪,祖籍在河東的汾陰,現在的位置大概在山西萬榮一帶,楊堅之後,東突厥和大隋的關係變得緊密起來,關係好、不打仗,帶來的,就是雙邊貿易的增加。

即使是戰爭年代,無論草原和中原關係多麼的惡劣,兩邊的人民總會拿一些物資,進行交換,小規模貿易不會停止,何況現在這種相對穩定的局面,於是薛汪舉家老小,來到蘭州金城,也就是現在的甘肅蘭州附近,做起來了生意,幾年時間,薛家在蘭州再次成了大家族。

說到薛家,很容易聯想到的,是河東薛氏,這是一支從四川外遷至河東的豪門望族,劉備建立的蜀漢滅亡後,薛氏就開始了外遷工作,經歷西晉,來到五胡亂華時代,老薛家既不南遷,也不接受胡人的招安,而是自建堡壘,依靠沒有南遷的流民,共同抵禦五胡入侵。

一直到了北魏,薛家才漸漸融入官場。

這支家族有個特點,勢力龐大,但崇武不尚文,家族世代出的以武將為主,隨著東西魏,薛家也分裂了,最後跟隨北周的強勢,薛家再次統一和強盛起來,到了唐朝初年,名將薛仁貴就出生在這個家族。

根據薛氏家族的傳統經驗,薛汪對兒子的讀書問題,也沒抱什麼希望,直接請了一大幫師傅,練功夫吧。

有了武功,膽子就大了,好打抱不平,愛交朋友,薛舉成了遠近聞名的豪俠。功夫、名望、財富,當擁有這一切後,進入仕途也就變的順理成章,公元605年,也就是楊廣繼位的第一年,薛舉擔任金城府校尉,也算有了穩定的工作,這一干,就幹了十來年,直到大業十三年。這一年,甘肅遇到饑荒,加上連年的兵荒馬亂,蘭州附近,出現了大量的盜匪、亂民。這樣的局面,金城府縣令郝瑗坐不住了,他準備建立一支民兵部隊,作用當然是保護家鄉,烏紗帽和性命一樣也不想丟,薛舉是金城校尉,而且又是富豪家的公子,武藝高強,自然,部隊的領導職位,交給他,最放心。

遠在東漢末年,就有為了應付聲勢浩大的黃巾軍,各郡各縣都組織民兵,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鎧甲、武器,一樣也不會少,郝瑗很清楚中間的步驟,所以民兵的招募很順利,但是當軍隊成形之後,出事了。

薛舉有個兒子,叫薛仁杲(讀gao,不是日天,是日木),有了老爹做榜樣,薛仁杲也是武藝高強,史書上給他的評價是“萬人敵”。

當時天下大亂,到處都在起義,薛舉、薛仁杲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們也希望,憑自己的才能,開創一番事業,於是薛舉父子把縣令郝瑗,綁票了。

(這場綁票的真實性有待考證,因為薛舉起義後,擔任部隊軍師職位的,就是這位縣長大人)

郝瑗是金城縣的最高領導,綁架了他,等於間接控制了這支軍隊,加上薛舉在金城的地位,也沒人懷疑,於是薛舉拿著縣令的委任狀,直接進駐部隊,給他們下達的第一道命令是,金城縣有人謀反,要平亂。

謀反?那年頭就有自己抓自己,賊喊抓賊的事情,薛舉同志也算開了先河!

但是他抓的肯定不是自己,薛舉父子帶領民兵,衝進了縣衙,把一干官吏都抓了起來,然後開啟糧倉,收買民心,李密不是靠這招,成就了幾十萬的部隊了麼,薛舉是差了點,糧倉也沒那麼大,至少民心是到手了。

公元617年4月,薛舉自稱西秦霸王。

等抓了官吏,開了糧倉,那幫民兵才赫然發現,自己從官兵,變成了亂民,完了,一世英名就這麼毀了,現在老大都宣佈自己當皇帝了,只能硬著頭皮往下幹。

幸好金城這地方,在當時,屬於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民風剽悍,靠近草原,多少也沾染了草原人民強悍的作風,而且戰鬥力相當高。

薛舉叛亂,首先遭殃的,就是附近的縣衙,周邊的城池一個個淪陷,薛舉的聲望也是越來越高,部隊要發展,要壯大,最快的途徑,就是兼併,薛舉也不挑剔,什麼山賊、馬匪,來者不拒。

僅僅十天時間,薛舉就征服了秦國的兵源地,隴西,兵力也達到了十三萬。

有了地盤,也算保住了初期的創業成果,薛舉在蘭州召開了一個軍事會議,會上討論了,今後部隊的方向性問題,企業要發展,起義隊伍要壯大,就必須走出去,但是去哪呢?

會議上,薛舉的兒子薛仁杲和薛仁越,積極發言,同時剛剛投誠的宗羅睺、常仲興,都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最後大家一致同意:去關中,長安。薛舉佈置了具體的進軍路線,分成三路,第一路由薛仁杲領隊,進攻甘肅重鎮,秦州,也就是甘肅天水;第二路,由薛仁越領隊,經劍口,進攻河池郡,大概在陝西鳳縣附近;第三路常仲興帶隊,跨過黃河,進攻李軌。李軌出生於河西豪門,就在薛舉起義沒多久,李軌也宣佈了獨立,常仲興的作用就是牽制李軌,別來搗亂;薛仁越呢,阻止官軍,因為薛舉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薛仁杲的秦州。等到薛仁杲佔領秦州,薛舉的目光,就瞄向了長安,同時兼併了一個由唐弼領導的地方割據勢力。長安的戰略作用,不僅李密看到了,李淵看到了,薛舉也看到了,但是他的路途太遙遠,一路披荊斬棘,等薛舉還在招降唐弼的時候,李淵已經進駐長安了。

於是,薛舉和李世民在陝西長武開始了正面的交鋒,歷史上稱這次戰役,叫淺水原之戰

這一次戰役,總共分成兩個部分。

上半部,公元618年6月,薛舉進駐安定郡,向陝西長武進軍的過程中,因為缺糧,兩支偏師向東北和西南方向,搶劫官府,要糧草去了,7月4號,李世民來到長武。

在兵力上,李世民的部隊佔有優勢,但是,從長安一路跑到長武,士兵的體力也跟不上,所以沒急著和薛舉硬碰硬,你不是缺糧麼,我有糧草,耗死你。

薛舉呢,也不傻,對付這種主力部隊,需要突然襲擊。

這時候,李世民很配合,不知道是吃錯了東西,還是受了風寒,居然生病了,看不到主將,導致的結果,就是軍心不穩,防守鬆懈,7月9號,也就是李家軍來到長武不到五天,薛舉發起了突襲。

史書記載,這次戰役的結果:大敗。

李世民輸的很慘,帶去的八大總管,被俘虜了仨,其他士兵更是潰不成軍,非常狼狽的逃回了長安。

失敗不可怕,只要總結經驗,下次再贏回來就是了,李世民也通過這次失敗,學到了珍貴的實戰經驗,這是兵書上,所不能體會到的,總結到孫子兵法中,只有一句話: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話是這麼說,但是薛舉是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的,薛老大也不客氣,點齊人馬,準備向長安發動總攻,訊息傳到關中,老百姓慌了,因為薛舉的名聲,實在不大好。

薛舉的部隊,很多是土匪、馬賊,甚至還有突厥人,攻陷的城池,不好管理,城鎮是這幫人拿命換來的,不能因為拿點金銀珠寶、解決點個人問題什麼的,就把人家給殺了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

所以一直以來,薛舉的作戰方式,都是以戰養戰,糧食沒了,搶麼。

老百姓很害怕,李淵父子呢,也很慌張,不管怎麼樣,薛舉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真要打到長安,先不說能不能守得住,肯定是場硬戰。

但是沒過幾天,形勢就變了,薛舉生病了,而且很嚴重,嚴重到直接去閻王爺那報道了。

沒了老領導,身為太子的薛仁杲,自然成為新一任的老大,但是面對資歷很深的部下,那些因為薛舉的名聲,才來投靠的江湖人物,薛仁杲也很頭疼,資歷不夠,整合是個大問題。

對於李淵父子來說,有一件事時可以確定的,那就是薛舉忽然退兵了,長安暫時安全了,穩住陣腳的李淵,也行動起來。

第一步,當然是消弱薛仁杲的力量,他派人去甘肅,聯絡李軌,作為老對手,李淵幾乎不用動員,李軌就同意了,當然,事後瓜分薛舉地盤這種事情,李軌自然要佔大頭,無利不起早麼;

第二步,就是堅壁清野,把周邊能控制的鄉鎮,都保持高度警戒,居民入城,糧食全部囤積縣衙;

第三步,和薛仁杲決戰。

吸取了上次教訓的李世民,這次是堅決的執行防守反擊戰略,你不是騎兵厲害麼,我用步兵、用車陣、用城牆,組成一道嚴密的防守體系,就是不讓你攻進來,也不跟你打,就拖著進攻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薛仁杲的缺點就開始暴露出來。小薛的作戰方式,和他父親是一脈相承,也沒個糧食儲備,現在食堂關門了,沒東西吃,士兵們開始鬧情緒了。打仗也是份工作,現在工資待遇問題都解決不了,導致的結果就是,離職、跳槽。當然,薛仁杲依舊是一個猛人,要不然也不會有萬人敵的美名,士氣低落是一定的,但是戰鬥力依然存在,李世民需要給他最後一擊。

就在相持了2個多月後,李世民行動了,他命令列軍總管樑實出城,在淺水原紮營,還是這個地方,上一次被薛舉打的潰不成軍,這一次要連本帶利的討回來。

薛仁杲很清楚自己的問題,現在軍隊士氣低落,急需一場勝利的刺激,當探子回報,李世民的部隊已經進駐淺水原的時候,薛仁杲立刻派遣了手下大將宗羅睺,前去挑戰。

兩支主力部隊,在等了60多天後終於可以好好的打一仗了,各自都很興奮,然而宗羅睺的這種高興,很快就變成了鬱悶。

因為一支由李世民親自統帥的大軍,從背後,夾擊了宗羅睺。

也就是在這一仗裡,李世民的玄甲軍開始登場,他們擔負的是最重要的攻堅任務,橫衝直撞,宗羅睺的陣型被打亂。

贏了,李世民面對最精銳的隴右騎兵,終於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此後繼續追擊,公元618年,11月8號,薛仁杲投降,同時接收的,還有薛仁杲的一萬多名精銳騎兵,11月22日,薛仁杲在長安被殺,薛舉起義結束。

薛舉起義,是李世民第一次,獨自領軍,面對實力強大的起義軍領袖,通過失敗總結經驗,將所有軍事理論,融會貫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軍事體系,此後面對任何強大的對手,李世民都有了可以戰勝的信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g4e6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