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初唐四傑駱賓王三十多歲還是白丁 整天賭博鬥雞

初唐四傑駱賓王三十多歲還是白丁 整天賭博鬥雞

王楊盧駱,這幾個人排在一起,不但文風上有近似之處,人生遭遇上也比較類似,他們或服務於皇宮中的太子,或服務於王府裡的王爺,而且王、楊、駱都早有神童之稱,王、盧、駱都經歷過牢獄之災,都是終生坎坷,沒做過什麼大官。據說當時的名臣裴行儉一眼就看出四傑“浮躁淺露”的性格,並斷定他們做不上什麼高位,能得善終就不錯了。事實證明,老裴的“烏鴉嘴”還真靈。

初唐四傑駱賓王三十多歲還是白丁 整天賭博鬥雞

駱賓王是四傑中歲數最大的一個,也是出身最為寒微的一個。王、楊、盧三人,都是高姓大第,老駱家卻並沒有什麼太光彩的資歷,駱賓王家在浙江義烏,現在這個地方挺有名的,是小商品批發城。但當時遠沒有現在熱鬧。雖然有考證說駱賓王是三國時的名人駱俊、駱統這一族的後人,但顯然到了駱賓王這代,老輩子的風光沒起到什麼效果。

當然,駱賓王也不是純草根,唐朝那時候,要是真正的貧下中農,讀不起書,連字也不認識,是不可能在文章上有所成就的。駱賓王的父親當過博昌(今山東省博興縣)縣令,不過死得太早,所以駱賓王的家世就沒有多少政治背景。但他自幼就是一個神童(四傑中王、楊也有神童之稱),至今我們上國小時還要背誦他七歲時寫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死了做官的爹後,生活一度非常困窘,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藜藿無甘旨之膳”——整天吃野菜過活,而且駱賓王當年不務正業,整天賭博鬥雞,和市井之徒一起混著玩。後來,在親友的督勸下,駱賓王到京城趕考,當時考試也有黑幕的,請託、私薦之類的“關節”,駱賓王一點也不懂,結果自然是榜上無名。在京城裡混了些時日,幾番輾轉,投入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六子道王李元慶府上做幕僚。當時,接納盧照鄰的是李淵第十七子鄧王李元裕,看來李唐皇族倒也識貨,把“初唐四傑”都收集全了。

不過,也許是駱賓王脾氣古怪,不擅於趨奉逢迎,在府中呆了三年,也沒人重視他。據說李元慶好容易有次關注老駱,讓他寫篇文章看看,結果他在《自敘狀》一文中既諷刺又挖苦地說:“……若乃脂韋其跡,乾沒其心,說已之長,言身之善,靦容冒進,貪祿要君,上以紊國家之大猷,下以瀆狷介之高節,此凶人以為恥,況吉士之為榮乎!”結尾是:“不奉令,謹狀。”

“脂韋”,意思是像油脂一樣滑,皮子一樣軟,用現在的俗話說,差不多就是“腳踩西瓜皮,手抓兩把泥”,當時官場上混,這兩句是必備的法寶,而駱賓王卻嗤之以鼻,不屑一顧,認為是十分可恥的事情。這樣的耿直脾氣,很難在仕途上有所作為。

駱賓王恃才傲物,人家李元慶老闆明明給他一個升賞的臺階,他卻在文章中將李老闆劈頭蓋臉地教訓了一通,李元慶看了當然大為不悅。

駱賓王這種性格作風,當然難以在官場中發跡。後來他離開了王府,一直混到三十多歲還是一個白丁。再後來,駱賓王在現實的壓力下,不得不彎下了他立志一輩子挺直的腰桿,也顧不得忌諱“說已之長、言身之善”了。他開始向一些大小官員上書自薦,從遺留下來的文章看,他簡直有點“病急亂投醫”,他向巡察各地的廉察使,吏部(國家人事主管部門)的尚書、侍郎,任地方長官的州刺史上書,甚至還包括一些縣令、縣主簿等小官,逮誰就向誰毛遂自薦,求對方擔當伯樂,使自己這匹“逸驥”能有一展才乾的機會。

唉,說來殘酷而無情的現實,會像歲月逐漸風化堅硬的岩石一樣,再堅強挺立的山峰,也會被漸漸消磨。又有多少人,不得不“故作小紅桃杏色”?又有多少人,不得不“紅顏屈從於枯骨”?

駱賓王雖然有所“改過自新”,但人們的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不但沒有人真心幫他,反而空落了個“浮躁淺露”的惡名。直到麟德元年(664年)時,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禪,駱賓王寫了一篇《請陪封禪表》獻上,憑著這個表,引起了皇帝的注意,被召到朝廷去入朝對策。所謂對策,就是皇帝對於特別推薦來的才士,進行篩選和考察的過程,有點類似於現在自主招生時的考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gl6r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