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揭祕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吞蝗是怎樣的故事

揭祕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吞蝗是怎樣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吞蝗的故事

揭祕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吞蝗是怎樣的故事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統治下,唐朝民風開化,經濟繁榮,一派祥和,直到今天,我們提及他的“貞觀之治”都不免感嘆當時的盛況。而唐朝之所以能如此昌盛,與李世民愛民如子息息相關。其中唐太宗吞蝗講的就是他愛民的一個典故。

唐太宗圖片

有史料記載,貞觀二年,長安城裡大旱,長時間的大旱必然引發蟲災,果然不久四處便開始鬧蝗蟲。李世民進入百姓的莊園看糧食的受災情況,看到蝗蟲遍地,便捉了幾隻放在手心,對著手心的小蟲子說道:“糧食是百姓的根本所在,你吃了糧食,百姓就會捱餓。百姓如果有什麼罪過,應當是我這個一國之君沒有做好,應該由我來承擔,如果你能顯靈的話,就吃我的心吧,把糧食還給百姓!”說罷,就要吞下蝗蟲,群臣阻攔,說萬一吃了生病呢!唐太宗說:“我願意承擔百姓的所有災難,小小的疾病怕什麼?”說罷不等群臣開口,就將蝗蟲吞了下去。說來也算離奇,自此蝗蟲不再成災,而唐太宗吞蝗的事蹟卻流芳百世。雖然這個故事可能有一點誇張,但是也從側面表示了唐太宗愛民的形象。

唐太宗吞蝗事件中唐太宗對蝗蟲說的那些話將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也將一個國家的君王的形象烘托的高大偉岸。在國家有難之際,唐太宗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擔憂的是民生,無怪乎當時的百姓對唐太宗如此的愛戴了!

唐太宗嘆曰內容是什麼

魏徵是比較有名的丞相了,魏徵死的時候,唐太宗嘆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這句話被很多後人用。唐太宗當時很難過,魏徵雖然平時跟太宗說話從不顧及太宗顏面,不過他都是為國家和百姓考慮才會直言進諫,太宗在失去魏徵的時候非常痛心,魏徵是他的一面鏡子,所以唐太宗才可以“明得失”,才沒有重蹈隋朝覆轍,開創一個盛世。他感嘆自己失去了重要的賢臣。

魏徵畫像

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有,唐太宗嘆曰:“今魏徵逝,一鑑忘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書一紙,始半稿。”他感嘆,魏徵死了,他李世民就失去了一面鏡子,到魏徵家裡去又翻出了寫了一半的書稿,而這個書稿是魏徵留給太宗的治國用人之道,想到這裡唐太宗肯定更加傷心,魏徵到死都在為太宗出謀劃策,為大唐鞠躬盡瘁。

最後這一段是這樣的,唐太宗嘆曰:“朕顧思之,恐不免斯過。公卿侍臣,可書之於笏,知而必諫也。”中間一段是寫魏徵留下的書的內容,最後這句就是太宗對魏徵的肯定,意思是唐太宗一個人考慮事情肯定有不周全的地方,你們這些大臣一定要敢於進諫,魏徵的意思就是從任何人任何事那裡取長補短,任人唯賢,用人不疑,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大唐繁盛。

唐太宗的這段感嘆,前三句經常被用作“座右銘”,是太宗對魏徵的高度讚揚。

唐太宗的妃子介紹

唐太宗李世民,一身都在為國為民,創下了不朽的功績,而對於他的感情史,相較於其他帝王而言,也有為人稱道的地方。唐太宗的妃子中,史書上有記載的是八位。

文德皇后圖片

第一位是文德皇后,眾人可能更習慣稱之為長孫皇后。如果說唐太宗是千古一帝,那麼文德皇后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後。玄武門兵變,長孫皇后功不可沒。長孫皇后既有女子的溫柔,又有男子的胸襟和氣魄。她一身都盡心的輔佐李世民,留下了三十卷《女則》。在她逝世後,葬於昭陵,李世民為她建造高臺,每日遙望,李世民死後,更是與她合葬昭陵。

李世民的第二位妃子便是楊妃,楊妃是隋朝公主,很早就嫁給了李世民,為李世民生下了吳王李恪,李世民曾想立她為後,因為她的身份而被群臣反駁,只得作罷!據說最後也葬在了昭陵。

第三位是陰妃,陰妃為李世民生了個兒子,叫李佑,李佑後來謀反被賜死,陰妃也受到牽連而死。第四位是燕妃,燕妃的記載不多,為李世民生下兩位皇子。第五位是賢妃,即徐慧,徐慧天性聰穎,對李世民死心塌地,最後隨李世民一起去世了,死時才24歲。第六位是韋貴妃,韋貴妃容貌傾國傾城,也是李世民做秦王時嫁入秦王府的。第七位是楊氏,她原是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沒有被封為妃子,卻成了李世民少有的人生汙點之一。

最後一位便是武曌,即後來的一代女皇武則天。武曌原叫武媚娘,是唐太宗的才人,後來出了“武代李興”的說法,被貶出家做了尼姑。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愛情故事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可以說是唐朝的一對模範夫妻,明君賢后。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結婚的時候,長孫皇后才13歲,不過在那個時代應該也算是到了結婚年齡,那時候的唐太宗還不是皇帝,甚至連太子都輪不到他。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劇照

在她嫁給李世民之後,盡心侍奉李淵,對待後宮嬪妃也是非常恭敬,為了李世民,他還去勸慰朝臣,希望大家支援她的丈夫。

唐太宗喜歡對皇后講述前朝之事,皇后非常自律,一直勸太宗不要跟自己說前朝之事,太宗還是願意對她說。後來唐太宗要立她哥哥長孫無忌為宰相,長孫皇后一直懇求不要這樣做,免得形成她和長孫無忌專權的現象,李世民只好作罷。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是真的互相相信彼此,並且事事為對方考慮,在意對方的想法,可謂伉儷情深。

長孫皇后為人十分恭敬謙卑,識大體。她所生的公主,唐太宗非常喜歡。出嫁時,太宗給了很多嫁妝,魏徵對此很不贊同,就跟太宗說了,太宗將此事告訴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不但沒生氣還誇讚了魏徵一番,可見其心胸寬廣,為人正直。長孫皇后生病,兒子就來跟唐太宗說,要大赦天下,長孫皇后當時就否定了這個事情,她認為她生病不值得這麼做,太宗聽聞感動流淚。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相互關心,無論太宗后妃多少,皇后只有這一個,所以她死後,太宗建高臺,希望日日能看到他的那位能同甘共苦的長孫皇后。

唐玄宗和唐太宗是什麼關係

唐太宗李世民與唐玄宗李隆基都是唐朝歷史上有名的皇帝,而二人之所以為世人所知,唐太宗是因為玄武門兵變和他開創的“貞觀之治”,唐玄宗是因為楊貴妃楊玉環和他開創的“開元盛世”,今天我們就多方面的來比較一下兩位帝皇的生平以及功與過。

唐太宗圖片

從出生以及二者的關係來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雖然只在位二十三年,卻在年少時親身參與了唐朝的建立。而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位皇帝,他是李世民的第七代子孫,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從政績來看,唐太宗的改革有效而且徹底,自上而下,由內而外,從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使得國家富強,民族融合,著名的“貞觀之治”更是開創了盛唐一片繁榮的景象。唐玄宗相比較唐太宗而言,雖然也開創了“開元盛世”使得唐朝走向鼎盛時期,但是盛極而衰,隨後因為李隆基過於寵愛楊貴妃楊玉環而導致的“安史之亂”也使得唐朝開始走向衰微。

從感情上來比較,唐太宗的皇后是長孫皇后,長孫皇后賢德,輔佐唐太宗,開創了盛唐,長孫皇后去世後,唐太宗常常登高思念她,唐太宗去世後,二人合葬昭陵。而唐玄宗李隆基先是奪了自己的兒媳婦兒封為貴妃,後又因楊貴妃而導致叛亂,最後楊貴妃自縊於馬嵬坡。二人的感情不容於世暫且不提,酒色令智昏的道理唐玄宗竟然沒能明白,這大概就是他沒能延續盛唐統治的原因吧!

唐太宗李世民圖片大全

關於唐太宗的圖片,影視劇中的倒是很多,不過真實畫像平時比較少見,李世民的真實畫像遠遠不及現在這些影視劇演員漂亮。

唐太宗真人畫像

其實那個時代,宮廷畫師不僅僅畫技要好,他們還要知道輕重,比如給朱元璋畫像的畫師死了不知道多少,因為朱元璋醜,誠實的畫師就直接畫,醜了不喜歡,會拍馬屁的就美化,不像了也不喜歡。那麼太宗的畫像真實性大約也不是完全按照真人畫的。太宗雖然是明君,但是人要給後世留個念想,一般情況下不會說臉上一個痘痘,眼角一個皺紋都給畫出來,那多影響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隨意流傳下來的太宗畫像基本上還是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鬍子打理得很整齊,體態偏胖,不過在唐朝胖才算漂亮吧。

當時的宮廷畫師應該很清楚,要畫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皇帝,一定要看起來文武雙全的,所以關於唐太宗的真實長相,也許並不是流傳下來的畫像那般,不過也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證明太宗長什麼樣了,畫像上的他倒是一副各個朝代皇帝的樣子,畫師們大約是依葫蘆畫瓢,反正皇帝們大都長這樣,完美無缺的樣子,畫師只要不過分美化過分醜化,取箇中間就差不多了,所以關於太宗的畫像圖片大約都只能作為參考,不過對於李世民來說,不需要長多好看,他的政績才是千古美談,至於長相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npy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