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阿巴亥殉葬之謎 因得知太多祕密對諸貝勒不利?

阿巴亥殉葬之謎 因得知太多祕密對諸貝勒不利?

清太祖努爾哈赤特別寵愛大妃阿巴亥,把她當成掌上明珠,但在死後卻要她陪葬,這在滿族歷史上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有人說大妃與努爾哈赤的第二子代善關係不同尋常,兩人之間眉來眼去,她的殉葬是這個原因嗎?抑或還是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問題?

阿巴亥殉葬之謎 因得知太多祕密對諸貝勒不利?

清太祖努爾哈赤共有後妃14位,最寵愛的有二位。一位是皇后,她是葉赫部酋長楊吉努的女兒,皇太極的母親。1603年,她年僅29歲就病死了。另一位是大妃納喇氏,名阿巴亥,烏喇貝勒滿泰女,出生於1590年,12歲時就嫁給努爾哈赤。

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極富戲劇性。明朝末年,東北地區女真各部先後崛起,互爭雄長。海西女真的烏喇部地廣人眾、兵強馬壯,勢力尤為強大,與努爾哈赤勢不兩立。萬曆二十年(1592),包括烏喇部參與其中的九部聯軍,以3萬之眾攻打努爾哈赤的根據地赫圖阿拉,企圖把剛剛興起的建州扼殺在搖籃之中。然而,努爾哈赤以少勝多,奇蹟般地取得了勝利。烏喇部首領滿泰被活捉,表示願意永遠臣服建州。努爾哈赤念其歸順之意,收為額駙,先後以三女妻之,盟誓和好,軟禁3年後釋放。滿泰兵敗迴歸後,為了取悅建州,感激努爾哈赤的再生之恩,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將年僅12歲的侄女阿巴亥親自送到赫圖阿拉,就這樣,阿巴亥嫁給了大她30歲的努爾哈赤。開始了自己不平凡的妃殯生活

這位來自烏喇部的稚嫩公主,既要博得丈夫的歡心,又要周旋於努爾哈赤眾多的妻妾之間,難度很大,然而阿巴亥是一位非同一般的少女,不僅儀態大方、楚楚動人,而且天性穎悟、禮數周到,很快博得努爾哈赤的歡心。43歲的努爾哈赤對這位善解人意的妃子,愛如掌上明珠。孝慈皇后死後,努爾哈赤便將幼小而聰明的阿巴亥立為大妃,獨佔眾妃之首。阿巴亥為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即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另外又收養了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赤的第四子多羅恪喜貝勒之女。然而,1626年努爾哈赤死,大妃在本人並不願意的情況下,被迫殉葬。如此漂亮年輕的妃子,按理說努爾哈赤是不會殘忍到讓她活殉的,那麼大妃到底為什麼要殉葬呢?

許多人認為大妃殉葬的原因是出於努爾哈赤的遺囑,因為此前大妃的一些作為,引起了努爾哈赤的強烈反感。努爾哈赤在立大妃以後的年月裡,南征北戰,一方面和明朝作戰,一方面統一東北各部,無暇顧及宮內事務。這時的大妃烏喇納喇氏正當青春年華,不甘宮中寂寞,與比她大六歲的努爾哈赤第二子代善產生了愛情,私下來往甚密,有時甚至深夜二人仍眷戀不歸。這件事後來被努爾哈赤的一個叫代因扎的妃子告發。據《滿文老檔》記載,代因扎的告發內容有:“大妃曾兩次備飯送給大貝勒(代善),大貝勒接受後吃了。另外,大妃有時一天會二、三次派人到大貝勒家,自己在黑夜裡也有數次外出。”如此這般一說,也引起了各貝勒和大臣們的共鳴,紛紛說道:“每次我們在大汗家裡商量國事時,大妃總是盛裝打扮,披金掛銀,兩眼直愣愣地看著大貝勒,兩人互送秋波。這事除了大汗以外,眾貝勒都發現了,感到實在不成體統,想如實對大汗說,又害怕大貝勒、大妃報復,所以就誰也沒說。這些情況現在只好向大汗如實報告。”努爾哈赤聽後,十分惱怒,對大妃的不安分十分反感,但若聽了這些人的話而追究這件事,那麼家醜必定外揚,對自己來說絕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定會有損聲威,而且自己又不想加罪代善,只能隱忍不發。

不久,大妃又被人告發私匿財物,努爾哈赤派人一查,還確有其事,查出的綢緞、銀子還真不少。努爾哈赤罵大妃說:“你這個人心存奸詐、險惡,是個心狠虛偽的賊徒,人間所有的凶噁心腸,你都具備了。你不愛自己的丈夫,卻揹著我去愛別人,這樣的人不殺掉還有什麼用?”努爾哈赤殺大妃的心思在這時已經產生了,但當時顧慮到三男一女四個孩子還小,不忍心讓他們從小失去母親,所以才免其一死,將她廢黜。他又令周圍的人讓他們看護孩子,不準孩子接受大妃的東西或聽她的話。就這樣,與努爾哈赤生活近20年,一直受寵不衰的阿巴亥被迫憤然離去。代因扎達到了目的,她以舉發有功,加以薦拔,並享受“陪汗同桌用膳而不避”的優待。其他兩位中傷阿巴亥的妃子各分得阿巴亥的緞面被褥一套。

1626年,努爾哈赤臨死時,下遺囑說:“大妃這個人心懷嫉妒,常常使我過得很不開心,人雖機智聰明,但如果留著必定會作亂。我已給各位貝勒遺書,待我死時讓她殉葬。”大妃不想死,求各位貝勒,貝勒們不答應。在各位貝勒的逼迫下,大妃無計可施,只能穿戴好衣服,自盡以身殉葬。臨殉葬前她對諸貝勒哭訴道:“我從十二歲以來就事奉先帝,錦衣玉食了二十六年,我實在不想離開他,所以與上同殮。我的二個小兒子多爾袞和多鐸希望各位多多照顧。”大妃死的時候,多爾袞只有15歲。

努爾哈赤死時到底有沒有這個遺囑?除了日本傳鈔的《三朝實錄》記載外,其他史書並沒有具體記載。從今天來看,即使有這樣一個遺囑,這個遺囑是不是努爾哈赤本人的真實想法,仍是值得懷疑的。所以,很多人推測大妃殉葬恐怕另有隱情。

一些人認為上面的這種看法肯定是有問題的,因為努爾哈赤廢黜阿巴亥一年多後,又召回了阿巴亥,將其復立為大妃。這說明大妃的所作所為,根本沒有引起努爾哈赤的反感,同時也證明努爾哈赤對可愛的阿巴亥確實情有獨鍾,那個與她幾近同時被轟出去的繼妃袞代就根本沒有再被召回。可以想像,古代皇帝身邊被趕走的女人太多了,不論她們此前多麼高貴,一經出宮,淪入民間,能有幾個獲得回頭的機會?剛愎自用的努爾哈赤能把“復婚”的決定做得這樣果斷必有深刻的原因。阿巴亥之所以能浮出政壇,是因為她的重要,她的持家理政、相夫教子的能力出類拔萃。她在厄運中沒有頹廢,經過風雨的歷練反而更加成熟。她鮮亮如初,再次介入到諸王和眾妃建構的政治格局當中。

在清朝入關前較為廣泛翔實的官方記錄《滿文老檔》中,自阿巴亥復出後,關於眾妃活動的筆墨不斷出現。努爾哈赤的女人逐漸從閨閣走上政殿,有組織地協助丈夫從事一些政務,她們給努爾哈赤以政治的鼓舞,這一切與眾妃之首阿巴亥的作用密切相關。如天命元年(1621)八月二十八日,東京城在遼陽太子河北岸山岡奠基,這是他們未來的皇都。眾福晉在努爾哈赤和大妃的率領下,出席慶賀大典,前來參加活動的還有諸貝勒和眾官員。眾妃子點綴在政治活動中,讓歷史留下她們為努爾哈赤的事業助陣的呼聲。

天命七年(1622)二月十一日,眾福晉冒著早春寒冷,奔赴戰鬥的前線。十四日,她們到達廣寧,統兵大臣一行人等出城叩見。衙門之內,路鋪紅氈,努爾哈赤坐在高高的龍椅裡。接近中午時,“大福晉率眾福晉叩見汗,曰:汗蒙天眷,乃得廣寧城。再,眾貝勒之妻在殿外三叩首而退。嗣後,以迎福晉之禮設大筵宴之”。這一支由女人組成的慰問團,大約在血火前線的廣寧停留了三天,於十八日隨努爾哈赤返回遼陽。

天命八年(1623)年正月初六,努爾哈赤攜眾福晉出行,“欲於北方蒙古沿邊一帶擇沃地耕田,開放邊界”,他們沿遼河曉行夜宿,踏勘,行獵,在雪地冰原上留下了他們活動的痕跡,直至元宵節的前一天返回。

天命八年(1623)四月十四日,眾福晉又一次隨努爾哈赤為墾地開邊出行。是日,他們由東京城北啟程,經由彰義至布林噶渡口,溯遼河上游至渾河,二十二日返回。後金軍隊的迅猛發展,使得糧食供給問題十分突出,努爾哈赤與他的女人們於曠野中的如此跋涉,不會有多少浪漫的成分,目的性是十分的明朗。

天命八年(1623)九月中旬,眾福晉又一次走出東京城堡,跟隨努爾哈赤的儀仗,暢遊于山河之間,為期十二天。此間,除了狩獵、捕魚,訪問田莊、臺堡,還參與接見蒙古貝勒,以及為大貝勒代善之子迎親,整個行程有聲有色。

有鑑於此,許多人認為,大妃實際上是皇權爭奪的犧牲品,大妃殉葬是被皇太極逼迫的。

早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時,立八固山王分掌兵權,八固山王中就有代善、皇太極。當時諸王各擁重兵,互不相下。對汗位更是虎視耽耽。到後來,代善、皇太極等四大貝勒因佐理國政,權勢更大。四大貝勒中,代善和皇太極是汗位的最有力競爭者。這兩個人戰功都很卓著,但代善為人寬厚,而且居長(努爾哈赤長子褚英早喪),其地位比皇太極更為優越。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太極就千方百計想陷害代善。當代善和大妃兩情相悅時,皇太極怎能放過這個大好時機?至於背後指使、佈散流言蜚語等等更是可想而知。那個告密的小妃子,如果背後無人指使,怎麼有膽量與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叫板?皇太極只有將大妃及代善均打擊下去,自己才能爬上汗位,所以他的一箭射去,不僅大妃被廢,而代善也名譽掃地,更為重要的是離間了代善與努爾哈赤的感情,讓他這個孝慈高皇后所生的兒子在父親眼中地位更重。

然而大妃被廢一年多後,又復立為大妃,大妃的確有可愛之處,努爾哈赤捨不得割愛,而且時間一長,發現她也沒有什麼大過。在代善勢力的下降過程中,皇太極的權勢在日益增大,忽然大妃又被立,皇太極是十分不願意看到的。恰巧這個時候努爾哈赤駕崩,大妃就成了皇太極繼位的惟一障礙。滿族確有用活人殉葬的習慣,卻沒有汗死後必定要讓皇后和妃子殉葬的成例。至於努爾哈赤遺囑中講大妃的一番壞話,更沒有必要,純屬是皇太極矯詔而逼迫大妃致死。這時的代善,已是愛莫能助,剩下大妃孤兒寡母,也就只能任人宰割。37歲的大妃殉葬的確不是自願,純系皇太極逼迫所致。

與大妃同時殉葬的還有兩個庶妃,一為阿吉根,另一為代因扎。代因扎就是當年告發大妃與代善有曖昧關係的那個人,告大妃與皇太極指使有關,現在也被令殉葬,應該是皇太極怕日後事情敗露,藉機殺人滅口,她成了皇太極皇權鬥爭中的真正殉葬品。

支援這種觀點者認為,努爾哈赤死時,大妃只有三十七歲,正值盛年,風姿饒豔。大妃生的兒子多爾袞、多鐸兄弟也有資格同皇太極爭奪皇位。皇太極深知,要削弱多爾袞、多鐸的力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處死大妃。另外,努爾哈赤臨終之時,只有阿巴亥一人守在身邊,她向諸位皇子傳達老汗王的臨終遺囑是“多爾袞嗣位、代善輔政”,這遭到四大貝勒的斷然否定,他們是有道理的,因為和碩貝勒共治國政,不但汗王生前反覆強調,而且書寫成訓示交給了每位貝勒,白紙黑字,證據確鑿。而所謂的臨終遺言沒有第二人能夠證明,即使汗王真的在去世前的昏迷中說了類似的話,也只能視為錯誤的命令,不可執行。

當時八旗人馬中,皇太極掌握兩黃旗,代善掌握正紅旗,阿敏掌握鑲藍旗,莽古爾泰掌握正藍旗,所餘鑲紅、正白和鑲白三旗旗主,分別是大妃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分別只有十九歲、十二歲和十歲的時候,就擁有一旗,成為與諸兄並駕齊驅的權勢很大的旗主。諸貝勒能夠成為旗主,完全是因為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流血拼命,而阿濟格三兄弟恃母親愛寵而得汗王厚賜,怎能讓人心服口服?再說,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所掌握的力量已經超過四大貝勒中的任何一個,如果再有他們的母親阿巴亥以國母之尊連綴其上那麼其他五位旗主誰不畏懼?還有誰敢不服從?如果大妃阿巴亥因此而左右八旗、左右整個大金國的政局,破壞八王共執國政的均衡,對大金國的每個人,尤其是對與阿巴亥有宿怨的皇太極和莽古爾泰,後果都是不堪設想的。所以皇太極當然想到必須除掉阿巴亥這顆最大的釘子。因為除掉這個總首領,就容易使三個同母兄弟分離,不能形成三人聯合的雄厚力量,所以一定要馬上將他們的母親處死,才能保證後金政權的穩定。這樣一來,大妃沒有別的選擇,她必須死去。

在努爾哈赤死去十八個小時之後,他最寵愛的大妃阿巴亥被四大貝勒逼迫生殉,理由是努爾哈赤有遺囑在先。大妃並不相信汗王會留下這樣的遺言,她據理力爭,但貝勒們告訴她:這是汗王的遺命,他們縱然不忍心、不願意,卻不敢不從。而且,從殉的儀式都已經準備好了。到了這一步,阿巴亥還有什麼辦法?她只能屈從,換上禮服,戴滿珠寶飾物,自縊而死。

除上述主要觀點外,不少人還認為努爾哈赤並無遺言,大妃之死乃諸貝勒之逼殉。不過諸家觀點及所舉理由也不盡相同。有人指出努爾哈赤曾欲立多爾袞,代善支援皇太極登極,為確保多爾袞之母不加反對,必須逼迫其自盡。有人認為努爾哈赤臨終不將大妃為其殉葬之事告訴她,值得懷疑,因而是代善、皇太極等人強制其殉夫,並無遺命。也有人提出諸貝勒對多爾袞三兄弟並無戰功僅憑其母親的尊貴身份而成旗主不滿,對大妃十分反感。更有認為努爾哈赤臨死前召見大妃,很可能曾向她說過許多不利於諸貝勒的“遺命”,因而諸貝勒將其逼死。

大妃阿巴亥的結局是如此的悲慘,令人嘆息不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o6l1p3.html